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美債沒你想得那麼糟?專家拆解川普新政市場3誤區…債券短中長期布局,衝報酬率首選它

美債沒你想得那麼糟?專家拆解川普新政市場3誤區…債券短中長期布局,衝報酬率首選它

2025-02-12 09:34

00:00/00:00
x1

川普戲劇性重返白宮,相較前一任期,在無法連任的前提下,政策方向與節奏變化恐遠超市場預期。路博邁固定收益投資長巴施亞精闢解析川普新政,指出投資人不可忽視的三大關鍵誤區。

在2017年加入路博邁資產管理公司後,當年12月底,他也成為路博邁旗下的NB策略收益基金經理人之一;但在扛下重任的第一年,巴施亞(Ashok Bhatia)所面對的挑戰並不小。

 

作為路博邁的固定收益投資長,他的決策攸關這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債券布局大計,偏偏,在他剛上任的2018年就遇到美國升息週期,整體環境不利債市。更麻煩的,是2017年就任美國總統的川普(Donald Trump),在經過新手上路的適應磨合後,2018年起,狂總統開始炮火四射。

 

除了動輒開口大罵聯準會主席鮑爾的升息舉措,令市場難以掌握聯準會利率決策之外,2018年3月,川普更啟動了那場撼動全球經濟、效應至今一路延燒的貿易戰、科技戰。或因如此,當巴施亞此刻解讀「川普二.○」,更多觀點來自今昔比較。

 

「關鍵在於節奏⋯⋯,我們面對的或許不是『川普二.○』,而更可能是川普四.○,甚至五.○。」在一月中旬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巴施亞巧妙描述這一回川普重返白宮的施政速度差異,「在無法連任的壓力下,川普將調整政策推進的方向與節奏⋯⋯。」

 

「所以,我對川普效應的預測,也和市場的普遍看法有些不同。」他認為,正因為市場多數觀點仍以川普一.○或二.○的節奏來臆測其政策影響,因此,也容易存在某些判斷誤區。

 

巴施亞於2017年加入路博邁, 擔任固定收益投資長,隔年即 面對川普發動貿易戰的挑戰。

▲巴施亞於2017年加入路博邁,擔任固定收益投資長,隔年即面對川普發動貿易戰的挑戰。(攝影/劉咸昌)

 

誤區一》關稅戰主戰場

歐盟才是川普目標

 

第一大誤區,是關稅戰的揮軍重點。

 

競選期間,川普揚言對中國課徵高達六○%的關稅,更撂下狠話:「要對從墨西哥進口的汽車課徵200%關稅。」然而,對川普一八年首波貿易戰格外有感的巴施亞提醒,「但在上一任期內,川普的貿易與關稅政策主要對象,就是針對中國、墨西哥與加拿大啊!」他認為,由於前次任期內已動過手術,「中、墨、加這三國,應不是這屆政府關稅制裁的主要對象。」

 

他更大膽斷言:「歐洲,才將成為本屆政府關稅戰的核心⋯⋯。真正的關稅戰場,將轉向歐洲。」

 

事實上,美國已於2月1日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輸美商品課徵25%關稅,並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但隨後決定對墨西哥與加拿大延後實施制裁一個月,多少透露了事緩則圓的空間。

 

其次,川普對這三國開刀的理由,主要是為遏止芬太尼走私與非法移民威脅;巴施亞據此分析,這項行政命令的目標並非經貿問題,而是國安問題,也就是並非必然要用關稅手段才能解決。在此前提下,他認為川普對中、加、墨的關稅制裁不會一步到位,將分階段實施,且徵收的稅率有機會降低。

 

「相較於對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是以國家安全為主要考量,美國對歐盟的關稅制裁目標,則聚焦於縮小雙方嚴重的貿易逆差,落實公平貿易。」在巴施亞的判斷中,歐盟才是川普這次追求貿易平衡的目標,也是「非得揮出關稅重拳」的對象。而從他念茲在茲的債券投資來說,這個結論,也點出了機會。

 

「來自美方的關稅制裁,將進一步拖累歐洲的經濟成長。」巴施亞一路推論,當歐洲經濟承壓,意味歐洲央行降息的壓力愈來愈大,「為了支撐經濟,預計今年歐洲央行將採取更積極的降息措施,」尤其,去年歐盟通膨居高,降息幅度較少,但如今隨著通膨回落,給了歐洲央行更多降息空間,「這將有利於提振歐洲債市表現。」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歐債基期較低,我們看好高品質的德國、法國國債以及歐洲投資級債與高收益債。」

 

解析市場誤區 路博邁:可拉長債券存續期間

 

誤區二》美國降息空間

今年可能降息兩次

 

而既然關稅戰的火力範圍可能不如外界預期廣泛,對美國通膨加溫的影響或許也將低於各方原先想像,以此延伸,巴施亞認為市場對川普效應的第二個判斷誤區,就是美國降息空間。

 

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FedWatch工具,市場預測聯準會將在今年6月降息1碼,至於年底是否再度降息,則是未定之數。不過巴施亞卻認定:「今年聯準會可能會降息兩次。」他分析,目前美國核心通膨率約3.2%,預計到2025年底將逐步回落至2.5%。「即使關稅可能拖慢通膨下降的速度,但不會改變整體趨勢。」

 

「此外,川普的政策與聯準會的目標具一致性。」巴施亞解釋,川普政府放寬監管、減少政府干預的政策,目的是希望將更多資源轉移到私部門,促進生產力提升,同時減少政府支出於國內生產毛額(GDP)中的占比。「我相信這也是聯準會樂見的方向,因為生產力提升能帶來較低的通膨,並推動更穩健的經濟增長。」

 

基於他對施政節奏加速的預測,即使川普就職起手式著重於關稅,但巴施亞仍有信心,減少政府支出的相關承諾可望加速兌現。整體來說,聯準會有更多降息空間,搭配川普的刺激經濟措施上路,美國經濟仍處樂觀格局。

 

在通膨壓力趨緩且經濟前景恐受川普新政影響下,外界普遍預期歐洲央行 將在3月再次降息。圖為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

▲在通膨壓力趨緩且經濟前景恐受川普新政影響下,外界普遍預期歐洲央行將在3月再次降息。圖為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圖/達志)

 

誤區三》過度憂慮美債赤字

美財政狀況仍可控

 

至於他認為市場預測的第三個誤區,則是市場對美債赤字問題的過度憂慮。市場普遍擔憂川普的政策將加重財政負擔,使赤字惡化,並引發美債拋售潮。然而,巴施亞認為:「美債狀況仍在可控範圍內。」

 

他分析,首先,川普政府計畫於春季推出的預算案,將有助於穩定美國的債務水準。「若政府同步推動減稅與削減支出的政策組合,赤字擴大的風險即有望受到控制。」巴施亞預測,若財政調整順利,2025年美債期限溢價將有望下降,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突破5%的機率也將大幅降低。

 

其次,目前美國總債務水準約占GDP的120%,雖然偏高,但尚未達到歷史危機水準。最後,美國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發行國,仍能吸引大量外資流入,提供更大的財政靈活性,這使美國相較於小型經濟體,擁有更大的政策空間和政策調整時間。

 

「我認為債券市場的悲觀情緒被放大了。」巴施亞強調,投資人過於專注債務水準的負面影響,卻忽略了潛在的改善途徑。「我認為美債問題雖然嚴峻,但財政狀況仍可控,未來還有機會逐步改善。」

 

談及債券市場的前景,巴施亞認為,在通膨放緩、聯準會降息空間擴大,以及美債赤字有可能改善的情況下,與聯準會利率政策最相關的二至五年期公債料將有良好表現。此外,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則預計將進一步下滑,因此針對二五年的固定收益市場,他也建議投資人可抱持相對樂觀的態度。

 

針對保守型投資人,他建議可將中長天期的投資級債納入資產配置,而對於能承受較高風險的投資人,則可考慮歐洲的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等回報潛力較高的標的,「特別是在這些資產價格相對低廉時,更具投資吸引力。」他說。

 

巴施亞(Ashok Bhatia)

所以微軟立刻大動作,在台灣成立AI研發中心。同樣的Google、Amazon、IBM也都來台灣成立AI中心,所有的科技大廠嗅覺是一樣的。最近UW(美國華盛頓大學)有個研究,台灣的人才能力,在亞洲是第一名,勞工水準在亞洲地區是最高的。這不只是工作態度,包含教育程度、素質養成,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

 

科技大廠來台招募人才

▲點圖放大

 

全球二五○億個晶片 設計、生產都在台灣

 

台灣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估計到二○二○年,全世界會有超過二五○億個裝置,這些晶片不管是設計還是生產都在台灣,做裝置最好的地方就是台灣。你要做這些人工智慧的革命,想要資料的蒐集,台灣會是一個最好的起始點。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找了台灣的三個機會,也就是三枝箭,是台灣發展人工智慧可以加強火力去做的。第一個就是醫療領域,台灣的醫療水準是世界領先的,台灣很早就把醫療資料數位化,這中間涉及隱私、資料處理的問題,肯定需要一些政府法規的配合,需要科技部門一些相關的預算,把這些資料標注好,變成有條有理,可以做到世界頂尖的結果。

 

第二是智慧城市,台灣政府數位化已有多年,過去我在台大時,就在做數位博物館數位圖書館,現在所有的街道,都有路口攝影機,只是大家不知道怎麼運用這些數據,其實這後面有很大的機會。

 

第三個部分,我覺得台灣很有機會的就是在人機介面的部分。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就是AIOT時代,這個時代的人機介面,一定會往人機自然交互去走,全世界主要科技公司,微軟做Cortana、蘋果做Siri、亞馬遜做Alexa,都是朝這個方向。

 

未來每一輛車上面都會有一個對話的機器,每個家庭都要有可以對話的裝置,人機介面應該要怎麼樣,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我們剛回到台灣時,想做醫療資訊研究,我們就先從疾病管制局開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是法定傳染病,裡面有一個瘧疾專家叫做明珠,她想要退休,我們就建立一個AI模型學習醫生怎麼去看瘧疾影像,做AI瘧疾影像自動分析,今年已做到人的能力,讓明珠可以退休。這個訓練模型,我們就命名為明珠。

 

以後,如果誰要退休了,我們就把這個人的決策能力,用AI來取代,讓大家記得。如果來一個很厲害的人,做什麼事情都一流的,看能不能用人工智慧把他的精神留下來。

 

台灣AI發展機會

▲點圖放大

 

台灣醫材或藥品研發 要跟著FDA的法規腳步

 

美國一六年就訂定了二十一世紀醫療法規,FDA(食品藥物管理局)不管是對製藥或是醫材的部分,有非常多修改。一六年法規通過到今年,已經有醫療設備可以不需要醫師就可以確認視網膜病變。

 

我今年在台灣參加BTC(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大會時,就提到台灣未來不管在法規還是政策,一定要大力擁抱人工智慧。資料的蒐集一定要幫助人工智慧的發展,而且不管是醫材的研發或是藥品的研發,一定要跟FDA的法規與時共進。

 

這幾年,基因研究又火熱起來,因為基因定序的技術,過去花好幾年、五十億元才做得到的事,現在一千美元一個人就可辦到,未來成本宣稱還會降到一百美元,可能跟抽血驗血的成本差不多。這也代表未來有很多基因,可以從基因大數據裡看到相關的資訊。

 

但基因這種東西,完全靠人去找出它的關聯性,是非常困難的。光是基因相關的論文,成長速度很快。這個問題我們就用AI解決,跟台大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合作,請他們的醫師們教AI讀論文,用AI去建立基因變因跟疾病之間的關聯性。

 

我們有很多金山銀山,但是需要有人去挖礦,還要先把這些路開通。台灣現在有好幾個Bio Bank,我們要把它們整合起來,跟著醫院、全民健保的資料整合起來,就可以有很多好的研究。

 

在智慧城市部分,當初賴院長在當台南市長時,我們在台南市啟動無人機的空拍活動,過去一年已經把台南市的安平區空中影像全部都拍完。我們建立了一個空拍標準系統,對空拍影片做標注,當我們完成這個空拍區域,警政系統、交通系統需要辨識什麼,都可以透過這個自動巡檢、自動運鏡、自動標注去把它做完。今年年底十二月,這個交通AI系統就會有一個簡單的展示。

 

最後講到人機介面。人機介面有很多是你我生活中會用到的,像我們跟PTT合作,做了第一個用AI寫新聞的記者快抄網站,網站一天可產生五百個新聞,但沒有一個記者,只有一個AI記者。

 

台灣AI發展不足之處

▲點圖放大

 

有國網大聯盟 台灣可領頭解決問題

 

台灣有一個國網的大聯盟,不管是醫療影像、智慧城市、人機介面,我們從它的資料訓練,到它的服務,都在我們自己的雲上面做實驗。

 

台灣現在有了第一個世界級的AI大聯盟,我希望全世界遇到最難的問題,台灣可以找到解法。而且我們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解決這些問題的地方。

 

我自己是一個做軟體的人,台灣絕對是一個全世界,可以做人工智慧實驗的地方,甚至不僅可以,而且是一個最好的地方。

 

很多人說網路時代我們錯過了,其實在網路時代我們很早就做出很好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把它當作一個產業在做。為什麼台灣沒有軟體產業、沒有人工智慧產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好好把這些人留下來,我們沒有找到好的題目。

 

AI產業才剛萌芽 抓準機會 創造新的價值鏈

 

台灣的人工智慧時代現在才剛開始,還沒有所謂的錯過。現在人工智慧時代,就像一九九八年的網路時代一樣,才剛開始可以到應用面,才剛開始可以到市場,各行各業都有應用的可能。我們一定要掌握這個時間、掌握這個利基去做創造,你才能創造新的價值鏈。而創造新的價值鏈,這才是台灣轉機的機會。

 

杜奕瑾

出生:1976年

現職: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

經歷:PTT(批踢踢實業坊)開發者與首任站長,美國衛生研究院人類基因所研究員,微軟亞太區研發總監

學歷:台灣大學資工系、台灣大學資工研究所碩士

知名事蹟:被鄉民譽為PTT創世神、PTT之父,以及在微軟中文市場被譽為Cortana之父 

延伸閱讀
國家隊銀彈強力護盤,美債疑慮解除,法人:台股面對關稅壓力回檔有撐
國家隊銀彈強力護盤,美債疑慮解除,法人:台股面對關稅壓力回檔有撐

2025-02-10

川普關稅戰不關它事!全球竟只有這國能倖免…討厭美國「出口少於進口」:新貿易避風港有望成形
川普關稅戰不關它事!全球竟只有這國能倖免…討厭美國「出口少於進口」:新貿易避風港有望成形

2025-02-06

強勢美元還能續攻?關稅戰若讓物價失控,大佛李其展:升息將重回選項…美元指數多空先看這關卡
強勢美元還能續攻?關稅戰若讓物價失控,大佛李其展:升息將重回選項…美元指數多空先看這關卡

2025-02-03

債蛙跳起來!10年美債殖利率暴跌,解套快逃命?拚價差vs.穩領息...投資債券,你該懂的4件事
債蛙跳起來!10年美債殖利率暴跌,解套快逃命?拚價差vs.穩領息...投資債券,你該懂的4件事

2025-01-16

Fed明明是降息、美元美債走法卻像升息…大佛李其展:市場常常買在預期、賣在實現「轉折這樣抓」
Fed明明是降息、美元美債走法卻像升息…大佛李其展:市場常常買在預期、賣在實現「轉折這樣抓」

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