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00679B、00719B、00751B...存債能致富?47歲辣媽拚7%報酬率、10年翻倍賺:美債ETF這樣買

00679B、00719B、00751B...存債能致富?47歲辣媽拚7%報酬率、10年翻倍賺:美債ETF這樣買
擁有14年專業金融背景的辣媽以烘焙粉專走紅,擁有38萬粉絲。去年她開始布局美債00679B、00719B、00751B,並開啟財經作家之路。

2024-10-17 11:35

編按:以烘焙粉專走紅的47歲辣媽,曾經在金融業服務14年,對債券、外匯瞭若指掌。去年開始布局債券,並開設新財經粉專分享投資心得,目前已有3-6%的獲利(不含息),希望在60歲退休時能透過股債ETF配置,達到獲利翻倍、報酬率7%的目標。

 

我大約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投資債券ETF,會投資債券的原因,也跟大家分享過很多次,最主要是因為美元債券利率在歷史相對高點,10年期公債殖利率大約4%左右算是有吸引力了,反觀台幣定存1年利率約1.7%左右,連抗通膨2%都不夠,錢只會愈放愈縮水。 雖然投資美元債券會有匯率風險,但相較起來,還是值得投資的。

 

我的股債比 = 6:4,也就是債券是40%。我的想法很簡單,因為就歷史資料來看,股票的報酬率確實高於債券。而我還是想要多賺一些,股票的佔比一定要比較高。但股票畢竟上下起伏很大,若全部都投資股票,我也會怕。相對來說,債券波動就比股票小一些,而且還可以有穩定的配息,特別是現在美元計價的利率確實是不錯的。

 

布局00679B、00751B、00719B

 

所以我在債券ETF的佈局如下:(100%=整個債券ETF的金額)

 

1.美債20年ETF 60% (00679B)

 

2.A-AAA公司債ETF 26% (00751B)

 

3.美債1-3年ETF 14% (00719B)

 

[美債20年ETF]

 

我猜很多人因為預期降息也投資了美債20年,也有些人覺得滿滿挫折,畢竟波動比較大。 特別是降息之後,ETF價格反而一路下滑。而我自己是從去年開始分批買進,到現在是「小獲利」的狀態(不包含配息)。

 

短期內即使價格下跌,我沒那麼擔心,因為現在降息循環還沒結束(才剛開始),而且通膨短期內也不是個威脅,即使ETF價格下滑,應該也是有限的(我個人判斷,不一定準確)。 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在配息大約4%左右,這已經是符合我對投資債券的需求了。 未來如果有更多資本利得,那就是多賺的。

 

[公司債ETF]

 

因為我想配置一些配息比公債好一些的債券,所以部份買了A~AAA公司債ETF。 我知道BBB評級的ETF配息更好,整體規模也很大。 但若未來聯準會繼續降息的時候,這BBB評級的債券價格並不一定會上升的。

 

景氣假如變差的時候,有些BBB債券可能被降低評等的狀況(債券價格會下跌,猶如最近波音公司債的狀況有被討論到),這不是我想承擔的風險,所以我就不考慮了。但A以上的公司就不擔心信用變差嗎?會的,但至少評級更高,買得會更安心。

 

[美債1-3年ETF]

 

還有1-3年美債,是這三個ETF比起來,價格波動最小的ETF。 再開始降息之前,短期利率還比長期利率高,投資這檔,今年的配息也會不錯。這檔ETF因為價格不會起伏太大,不用擔心臨時需要用錢的時候,賣出時價格會差異太大。(還是有可能會賠錢喔)

 

我分批佈局的時間,都是利率比現在還高一些的時候,所以都是3~6%的獲利(不包含配息),特別在股票下跌的時候,債券ETF價格相對穩定,讓我安心不少,所以預計會繼續持有這些ETF。

 

投資債券ETF我不建議短進短出,因為太難判斷短期的高低點了,感覺短線超難賺的...每天的時間有限,建議分配更有把握賺錢的事情上(例如自己的本業)。 既然是投資,就要以更長遠的視角來規劃,才可以穩穩地變富有。

 

美債投資 bonds

▲單一產業的ETF需要考慮風險利差,例如00933B金融債,所以不在辣媽考慮的布局標的中。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為什麼我不買00933B

 

其實只要是非美國公債,都可能會在景氣變差的時候,即使有降息,債券價格不一定會上升。 因為公司債的利率是 = 無風險利率(類似美國公債利率)+信用風險利差。

 

舉例來說,台積電發的公司債利率,一定要比美國公債高大家才會接受, 那要高多少,投資人才願意買呢? 假設要高0.5%的話, 那0.5%就是信用風險利差。降息影響的是『無風險利率』。 而信用風險利差(credit spread)是看公司本身的體質是否會受到大環境影響而改變。 信用評等越好的公司,信用風險利差的變動會比評等差的還穩定一點。

 

假設公債利率下滑0.5%,但某公司因為還款能力變差,信用風險利差變成1.0%...那 1.0%-0.5% = 0.5%...代表公司債的利率反而是上升0.5%喔。回到金融債的部分, 我自己不偏好單一產業的ETF. 而現在金融業的信用風險利差位於相對低點,現在才算是太平盛世,如果未來有比較不好的狀況,利差是有可能擴大的。

 

延伸閱讀:00687B、00679B...聯準會降息2碼,為何長天期美債大跌?一文看懂股債買賣的規則:達人教戰高勝率投資法

 

作者簡介_辣媽Shania(郭雅芸)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大學部與碩士班,主修財務工程。

曾任元大證券副理、荷蘭銀行協理、蘇格蘭皇家銀行協理與澳盛銀行董事,於金融機構服務近14年。業務涵蓋公司債發行、利率衍生性商品與結構型債券訂價、金融資產證券化、台幣外幣債券、外匯選擇權,其中更專精於固定收益商品的研發與銷售(各類債券相關)。

於2014年為了實現明星夢,而離開金融業。用心耕耘自媒體領域,現經營粉專辣媽Shania、辣媽聊財經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我沒有深入研究軍工產業,但從挪威主權基金買股的角度來說,至少有兩個意義。」一位資產管理業研究員分析。首先,軍工業很容易被認定為「邪惡產業」,例如美國著名的邪惡基金(Vice Fund),前十大持股就有三檔是國際軍火龍頭;既然背負原罪,在ESG當道的時代,軍工產業也不易贏得法人機構認同,「但連『ESG基本教義派』的挪威主權基金都買進台灣軍工企業,那麼,國內外法人面對台灣軍工企業時,道德層面的牽絆必能降低不少。」

 

再者,挪威主權基金的設立初衷,是追求「中、長期穩健增長」的投資,「也就是說,挪威央行研究團隊對這兩家台灣軍工業者的長期成長,應有一定信心。」

 

各主要國家2023年國防預算

▲點擊圖片放大

 

「很多國家想跟台灣買飛彈」

默默耕耘半世紀  實力排名全球前五

 

對於「基本面」的虛實,初次接觸軍工產業的研究員不敢把話說得太滿,但詢問幾位曾參與飛彈計畫的中科院前高層主管,談及台灣的飛彈實力,口徑一致:「在全世界排名前五!」至於公司晶片放在天弓飛彈裡的全訊科技董事長張全生,更直言「台灣飛彈實力絕對是全球前三名。」

 

實力,來自長期研發的基礎。翻看國際軍事研究權威機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報告,該機構早在1974年的年報中揭露,台灣自1973年、也就是距今五十年前已著手自行研發地對地飛彈;到了1977年,SIPRI更將台灣列為五個「有能力自製導彈」的開發中國家之一。

 

「很多國家都想跟台灣買飛彈。」一位中科院主管表示,2015年法國巴黎航空展上,轉型為行政法人的中科院首度展出飛彈研發成果,「當時就造成轟動。」

 

只不過,「台灣軍品出口有嚴格管制。因為不想介入其他區域的問題,尤其,台灣又有特殊外交環境。」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的解釋,凸顯台灣軍工產業的另一現實:即使具有國際競爭力,卻難以外銷。事實上,全訊在2021年年報中寫到的「發展不利因素」第一項,就是「銷售對象受限。」

 

台灣飛彈

 

台灣軍工產業前景看兩關鍵

軍備需求升溫、國產量能增加

 

換言之,台灣軍工產業的未來前景,得看兩個關鍵因素,首先是國防部的預算與中科院的積極度;再者,是民間業者的研發製造能量,能否滿足台灣政府這位「大客戶」的需求。

 

先看預算。時至今日,俄烏戰爭開打逾一年,將全球軍工國防產業推向高潮;另一端,台海局勢緊張不在話下,「兵凶戰危」成了媒體常見標題。從甫公布的新一年度各國國防預算來看,已類似「全球展開軍備競賽」的樣態。

 

2023年,美國國防預算8580億美元、約26兆元新台幣,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增加9.7%;日本國防預算6.8兆日圓、約1.55兆元新台幣,也創下日本在二戰後的新高,較去年更猛增26%。此外,印度年增13%、法國年增7.4%。至於中國,也較去年增加7.2%,總額達2240億美元,相當於6.7兆元新台幣。

 

在中國威脅下,台灣也積極增加國防預算,2023年整體國防預算達5804億元,較去年成長12.8%,是近年來最高。其中,特別預算與非營業特種基金自2019年的393億元成長至今年的1712億元,主要用在軍機、潛艦、飛彈、防空系統或無人攻擊載具等大型採購需求。

 

當中,漢翔被認為是國防預算衝高的主要受惠者之一。過去一年,該公司國防產品占公司整體營收達57%,而其承接國防部預算總額686.4億元,主要為新式高教機勇鷹號的委託製造,以及F-16A/B型戰機的升級。其中,勇鷹教練機過去兩年交機10架,今年將一舉衝到17架,並自此進入交機高峰期,預計到2026年總計交付66架。

 

談到台灣的國機國造能量,中科院出身的漢翔總經理馬萬鈞頗有感慨。時間拉回1980年代前後,「當時全世界最好的戰機是F-16,但因為種種國際因素,我們是買不到的。」馬萬鈞回憶:「情況很危急,台灣防空戰力一直消退⋯⋯。你不賣給我,我們只好國機國造。」

 

依據SIPRI年報,其實早在1978年,台灣就進行第一架自行開發的軍用機AT-3教練機測試,報告中註明:「由於美國反對技術支援,導致開發拖延。」同年,美國雖然承諾將增加對台軍售,但報告提到,美國對台武器供應的「複雜性有限」,也拒絕提供電子資訊設備與遠程戰機。

 

到了1986年,美國國會終於授權通用動力協助台灣設計新式戰機,但仍不願提供足夠推力的引擎。1988年,國內首架自製戰機IDF原型機出廠,隨後美方雖同意支援IDF推力升級,但好巧不巧,1989年中國天安門事件爆發,國際局勢轉變下,台灣九二年終於採購到F-16及法國的幻象2000戰機,IDF則成了犧牲品,產量對半大砍。

 

結果,IDF開發期間台灣培養的人才大幅流失,甚至轉戰韓國,「直到2016年重新開啟國機國造計畫生產高教機,才重新聚集研發能量。」馬萬鈞說。

 

「我們走過很艱苦的歷程。」為求生存,漢翔轉向國際民用機市場爭取商機,也帶著國內相關業者組成航太國家隊「打群架」,如今包括波音、空中巴士、龐巴迪等國際航太大廠,都是主要客戶。不過馬萬鈞也表示,台灣廠商會做的集中在結構件,「但飛機上真正值錢的,是『肚子裡的東西』,也就是引擎、方向機、變速箱等系統件,現在就是要往這個方向前進。」

 

國防經濟

 

美國鬆綁  台灣自製能量解封

中科院列軍工百強  排名連年上升

 

一段歷史,彰顯台灣在戰機自製的基本實力,但也點出一個現實:美國態度,牽動台灣軍備自製能量。「包括日、韓,早年都被美國制約長程武器,技術也受到管制。」蘇紫雲回憶。在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後,受到美中關係轉惡影響,相關限制才逐漸鬆綁。

 

觀察鄰近的韓國武器發展沿革,也可看出端倪。美韓在1979年簽訂《美韓飛彈準則》,限制韓國飛彈射程為180公里、酬載量為500公斤。隨著朝鮮半島局勢日益緊張,美韓也針對飛彈準則做過多次修正,在1997年的協議中,雙方同意韓國研發射程300公里的飛彈,到了2012年放寬至800公里,涵蓋朝鮮全境。

 

朝鮮於2017年進行第六次核子試爆後,美韓再次做出修正,取消飛彈彈頭重量限制。2020年,同意韓國開發固態燃料太空火箭。到了2021年,兩國總統在白宮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宣布「韓國完全解除飛彈性能限制準則」。

 

蘇紫雲表示,隨著兩岸關係緊張,美國對台灣發展軍武的態度同樣也逐步走向「解封」。但不同於日、韓分別有《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台美沒有簽署官方條約,而是透過「華美會議」等戰略對話做溝通,因此枱面上找不到相關文件,純屬彼此默契。

 

其實,從台灣軍工產業的「大腦」,也就是中科院的動向來看,也可感受到台灣軍備自製能量的「快速解封」。據中科院近年績效評鑑報告,在「不對稱戰力」、「基本戰力」、「核心研發」等三大研發重心的執行件數明顯躍升,從2017年的16件,到2020、2021年均達30件。同時,中科院也自2018年躋身SIPRI編制的「全球一○○大軍工企業」之列,近年排名快速竄升,且報告揭露的武器銷售額,也從2017年的8.4億美元,至2021年達到19.7億美元,4年猛升近135%。

 

中科院其實就是另外一座護國神山。」蘇紫雲說,中科院航空所與海軍造船中心扮演建築師的角色,把各種需求納進來規畫;漢翔與台船、中信、龍德造船廠,做的是儎台,像是土木結構師,把設計完成;武器裝備則是來自中科院。他評論:「我們從A到Z都很完整,只要政策支持,很快就開花結果。」

 

翁章梁

嘉義縣縣長翁章梁率隊到歐洲參訪,見證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在法國與MoovinV公司簽屬航太暨無人機產業戰略合作備忘錄。(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國艦國造行之有年

三大造船廠皆具能力

 

台灣造船業發展至今逾半世紀,軍方人士指出,在70至90年代,海軍便先後執行多項「國艦國造」計畫,但皆受制於國防預算與政治因素,直至1991年才完成飛彈巡防艦成功艦。

 

當時,多數造艦計畫都是由中國造船公司(民營化後改稱台船)承建,1990年後,民營造船廠積極轉型,逐漸從漁船、工作船擴展到艦艇。目前在資本市場火紅的三家造船廠台船、中信及龍德,皆有建造艦艇的能力,中信接下不少大型巡防艇,龍德則是打造高效能艦艇沱江艦、塔江艦。

 

國防專家眼中適合快速介入的軍工潛力台廠

 

無人機屢建奇功

亞創中心造產業聚落 

 

在市場熱議的軍工產業中,另一個焦點項目是軍用無人機。「俄烏戰爭中,面對全球軍事強國,烏克蘭能以懸殊比例作持久戰,關鍵之一就是無人機精準定位敵軍,屢建奇功。」嘉義縣縣長翁章梁這麼說。去年,位於嘉義縣的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簡稱亞創中心)正式啟用,翁章梁2月率團出訪歐洲,重頭戲之一,就是見證亞創中心在法國與MoovinV公司簽署航太暨無人機產業戰略合作備忘錄。

 

翁章梁指出,台灣無人機發展雖然較國外慢,但台灣從半導體到精密製造、新材料再至人工智慧都有良好基礎,結合5G、AI技術,非常適合發展無人機產業。他強調,亞創中心目前已有35家產官學研單位進駐,待聚落完成後,預期可帶動近50億元年產值、創造超過3千個工作機會。

 

這次也隨團赴歐的雷虎科技董事長陳冠如則表示,台灣具備發展無人機的完整技術條件,「唯一較缺乏的,就是實戰經驗。土耳其的無人機業者,就是因為距離戰場很近才能快速發展。」這句話,也點出實驗場域建置對無人機發展的重要性。

 

去年10月,雷虎獲經濟部「軍民通用無人機能量籌建計畫」支持,發展軍民通用T400中大型尖端長程長滯空無人直升機,公司擬以兩年半研發。今年9月的台北國際航太展上,這款無人直升機原型,以及中科院研發、經緯航太產製的第二代銳鳶無人機,或許就會亮相。

 

軍民通用,確實是軍工產業最重要的延伸商機,「各國都堅持軍事投資有相當的自製比率,為什麼?」蘇紫雲說,國防需求可以明確帶動經濟效益,「例如瑞典研發『獅鷲』戰機,投入七七○億瑞典克朗,產生的經濟效益則為3500億克朗,經濟效果超過4.5倍。」

 

他點名,包含軍用AI、軍規5G、無人機等,台灣至少在11個軍民兩用產業領域有快速介入機會。據其推算,這些產業在未來數年的整體年均市場規模將達1425億美元以上。

 

不過,「國防經濟要持續發展,政策必須要有穩定性,不能再重複當年IDF戰機採購砍半,導致人才流失的悲劇。」此外,他也建議相關採購法應該要調整,「這是一個風險投資,應該可以承受更多的研發失敗。」

 

挪威主權基金入股、國防預算猛增、火車頭中科院能量釋放,軍工產業紅得有理,但從台灣國防工業發展歷程來看,國家政策的一致延續,將是軍工產業火力能否綿延擴大的關鍵因素。

延伸閱讀
經濟數據回穩,聯準會降息放緩,美債殖利率出現反彈,郭恭克:這是投資人加碼的機會
經濟數據回穩,聯準會降息放緩,美債殖利率出現反彈,郭恭克:這是投資人加碼的機會

2024-10-08

這檔「債券ETF」為何能讓八大官股連12買?Fed降息了、美債卻不漲反跌…操盤人點1關鍵
這檔「債券ETF」為何能讓八大官股連12買?Fed降息了、美債卻不漲反跌…操盤人點1關鍵

2024-09-25

00687B、00679B...聯準會降息2碼,為何長天期美債大跌?一文看懂股債買賣的規則:達人教戰高勝率投資法
00687B、00679B...聯準會降息2碼,為何長天期美債大跌?一文看懂股債買賣的規則:達人教戰高勝率投資法

2024-09-20

真的降息了,00687B、00679B、00795B...還能買美債ETF?怪老子喊「還吃得到肉」:出場點在這
真的降息了,00687B、00679B、00795B...還能買美債ETF?怪老子喊「還吃得到肉」:出場點在這

2024-09-19

退休爸500塊賣飛台積電、100塊出清鴻海,如今翻倍漲心死「改買債券ETF」...分析師兒推這1檔「月月配、配息率近8%」
退休爸500塊賣飛台積電、100塊出清鴻海,如今翻倍漲心死「改買債券ETF」...分析師兒推這1檔「月月配、配息率近8%」

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