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持續遭西方國家制裁,金融資產交易受限,資產管理業者買了俄債至今仍無法處分,連鎖效應也逐漸影響到部分目標到期債券基金與投資型保單。
「俄債地雷」的麻煩,近期在國內理財市場陸續浮上枱面。近兩個月,金管會接獲了六件投資型保單客訴,主因有二,首先是這些保單所連結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雖已屆期,但因持有暫時無法贖回的俄債,導致須「二次給付」;再者,業務員在保單銷售時標榜「到期保本」,進而產生糾紛。
所謂「二次給付」,是指當基金所持有的債券到期,卻無法處分時,經理人會先將該債券評價歸零,並反映於基金淨值;而專門保管基金的帳戶,則繼續持有該無法處分的債券,等到可處分時,再做分配。
在基金屆期、資金卻無法贖回下,勢必會造成保戶與投資人困擾。那麼,這趟俄債引發的給付拖延麻煩究竟原因為何?今年又還有哪些即將屆期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恐難以置身其外?
問題,可從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本質談起,顧名思義,這是一種有「投資期限」的債券基金,主要投資與基金到期日年限相近的一籃子債券,並以債息為收益來源。
這類基金在募集完成後,即進入閉鎖期,基金投資人原則上須一路持有至基金到期日;會在基金到期後,清算剩餘價值,將本金與期間累積的債息還給投資人,也因此,這類基金多半會以「穩健取得債息收益」為基本訴求。
20檔持俄債基金 曝險12億元
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二○二三年底,境內共八十九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其中,有二十檔持有俄債部位,曝險金額約新台幣十二億元,只占二十檔基金總規模一.七一%。
原本只是單純的持有目標到期債券基金至屆期,即可賺取利息與領回清算後的資產價值,卻在二二年因俄烏戰爭爆發,俄國央行為了反擊西方國家制裁,宣布禁止外資出售俄羅斯的有價證券,不僅讓俄債的交易出現了流動性問題、債券價格暴跌,也讓許多有買俄債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人「跑不掉」,即使基金到期了,仍無法取回投資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