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神祕的國壽證券兵團大跳槽 P.18

神祕的國壽證券兵團大跳槽 P.18

掌控八千億元的投資資金的國泰人壽
是台灣頭號超級大金主
國壽的財務投資
一向以長期、穩健、保守、神祕著稱
隱身在仁愛路四段總部裡的專業投資團隊
更是金融市場裡面最神祕的一個族群
出人意料的
國壽證券投資團隊五十位成員
在過去一年多之內陸續離職
最後竟然只剩下六位
到底是外面的世界太絢麗
還是國壽出了什麼問題?


民國七十七年,國內證券市場大步起飛,加權股價指數從二千三百點,一路狂漲到八千八百點,大批商學院人才投入證券市場。就在七十七年的九月,國壽股價創下每股一八五○元的歷史高峰,投資人必須拿出一百八十多萬元,才能買到一張國壽的股票。國泰人壽蔡萬霖、蔡宏圖 (七十九年接任董事長)父子與他們的家族,晉身亞洲十大首富,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富有的鉅富。


神祕的投資大軍曝光了


神祕的投資大軍曝光了國泰人壽當時手握四千億元資金,堪稱全國最大金主,七十六年以前,國壽並沒有專業的證券投資人員,只有一位蔡辰南台北商專的同學幫忙:為了因應專業投資的需求,國壽第一次招考證券分析人員,以閃亮的金字招牌吸引無數剛剛退伍、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報考,錄取率僅有三%,這批證券分析人員的加入,揭開了國泰人壽專業投資的序幕。

然而,國壽王朝的投資活動,仍然被重重厚重的帷幕緊密地保護著。當初打敗九七%的競爭者、以優勝者姿態進入國壽的優秀新軍,並沒有因為他們特殊的背景在金融市場大鳴大放,反而成為金融市場裡面最神祕的一個投資團隊。過去十年之內,台灣股市投資者的素質不斷提升,專業投資機構成為主導市場的最大力量,唯有國壽這個投資團隊一貫堅守「隱祕」的最高守則,只有極少數頂尖的專業投資人士得以接觸他們,台灣頭號大金主的投資活動,堪稱保密到家。

現在,似乎到了「揭祕」的時候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能夠「揭祕」,不是因為國壽內部政策的改變,而是令人遺憾的集體跳槽!這批培養十年,平均年齡在三十五歲左右,已經累積豐富投資經驗的專業人才,竟然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面,一個接著一個悄悄辭職,將近五十人的證券投資團隊,目前只剩下六個人,其餘近四十個人已經紛紛投效到各證券公司、投信,不是擔任自營部操盤人,就是擔任基金經理人、研究部負責人。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支傲視各大證券公司的投資大軍,一個接一個求去,離開足以讓家人一輩子溫飽,生活無虞的大企業?國壽這個神祕的企業集團訓練出來的,又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呂宗耀治軍嚴格

談到國壽這批神祕的投資部隊,必須要從呂宗耀開始。十二年前,國壽董事長蔡宏圖因應證券市場的需要,從兩千多名內勤員工裡,挑出十年資歷、在主計、會計部門待過的呂宗耀,負責訓練國壽的投資兵團。呂宗耀沒有任何背景、和國壽淵源也不深,考上國壽是因為這個企業很大,不會倒,也打算待一輩子,不過,進入證券市場之後,因緣際會遇到一批小十歲左右的同事,共同打拚將近十年之後,最後竟然也改變了呂宗耀自己的生涯規畫。


現任大眾投信投資處經理、三月初剛接下大眾基金經理人的張島郎回憶,呂宗耀治軍嚴格,這群剛踏出校門、退伍的證券「菜鳥」,歷經一番嚴格的訓練才「出師」。那時候,每個禮拜都要完成一篇「個股診斷」,呂宗耀對報告的要求十分細膩,報告要寫得仔細、不囉嗦,寫完要講給呂宗耀聽,為提醒研究員自己講過什麼,每次報告都錄音,呂宗耀之後會放給研究員聽。


呂宗耀還會常常抽考研究員負責產業的上市公司的盈餘、資本額,講不出來會很丟臉,所以,很多人都隨時帶小抄,另外,研究員還要輪流寫盤勢,盤勢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抄報紙,剛開始時,輪到寫盤的研究員,前一天晚上一定睡不好, 當天中午也會吃不下飯,常常從中午收盤一直寫到下午四點,才寫完一張 A4稿紙,大約一千多字的稿子,不過,經過長時間訓練下來,後來,只要一個小時就能夠把當天盤勢交代清楚,還能寫出自己的看法。還有解盤,也是一件痛苦的事,盤勢都寫不好了,解盤更痛苦,不但要講給同事聽,呂宗耀還會隨時提問題,講不好立刻被叫下來,答不出來也會被叫下來。

這樣的訓練不是每個人都受得了,有位國壽的同事,經過一個月的操兵之後,就決定﹁移民﹂,後來在路上碰到,原來他並沒有移民,而是移民到銀行去了,他覺得待在國壽的負擔太大了。國壽提供比其他壽險公司高的福利、待遇,但是,並沒有提供太好的硬體環境,比方說,國壽內勤人員只有科長級才有報紙看,其他人一定要等到科長看完才能看,對每天要觀察市場動態的研究人員來說,看報紙是基本的動作,因此,呂宗耀自己掏腰包訂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給每一位研究員,一人一份,一年以後,才由公司花錢訂報。


拜訪上市公司超過三小時 扣半天薪水

除此之外,呂宗耀對員工的要求巨細靡遺,連服裝都嚴格要求,例如要求同事在外出拜訪公司必須穿著整齊,他常常低頭看員工的皮鞋有沒有擦乾淨,經過這樣的訓練,這支投資兵團一站出來,穿著打扮和國壽傳統的文化不一樣。研究人員拜訪上市公司是很重要的功課,但是,國壽對內勤人員的出勤規定十分嚴格,不但要打卡,而且,如果出差超過三個小時,就要扣半天的薪水,不管出差是為了公司找有潛力的投資標的,研究人員通常出去拜訪上市公司,一定要在短時間之內趕回來,否則會被扣錢。

另外,國壽的制度是從辦事員要升科員,必須先通過進階考試,再到業務單位帶拉保險的歐巴桑,收(收費)、招(招攬)、徵(徵員),即擴大組織、放(放款)、產(產險)
,指幫東泰產險拉客戶)、存(存款)、租(租賃),國壽的內勤人員都必須經過考驗,才能夠升為正式的科員,證券投資部門的人員也不例外,所以,他們說,經過這種不一樣的訓練,國壽出來的研究員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不但公司管理制度關卡重重,事實上,國壽董事長蔡宏圖對證券投資部也是採取直接管轄的方式,呂宗耀在證券投資部從襄理升到副理,上面雖然還有經理、協理、副總經理,但是,呂宗耀卻是全國壽少數必須每個月兩次「面聖」的副理級主管,呂宗耀必須向蔡宏圖報告研究進度,以及對整個市場的看法,每次面見董事長之前,同事都會看到這位嚴峻的主管好幾天睡眠不足、口中念念有詞的準備資料。



蔡宏圖對電子股沒有信心

不過,幾乎所有的國壽證券兵團成員都承認,國壽提供一般證券公司、投信,所無法提供的資源,因為資金太多了,不管買股票、債券、基金、外匯、外國基金、債券,大家的感覺是只要在保險法規定的範圍裡面,每支股票最高持有五%就可以了,不管買什麼標的,幾乎沒有額度上限,「錢都用不完!」他們這樣形容。

蔡宏圖對這個部門的關心也顯示在投資組合上面,蔡宏圖對高科技向來不感興趣,國壽的證券投資組合裡電子股的比率極低,研究部門推薦的電子股,大老闆都不喜歡,因為高科技產業沒有資產,最近幾年,電子股大漲,國壽的投資組合因為電子股少,投資收益並不突出,今年風水輪流轉,產業股大漲,堅持買傳統產業股的國壽,才開始出頭天。富鼎投信投資處協理、剛接大信基金經理人的李士豪指出,當初他們在國壽時,電子股才到 2308 台達電子,族群很少,短短幾年竟然膨脹到如此規模,也難怪上面反應不過來,偏愛傳統產業。

證券投資部成立之後,陸續有人因為個別因素離職,尋找自己的天空,但是,從八十六年下半年開始,不到一年之間,證券投資部門一口氣走了二、三十名研究人員,嚴重失血。李士豪說,八十六年七月,他和黃俊育、陳弘志因為投資部門的組織改組,是第一批離開國壽的人,那時候離開國壽的人,真的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敢就跳進投信基金,都是先在證券商的研發部門沈潛,慢慢找自己的路,最近才開始浮上檯面。



呂宗耀「高升」 證券投資部門蠢蠢欲動

造成國壽證券部門大失血的主要原因是,八十六年初,蔡宏圖把這支證券兵團的「團長」呂宗耀高升綜合企畫室經理,負責搜購東南亞壽險公司,一個人有一間大辦公室。在國壽升官是有倫理的,十五年資歷幹到襄理、二十年幹到副理算正常,三十年資歷才有被選為經理的資格,在國壽,當到副理退休的比比皆是,呂宗耀升官、加薪,一年多二、三十萬元薪水,是很多國壽人所豔羨的。


不過,由於這樣的組織變革,卻使得這群訓練了十年的國壽投資兵團開始蠢蠢欲動。呂宗耀也就在子弟兵們紛紛出走之後,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要一輩子待在這個大機構裡。呂宗耀說,調部門以後,每天上班,突然覺得十分寂寞,以前每天一進辦公室,就有一大票同事,大家可以大聊行情、熱門政治、社會新聞的熱鬧景象不復見,新的環境除了陌生還是陌生,經過離職的子弟兵說服之後,呂宗耀決定拋棄二十年的國壽資歷(其中十一年在證券投資部門),以及剛剛升的官銜,到外面世界去闖一闖。


對於國壽這批人來說,過去長久以來都待在作風保守的國壽裡,雖然在證券市場的時間很長,但是,市場上很少人聽過這群人的名號,他們不曾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更不曾在電視媒體講盤,證券商、投信大老闆很少人知道市場有這麼一群人,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四處找機會,所幸國內證券市場流動率極高,國壽的招牌算大,很多投信老闆聽到國壽出身的研究員,知道他們的背景,都很有興趣,所以,要找工作不難,大家很快就定位。


種籽還是叛將?


不過,找工作也不是這麼幸運,從國壽離開的人,對老闆來說,幾乎是﹁叛變﹂,尤其是國壽這麼多年來訓練出來的證券投資人才,據說有一群人進了某家證券公司,結果國壽原本買股票的單子就因此抽掉了,這種作法變成國壽離職員工的壓力,因為投信的大股東很多都是銀行,國內大多數銀行都有國壽的存款,離職員工擔心國壽會因為自己而把股東銀行的存款抽掉,因此,找起事來,也十分低調,所幸,抽單事件並沒有重複發生。

呂宗耀就和六個子弟兵,組成一個小小的團隊,向陳田錨的大眾投信報到,呂宗耀目前擔任大眾集團︵包括銀行、證券公司、投信、投顧︶顧問,大眾集團內部會議,呂宗耀都參加,熊正勇則擔任大眾投信投研部協理,不過,他最近剛剛離職,想當一個自由自在的投資人,張島郎則在三月接下大眾基金經理人、邱華創則是下一檔大眾要發行的新基金||中小型基金的經理人、黃植原也是基金經理人,相志昌、吳祝春則在大眾證券自營部負責操盤。


目前國壽兵團浮上檯面擔任基金經理人已有十個,估計到年底應該會有十二個經理人,不少資深證券市場人士估計,國壽這群人基本面研究的時間很長,尤其國壽的資金雄厚,讓他們不止在國內證券市場,連外匯、國外證券市場、債券市場都有過訓練,不是一般投信能夠訓練出來的,他們堅持的投資理想,是否禁得起殘酷的證券市場考驗,及國壽兵團的後續表現,值得留意。



李長庚 蔡宏圖唯一的特別助理

將近五十人研究員的團隊,一下子走到剩下六個,董事長蔡宏圖確實體會到證券投資人員流失的嚴重性,因此,格外珍惜留下來的人員,紛紛升了官,包括李長庚、劉善治、張永輝、李敬嵐、張仁和、莊順裕等六個證券兵團的人員,都受到重用,其中,在國壽資歷僅十二年的李長庚還高升為董事長特別助理,相當於經理級主管,不但是最近幾年裡爬得最快的一個,也是國壽最年輕的經理。據了解,李長庚本來也打算離職,不過,由於證券投資部門已經流失太多人,蔡宏圖破例升任李長庚為董事長特助,也是蔡宏圖唯一一位特助,終於留下這位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畢業的高材生。

針對李長庚跳級式的升法,國壽副總經理張仲源說,為了吸引人才,國壽曾經公布過,如果本身是美國二十大名校或是英國十大名校畢業的員工,在任用升遷上,也有特別的方式,或者是在職進修、念到國外名校的,也比照辦理,李長庚就是屬於前者的人才,雖然他是最年輕的經理,但是,公司裡並沒有人反彈,一方面也因為他能力強、待人處事比較低調。

這波人事地震之後,國壽調整證券投資部門的運作方式,以前以產業分組,各產業的組員,不但負責拜訪公司,也要負責部位操作,後來改成由產業組負責研究、拜訪公司,寫研究報告,交由國內投資科決定,負責部位進出。各級主管也有授權的額度,經理授權五千萬元、協理一億元、副總經理兩億元,超過兩億元以上由財務、投資兩位副總經理共同決定。



 

月月領,真能賺更多嗎?

 

如果投資人過度在意月月領息,會產生甚麼結果呢?我舉一檔熱門高收益債券(非投資等級債)為例。XX債券不配息級別,從2011/11/1投資至2021/11/1,共計近10年時間,淨值持續增長,累積報酬率60.7%。但XX債券月配息級別,雖然年化配息率近6.5%,但同期間淨值下跌13.8%,二者合計總報酬51.2%。長期下來,不配息的總報酬率還是遠高於配息型。

 

配息與不配息債券基金比一比

 

拿資本利得來配息,你喜歡嗎?

 

從以上案例可知,債券基金高配息,有時候是拿本金配給投資人,長期下來,投資人雖然領到利息,但基金淨值卻一直縮水。而同樣現象也開始發生在股票型ETF上。台灣投資人最愛的一檔高配息ETF,元大高股息(0056),每年配息率幾乎都有5%以上,深受投資人喜愛。但是,0056近10年來淨值都落在22到28元區間難以突破,直到今年台股大爆發才有一波較大的淨值成長。相較之下,元大台灣50(0050)配息率較低,但近10年淨值從60元一路上漲至140元以上,長期資產增長更多。

 

再進一步了解高配息股票ETF配息來源。今年元大高股息配息1.8元,但其中僅37%來自股利所得,另外63%則是來自資本利得。換句話說,為了讓投資人領息領得高興,就拿一些股票投資獲利來配息,長期下來也會犧牲部分基金淨值。高配息策略,讓這檔ETF淨值呈現區間震盪走勢,而不是緩步升高走勢。

 

低配息與高配息股票ETF

 

 

配息、不配息,你怎麼選呢?

 

看到這裡,投資人對於要不要選配息產品,是否有更深入的思考呢?我的建議是:

 

一、如果想要賺取長期複利,不要選配息產品。不管是債券還是股票都一樣。

 

二、如果處在資產累積期的年輕人或中年人,應該選不配息產品,這樣才有利於資產加速累積。

 

三、退休族想要獲得穩定現金流,不一定要全買高配息產品。可以一半選高配息,一半選不配息,這樣可以減緩資產淨值下滑風險。

 

四、退休族不一定要選配息產品,仍可以持有累積型產品,當有資金需求時,賣出部分資產即可。

 

簡單一句話,高配息,不代表高報酬率。別再迷思於配息神話中。

 

 

(以上為個人看法,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自行判斷投資風險)

 

作者簡介_林奇芬

打造台灣最受歡迎的二本理財雜誌,擔任過 Money 錢雜誌社長、Smart 智富月刊 社長、總編輯,長期推動理財知識普及化。林奇芬治富俱樂部

本文獲moneybar授權轉載,原文:林奇芬:高配息ETF,究竟是多賺還是少賺?

延伸閱讀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