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成為上半年投資的主旋律。許多科技基金績效與AI族群含量高度連結;
而此時在類股大漲特漲後,下半年還有進場機會?
受惠AI狂潮,以及特斯拉近一個月傳出新廠、新車款等利多,讓去年慘摔的費半、那斯達克等科技指數,近期開啟大反攻。
截至六月二十二日,費半今年來飆漲近四一%、那指則大漲了三成。檢視個股表現,最亮眼的輝達狂漲兩倍;特斯拉大漲一四一.五六%;Meta漲一二八.四%;亞馬遜漲五一.六五%;微軟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來也都漲了約四成。
當輝達市值突破一兆美元,微軟、Meta等目標價屢屢上調,許多科技基金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也跟著水漲船高。例如美股規模最大的AI ETF「Global X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其報酬率至六月二十二日已大漲逾四成,總規模逼近二十五億美元;而國內的「統一NYSE FANG+ETF」,今年漲幅更達七八.三%,堪稱境內科技基金之最。
本益成長比高 短線不追買
檢視境內AI相關基金、ETF績效,今年來漲幅同樣和輝達、特斯拉、微軟、Meta等成分股含量密切相關。也因此,整體而言,境內AI科技ETF因持股占比較高,績效也較主動式基金強。
主動式基金中,像是瀚亞美國高科技等,因輝達與微軟在其持股占比近十五%,今年來報酬四四.九四%,也表現不俗。
只不過投資人也好奇,以現今每檔個股以傳統本益比(P/E)公式計算,估值皆高得嚇人,現階段還適合伺機布局「AI題材」相關基金、ETF嗎?
第一金全球AI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經理人張銀成表示,評價個股時,不論本益比、本淨比都是靜態指標,難以看出公司未來成長性。因此,在評價成長股時,除了同業間橫向比較本益比外,還可用「本益成長比」(PEG Ratio)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