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氣熱 基金規模月增逾百億
在股市面臨修正,市場前景未明的動盪時刻,投資人風險意識攀升,逐漸將目光轉向訴求運用不同資產降低波動的多重資產基金。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六月底,多重資產基金規模較五月底增加超過一百億台幣,增幅達五%。
不過多重資產基金的避險效果究竟如何?一旦發生意料之外的「黑天鵝」事件,哪些多重資產基金能在兼顧資產穩增的前提下,有效防衛你的財富?
《今周刊》分析近一年報酬率達一○%、成立時間超過四年的多重資產基金,並將其與標普五百指數在「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及「以哈衝突」三大風險事件中的報酬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自美國官方正式宣布疫情的二○二○年一月十日起,到同年三月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因應時,在這段股市受疫情重擊期間,十檔基金報酬皆優於同期間標普五百指數的負二九.四%,抗跌力表現不俗。
但在俄烏戰爭爆發初期階段,基金抗跌力出現強弱之別,從二二年三月一日至同年九月三十日,標普五百指數跌幅達十四.七二%,在十檔基金中,有三檔跌幅超過指數,但仍有兩檔跌幅僅二%至三%,展現極佳防禦力。
至於二三年十月七日爆發的以哈衝突,結算到今年一月七日,期間大盤所受影響不大,標普五百指數仍上漲九.五%,而多重資產基金同樣保有一定的成長力道,充分顯示出其「不僅抗跌、也能跟漲」的能力。

無懼風險 四檔基金脫穎而出
進一步從十檔基金中挑出四檔在三大風險事件展現絕佳抗跌力的基金,首先是「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在俄烏戰爭期間該基金淨值僅下跌三.六%,相較標普五百指數同期表現,跌幅甚微。
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煒痒表示,相對同類型基金,該基金更廣泛布局不同資產類別,「藉此降低波動風險,並提升對不同市場的敏銳度,在經濟環境出現轉變時,可隨時做出應變。」
接著是「富蘭克林華美多重資產收益基金」,在新冠疫情與俄烏戰爭期間,淨值跌幅明顯低於指數,而在以哈衝突中,漲幅與指數差距不到一%,表現頗為出色。富蘭克林華美多重資產收益基金經理人楊金峰表示,該基金採取「均衡的股債配置比」,並透過互補產業的配置,應對類股輪動行情。
「野村動態配置多重資產基金」在兩大風險事件中的跌幅也明顯小於指數,並在股市成長期間緊追指數漲幅。負責操盤的張繼文表示,野村動態配置多重資產基金的單一資產最低持有比可降至○%,最高配置比達七○%,透過動態調整策略,應對市場變化及系統性風險。
至於「凱基台灣多元收益多重資產基金」,在新冠疫情間的抗跌表現為十檔基金之首,足證明其抗跌實力。
攤開基金月報,這檔基金在「特別股」的配置高達四成,凱基台灣多元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祝以諾指出,「特別股擁有低波動和配息穩定的特點」,且當前特別股平均殖利率達四.二%,穩健的高息收入可持續為基金創造正報酬。
面對市場的波動與不確定性,多重資產基金可達到降低波動、保護資本的作用,惟近年這類基金標的繁多,建議投資人可進一步衡量彼此差異,選擇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