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有沒有搞錯,台股基金居然可以一年賺80%到90%,比我每天在股市裡沖來沖去,要來得輕鬆自在,也能穩健獲利!」過去,許多瞧不起基金,誤以為台股基金表現「很溫吞」的人,看到近年亮麗的績效,幾乎是不敢置信。
沒錯,就先以本文撰寫日2021年6月7日,作為統計,在106檔一般股票型基金當中,就有46檔績效高達50%以上,勝過大盤同期的49.47%,假設再扣掉發行不到一年的14檔,剩下92檔,等於一半左右的基金,獲利超過整體大盤。其中,更有10檔,投報率超過70%以上,賺贏大盤兩成。
特別是這兩年,外資不捧場,連連賣超台股,內資卻十分火熱,投信操盤功力了得,2021年台股科技型基金平均績效高達46.7%,不僅超越大盤的25.5%,也完勝0050的21.72%,在全球基金市場裡勇奪冠軍。
如果讀者覺得這只是偶然,不妨將時間點拉得更長,來看5年績效好了。
7檔基金,5年獲利翻兩倍
大盤5年漲93.22%,成立超過5年的一般股票型基金則有72檔,當中有55檔,績效超過100%,換句話說,就5年來看,買台股基金賺贏大盤的機率,超過7成,更別說當中有7檔,獲利超過200%,等於比大盤多賺一倍。(詳見表)
讀到這兒,或許有人會說:「啊,燕俐舉的都是績效好的例子,總也有績效差的例子,為何我手上的基金偏偏就賺的比較少?」必須承認,有少數基金確實長期表現落後,同樣以5年為計算標準,就有9檔基金績效還不到80%,遠遠落後大盤,但整體占比也不過一成多。
也就是,同樣是台股基金,績效好壞差很大,但只要懂得挑選,透過系統性的方法,找出績優基金,那麼,利潤超越大盤,甚至比大盤多賺一倍,並不困難;難的是你不願學習,或者心存僥倖心態,明明買了一支績效殿後的基金,卻期待奇蹟發生,想著下個月就能逆轉勝,但往往事與願違。
因此,如何挑選出績優的台股基金,把獲利極大化,正是本書想傳達的理念和方法。請容許我再做一個生活化的比喻,相信理財小白就能理解。
操作基金需要系統性方法
買台股基金,某種程度像是買牛肉麵。台灣牛肉麵店多達數萬家,清燉、紅燒、番茄等等,各有不同風味,若不知如何挑選,很多人會上網查查美食評鑑、得獎名單,甚至米其林推薦,儘管個人口味標準不一,但至少榜上有名的店家,都能保有一定水準。
買台股基金過程也類似,最忌諱的就是單看廣告或憑直覺就下單,基金的短、中、長期績效如何?波動度是否符合自身的風險承受度?基金公司的團體作戰能力強弱……等等相關細節,確實有諸多參考的價值。
而當買進基金之後,發現績效不如預期,甚至逐季往下掉時,就應思考是否該轉換標的;就好比買了一家鄉民激推的牛肉麵,吃進肚子之後,發現名過其實,下次是否要再光顧,也許就會有不同選擇。
輕鬆三步驟,挑到超厲害的台股基金
那麼,該如何挑出超高績效的投資標的呢?對於上班族或小資族來說,選擇長線存基金的方式較為理想,此時可以比較各支基金5~10年的績效,就能輕鬆找出合適的投資目標。
如果你希望追求短期高報酬,打算把火力集中在短線強棒基金,則要觀察其1~3個月內的績效,並搭配大盤走勢判斷,就能找到合適的進場時機。
萬一你有選擇障礙,或者沒有辦法足夠的時間心力來做功課,那麼旗艦型基金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作者簡介_盧燕俐
理財專家,多家金控公司講師與地產顧問,現任華視《鈔錢部署》節目主持人。
1970年生,從臺大社會系、政大新聞所畢業後,歷任《聯合報》記者、《Smart智富月刊》副總編輯、《今周刊》出版部副總編輯、《萬寶週刊》編輯總監,並主持過寶島新聲廣播節目,及中視股市節目。
十五年媒體與投顧生涯,全省跑透透,拜訪過兩百多位上市、櫃企業負責人,看盡產業興衰;並結識許多傑出的基金經理人和投資高手,對股市、基金、ETF與地產等各投資領域,有融會貫通的獨特見解。近十年則廣受各大電視媒體邀約,分享獨特的投資理財心得,助一般民眾輕鬆學習理財。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0050+台股基金超額獲利很簡單!:「鈔錢部署」新概念,存股不如存台股基金!》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