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鷹派升息下,多數國家紛紛跟進,僅中國、日本央行維持寬鬆政策,「央媽保護傘」是否能讓亞股基金避開升息大浪的衝擊?
「市場之大,竟然找不到可以避風之處。」一位基金理財族如此感嘆。在美國升息態度「從鷹派進化為超級鷹派」所引發的狂風驟雨之下,全球各市場確實籠罩在核彈級的爆破範圍之內。
但綜觀各主要區域股市表現,是否真的「遍地都是重災區?」倒也未必。
攤開近一月各區域股票基金績效表現,美國股票型基金前段班均是負報酬三到一○%之間;歐洲股票型基金前段班的情況稍好,但也清一色呈現虧損狀態,普遍繳出負報酬二到六%的成績單;拉丁美洲更是慘烈,虧損少於一○%就算好學生了。繞了一圈,卻有一處看似「偏安」,以近一月績效表現來看,在「亞洲不含日本」這個區塊,單月正報酬的基金檔數明顯多了起來,就算是表現最差者,虧損也控制在八%以內。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道理其實不難理解,在全球主要市場中,至今尚未跟進美國老大緊縮貨幣,甚至反而堅持走在寬鬆路線上的兩個主要央行,都在亞洲。一是中國人民銀行,另外,雖然「顧名思義」這個國家與「亞洲不含日本」的區塊無關,但日本經濟終究與亞洲高度連結。是的,無論國際間如何緊縮貨幣,日本銀行(BOJ)還是繼續搞寬鬆。
全球升息的大環境下,亞洲兩大央行續開資金派對,會讓亞股相關基金成為升息股災下的避難所嗎?這個問題,得從兩國對於貨幣寬鬆政策的堅持程度談起。
中國三政策支持
下半年有望邁入復甦週期
日前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發布下半年中國市場展望時,巧妙地以「隧道盡頭的光」為標題,意指中國下半年經濟有望邁入復甦週期。大摩預估,今、明兩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分別為四.二%、五.七%。報告中之所以看好未來經濟展望,在於三大政策——除了防疫政策明朗、監管政策鬆綁之外,第三個關鍵政策,就是「貨幣寬鬆政策持續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