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大家分享一個辛酸血淚的故事,也就是我本人第一次投資的真實故事!在實習的蜜月時光中,奠定了對科技財經的興趣,儘管當時沒有投資概念跟腦袋,但憑著對科技的熱情,我選擇在財經電視台作為第一份正職。政大新聞碩士畢業的我,10 年前起薪28K,過試用期 3 個月後 31K。
及時行樂的月光公主
關於「月光族」這個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但可以確定這是低薪時代的產物。當時我就是個標準月光族,薪水先繳了房租後,居然把第一份薪水拿去買名牌包!
當時無知地認為,記者出去採訪一定要體面,一方面其實是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那時仍不懂得為長遠打算,依舊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月光公主」。沒想到進入財經台上班,會成為我人生重要的轉折。當時每天寫產業新聞、參加法說會,雖然還是幼幼班等級,但漸漸對金錢改觀。領着小資族薪水的我,已經開始想嘗試「用錢滾錢」,但隨著視野擴大,漸漸感到自己的渺小。兩三年下來我終於體悟出,想變有錢不是只靠薪水,而是要先積極存錢,累積好本金之後再作投資理財。
加上當時已經快 30 歲,積蓄卻少得可憐,扣掉房租 1 萬,再扣掉通勤費、玩樂費,月光公主深知這樣不是辦法,決定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先是善用公司資源,利用下班後的時間讀公司固定會有的財經雜誌,慢慢累積自己對產業和財經知識的敏感度,不只充實了內在,也幫助我在工作上更有效率,更快擺脫菜鳥記者的稱號!接著我開始減少物慾、延遲享樂,省吃儉用逼迫自己每個月至少存 3 千元。
初投資就倒貼了半個月薪水
就這樣省著、省著 1 年多後,努力存到了 5 萬元,加上父母幫我存下的壓歲錢,加起來共 10 萬元當作我的第一桶本金。10萬元對當時新鮮人的我來說,不是個小數目,但當時自信滿滿,仗著有跑線經驗,對科技產業也有一定了解,在 2014 年從交割戶買的第一檔股票是蘋果供應鏈。
沒想到我犯了所有散戶的錯—看新聞做股票,聽信消息就買進。當時股價早已來到相對高點,我買進價格一張 35 元,兩張共 7 萬,等於是我兩個半月的薪水。
接下來的故事就跟所有韭菜的命運一樣,線圖開始一路向下再也不回頭,後來忍痛砍在 28 元,一張賠了 7 千元。第一次投資不但沒賺錢,還賠了近 1 萬 5 千元,得餓半個月肚子。
但那次投資失利後,因為感受到賺錢真的很辛苦,我學會往後投資的每一分錢,都要先清楚知道標的成分、目的、結構等等,至少把它的前世今生搞清楚,我們才有機會盼它許你個未來!我寫這篇文章的當下回測,更確認自己當時買在歷史高點,因為接下來 5 年的股價都在 17 元∼ 30 元之間遊走,重見 35 元的價格時,居然已經是 2020 年。
作者簡介_詹璇依 (Angeline Chan)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投入電視新聞圈超過10年。從業以來主跑財經線,對於各行各業、景氣脈動有廣泛了解,專訪過許多企業大老之外,也親自走訪許多台灣產業、直擊生產線。
本文摘自大樂文化出版 《我靠科技基金 4年資產翻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