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通膨、高利率、弱景氣」的經濟環境,資產配置能抵禦波動;
在多變市場的情緒下,投資人應如何靈活應對?
雖然日前歐美銀行危機一觸即發,即使「恐慌指數」一度飆升,但觀察美債殖利率變化,對政策變化最敏感的兩年期美債殖利率,今年至三月三十一日,兩年期公債跌八.六%,來到四.○三%;十年期公債跌九.四%, 來到三.四七%,顯示市場逐漸反映聯準會升息循環步入尾聲。
停止升息後可關注龍頭標的
不過,市場仍有諸多變數,應該以避險優先,或是追求獲利成長為重?這個時候,透過「股債平衡」或「組合型基金」靈活配置策略,也是一個趨吉避凶的策略。
既然走向升息尾聲,直接投資股票似乎就能鎖定未來成長;事實上,根據上一次紀錄,在二○一八年最後一次升息後,股票型基金一年平均績效達十八.九%,遠勝過債券型六.二%與平衡型十二.四六%。
但是,「銀行財務危機」利空的後遺症也不容小覷,恐致股市劇烈震盪。且在這波最後一次升息後,每檔股票的機遇可能也不盡相同。
觀察過往幾回最後一次升息後的美股表現,或許可看出端倪。○六年末次升息後一個月,道瓊、標普五○○指數上漲,以科技或成長股為主的那斯達克、費半指數反呈跌勢;在升息後一年,道瓊指數上漲達二八.八%、標普指數也有十八.一%漲幅,同樣較那斯達克、費半突出。
然而,看到一八年,最後一次升息為十二月底,雖然四大指數在隔年一月皆上漲近一○%,但隔年第一季以科技或成長股較強,那斯達克、費半指數分別漲十八.四%及二四.六%,領先道瓊與標普指數。到了升息後一年,費半指數飆漲六五.九%,為四大指數最多。
從數據來看,在升息停止後,股市上漲機率較高,但個別族群漲幅不一。以現今升息尚未結束下,市場環境變動頻繁,投資人想逢低投入某單一產業或個股,很可能發生「押錯寶」的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