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可以買了吧!
一、等了大半年,債券的牛市遲遲不來
從年初開始幾乎所有的媒體、YT…看到的都是債券多頭來了、甜蜜價來了…但等了大半年,債券的牛市遲遲不來,到底來不來?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
一般說債券牛市都是在升息尾聲時會響起,而確實在去年底依照聯準會的利率點陣圖,升息確實近尾聲,只是頑強的通膨沒能每次公告每次下降,而其間還因美債被降評,導致債券價格亂竄一通,又跌了,早已上車的人還出現了小虧損,心中確實不甚歡喜。
但除非有重大事件發生,否則利率很難再暴升,因此說升息近尾聲並沒有錯,只是這個「尾」拖得有點長。
再者債券進入牛市也非從降息才開始,而是停止升息即進入牛市了,目前依點陣圖估明年下半年可能降息二碼,那麼停止升息就更早了,現在預備進場享受牛市機率確實不低,不過聯準會從未鬆口說「停止升息」,一切以經濟數字為主,什麼經濟數字?自然是CPI,尤其是核心PCE,但消費及失業率也很重要。
二、為何現在大家都一直說投資等級債好?
歷經了10年來大家熱衷高配息的新興市場債、非投資等級債、南非幣計價的債券基金,也讓投資人嚐到了「配息很滿意、波動超不接受」,長期投資終究要回歸:要配息也要顧淨值,雖有高配息,但看淨值直直掉,心理怎能痛快?還要勉強告訴自己:不在乎淨值的波動,長期投資就對了….,何苦為難自己!
在疫情前若你買債券期望的殖利率是5%左右,當時真的只有新興市場債、非投資等級債達此目標,而投資等級債的殖利率不到3%,但時至今日,投資等級債的殖利率已達5%以上了,9月底美國投資等級債的殖利率竟衝破了6%,若你的期望未變,自然該選擇債信高一等的「投資等級債」。
三、何必算計最佳進場點,現在的殖利率是20年來最佳
但還是有人要等最佳時機(最低點時再買入),算來算去終究只有八字好的人才能有此運氣真的買到最低點,而這個最低點的定義是啥?歷史最低?這一波最低?這一波又是哪一波?…..不覺得累嗎?
真想買,「現在的殖利率是20年來最佳」還不夠嗎?歷史數據顯示,升息循環末段,進場優質債券的好時機!
四、何人適合買?
你一定也看過這樣統計,過去歷史經驗當停止升息後~降息這一波,買投資等級債有10%、15%...報酬率,想想也很好,但與股票型基金一比,要10%、15%一點都不難啊!
但實務上是:如果你有1000萬要一次投資(或分幾次投資),現在你會全部投債券基金?還是股票型基金?想必全投股票型基金真的令人膽戰(除非此金額佔你資產很少),但若全投債券基金,雖然也會波動,但波動小,且其間有息可以領,心情安定不少。
因此買債券基金要有正確的觀念:
1.要做得到買債三要素「以配息為目的、不在乎淨值的波動、長期投資」,挑基金更要符合自己「配息滿意、波動接受」。
2.確實是資產配置的一環,但資產多才有配置的必要,資產少不要杞人憂天。
五、投資人問:市場出現機動目標到期債基金,有啥不同?
一講到目標到期債基金許多人就退避三舍,因為曾受很重的傷啊!現在又出現,怕怕!
過去的目標到期債基金的機制如下:
以持有到期為目的,投資人賺的是票面債息,就因是此機制,導致許多基金為了達到高配息,投資了許多新興市場債,或配息高的債券,才導致風險提高,終究傷了投資人荷包。
但現在因為投資等級債的殖利率已達5%以上了,無須再投資高風險的債券,只要投資評等高一等的投資等級債,已能達到過去的高殖利率水準。
加上機動的機制是多一個選項,投資人不一定非持有到期,只要在到期期間達到既定的報酬率(10%或15%...之類),即提前贖回。適合保守、有一筆閒置資金、看好債券息收與資本利得、或是中長期有儲蓄目標的投資人。
作者簡介_蕭碧燕
現為《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家,專業投資演講者,財經媒體譽為「基金教母」、學生稱她為「蕭老師」。
投資基金以定時定額為主,並陸續提出「停利不停損」、「基金養基金」、「定率加碼法」等技巧,20多年來從未賠錢出場,買房、退休金,全靠基金投資達成目標。她鼓勵年輕人,不要以為每月投資3,000元很少,她自己也是從每月定時定額3,000元踏上基金投資之路。
曾任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安泰投顧理財諮詢部副總。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