在國內創投業中,劉坤靈不算是大人物,但是他的績效卻相當突出,他的創業過程更值得記上一筆。
當時是民國七十六年,國內發展被動元件的廠商都還在起步階段,劉坤靈算是國內最早投入被動元件產業的先驅之一,「當然,那時我們並沒有想到台灣被動元件廠可以有像去年的風光,一個產業要經歷十二年的辛苦才熬得出頭。」許多當時與他一起投入這個產業的人,現在都是各被動元件廠中的重要人物,也成為劉坤靈伸展投資觸角一個很大的助力。
後來,劉坤靈又先後在半導體廠中的聯電及旺宏等公司待過,在聯電負責 IC 良率的改善及製程研發的工作,讓他從頭到尾了解整個晶圓製造及後段的流程;在旺宏電子則負責台灣及韓國的快閃記憶體及其他多種晶片的業務,當時三星、現代及 LG 都是旺宏的客戶,劉坤靈在與這些客戶的接觸過程中,也磨練他在國際業務上的經驗。
待過半導體及被動元件廠
在聯電與旺宏兩個工作之間,劉坤靈曾經加入毅凱科技擔任業務主任,負責結構、電子與生醫陶瓷市場的行銷計畫,另外,他也曾經自己創立藍斯伯特科技公司,從事許多電腦及周邊零組件、電子陶瓷積層電容等產品的銷售,雖然這兩家公司後來並不成功,但失敗的經驗卻更加可貴,讓他對投資產業及趨勢研判更加成熟、精確。
民國八十六年,劉坤靈在經歷了許多工作及創業的經驗後,開始思索自己未來的前途。劉坤靈說,當時他的選擇主要有三個考量,第一是自己累積了研發、業務、財務等各種領域的經驗後,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將這些經驗整合起來,第二個是如何能夠讓自己的經驗及專業能力不斷地累積下去,不會因為換工作而中斷,第三個則是他觀察科技產業的周期太短,科技人的淘汰率實在太高,因此他希望能夠選擇一個行業,讓他可以「愈老愈吃香」,而且還可以向很多前輩學習做人做事的經驗。
「我反覆思考這三個因素,最後發現只有創投事業能夠兼具,因此,決定要全力投入這個新事業。」
後來,劉坤靈取得開發科技、世群創投及華陽開發等三家公司的聘書,最後在幾經考量後,決定加入華陽開發公司擔任投資部專案經理。劉坤靈在華陽的投資績效相當驚人,由他主導的國內五件、國外九件投資案,幾乎每一家都成功上市或是被知名企業收購,讓劉坤靈成為華陽開發績效最好的投資經理之一。
投資李廣益賺了五十倍
例如他主導投資華人創業家李廣益的 Transmedia, 這家公司去年被思科公司以四.○七億美元收購,創下當時全美未上市公司被購併的最高價,華陽開發因為這個投資案賺了四十至五十倍,總獲利達八至十億元,是華陽賺最多錢的投資案之一。
事實上,李廣益在創業前曾經回到國內向創投募集資金,結果很多創投拒絕給他資金, 後來他回到美國, 轉而以美國創投公司為主要募集資金的對象,並取得Venrock 及 Brentwood 等創投基金的支援。 當時李廣益回台灣時,在到處碰壁後,只得到很少數人像劉坤靈或是幾位好朋友所給的資金,這種「英雄相惜」的感受,當然讓李廣益點滴在心頭,也因此日後劉坤靈募集資金時,李廣益都願意投資他。
除了 Transmedia 之外, 劉坤靈還投資了像矽晶片磊晶製造的 AET 公司(預計將被收購)、IC 設計公司 AATI (預計明年上市, 主要投資者是茂矽)、網路控制晶片設計公司 XaQti (去年被 Vitesse 收購)、IC 設計公司 SMI、 數位影像晶片專業設計公司 Divio、客戶服務應用軟體開發公司 Software911、應用在視訊轉換器上的處理器 IGST-Tvia (已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以及寬頻多媒體資訊流應用軟體的 3CX 公司。
投資案幾乎全部成功
至於在國內的五件投資案中,包括像生產半導體黏晶機的斯利康科技,以及產品是 IP 閘道器的瀚霖科技(這家公司預計以第二類股上櫃,主要投資者是華邦電子), 以生產 IC 封裝膠為主的台灣業旭(主要投資者是中華開發),還有 IC通路商友尚科技,這四家公司都是體質不錯的公司,獲利也都有數倍至數十倍,至於經營較差的麥瑟科技,則是以每股十元投資,但也以十元全部出脫完畢。
由於劉坤靈長期追蹤這些投資案,並經常提供創業家經營及事業上的建議,不僅建立了他自己的投資專業,也贏得更多的信任。因此,在劉坤靈決定自己出來創業時,過去他投資過的公司老闆,都相當支持他,並且拿錢出來投資。
在主要的董事成員及股東中,董事長謝南強過去擔任過百韻、百音、致新及日商先鋒等多家公司董事長;至於董事鄭清和曾任三愛電子總經理、英業達創辦人及總經理,現在是茂利投資總經理;至於另一位董事劉峻成是瀚霖科技董事長,早期是太欣半導體廠長、協理及副總經理;另外還有像威達電董事長郭博達、台灣業旭董事長劉家齊等人,都是未來趨勢的董事,至於像華信銀行副總經理賈堅一、Opti 及 IGST-Tvia 兩家公司創辦人 Kenny Liu 等人,也都成為他的股東。
人是最大資產
劉坤靈說,對於做創投的人來說,人脈是最重要的資產,能夠獲得這些投資股東的青睞,讓他產生很大的創業動機,當然這些創業家對投資案的要求也相當高,更是激勵他能夠繼續努力向上的推動力。
目前劉坤靈已募集了四.五億元左右的創投基金,在國內創投產業規模愈來愈大,與眾多創投動輒募集數十億元的資金相比,劉坤靈的創投規模其實不算大,不過,對於一個完全沒有背景的年輕人來說,能夠靠著自己的專業能力及投資績效,取得那麼多重量級人士的資金及協助,劉坤靈算是國內創投產業中相當難得的例子。
最近,劉坤靈又準備要募集一個鎖定光纖通訊產業的「全光纖通訊基金」,準備切入未來十年高成長的光纖產業,在景氣那麼差的環境中,許多創投基金都不敢輕易宣布募資計畫,劉坤靈想要完成如此艱困的募資作業,憑藉的是什麼?「我想,只要投對人,錢一定還會再回到有價值的人身上,這大概就是我的投資哲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