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金融市場震撼教育,讓投資人上了一課;在波動劇烈的環境下,各類資產價格幾乎全面下跌,然而在此逆勢中,仍有少數基金靠著精準選股、多元操作,創造各期績效皆為正數的亮眼表現,他們怎麼做到的?
景順韓國基金〉資金重押好股 不做分散投資
今年以來,投資市場「萬物皆跌」,哪裡才是避風港?問題的答案誰也沒把握,但從績效來看,至少有三檔基金,不但今年以來的投資報酬率擠進前十名,且各個期間的績效也仍維持正數表現。
這三檔基金市場裡的「異數」是怎麼辦到的?他們的操盤策略又有什麼玄妙之處?
很多人說,今年的操盤重點是「選股不選市」;如果你還有所懷疑,那麼,景順韓國基金的表現是最佳印證。今年一月,MSCI韓國指數下跌六%以上,這檔基金的報酬率則超過一○%(以台幣計算),名列所有境內外基金之冠。
這檔基金是股票型基金,無可迴避今年來的盤勢巨震,也不能靠債券緩衝、不能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以最新資料來看,景順韓國基金可說是滿手股票,現金部位僅○.三%,但這檔基金卻能逆勢創造雙位數報酬。
摸透公司底細 才會出手
景順韓國基金的韓籍經理人鄭榮澤,從二○○六年開始掌管這檔基金,過去十年來,屢屢打敗大盤;過去一年,他的績效更達二八%。究竟他的操作策略是什麼?
首先,就是「選股不選市」。鄭榮澤表示,「這檔基金不是跟隨指數起舞,市場動向不會影響這檔基金的操作策略。我只著重挑選對市場有影響力、能持續產生現金流、獲利前景高,並擁有優秀經營團隊、財務體質好的公司。」
鄭榮澤的投資風格在一二年後,越來越偏向長期投資,若更細地解構這檔基金,會發現七至八成持股都是符合上述特質的長期投資,其餘兩到三成左右,則偏重在高股息、週期性循環的類股。
也因為選股挑剔,所以基金投資相對集中,這也是創造高報酬的第二祕訣。平均而言,他手頭持有的公司,大約在二十五到三十間左右,以基金規模大約二.七億美元來說,一家公司平均分配到的資金約八百萬美元。分散風險是投資的金科玉律,鄭榮澤之所以擁有打破常規的自信,是由於他只在「確保已經摸透公司底細」的前提之下,才會出手。
對於未來操盤方向,鄭榮澤表示,「民生消費與健康兩產業會是未來的投資重點。」檢視基金前十大持股,其中八檔屬於消費產業,兩檔屬於健康護理產業。在韓國這個資訊工業大國中,他把基金的八五%以上押注於這兩大產業,夠特別,但這種「挑好股、不看整體」的投資邏輯,也是他長年超越大盤的關鍵。
(蔡曜蓮)
▲點擊圖片放大
元大多元策略期貨基金〉放空能源資產 從頭賺到尾
「要我形容這檔基金,只能說它冷血無情,講好聽點,是『音樂還沒停止前,我們就會繼續跳舞』;殘酷一點的說法是,它就像鯊魚,只要聞到血腥味,就會緊緊咬住不放。」今年來不但維持正報酬,且一四年起,基金淨值一路創新高,元大多元策略期貨基金經理人譚士屏,如此介紹這檔基金。
說它冷血,是因為這檔基金全憑電腦模組控制,一旦參數、模組設定完成,該買該賣全憑電腦說了算,沒有矛盾掙扎、沒有貪婪恐懼,把人性這項投資變數,徹底排除在外。
「一般基金是經理人主動、預先判斷投資趨勢,但這檔基金是透過電腦模組分析全球八大資產,包括股、債、貴金屬、農產品、能源、基本金屬、利率及匯率。一旦模組訊號出現,趨勢成形,基金就會自動建立相對應部位。也因為是被動追蹤趨勢,基金不可能買在最高、賣在最低;但即使如此,這兩年光是賺波段就夠嗆了。」譚士屏驕傲地說,能源重挫,這檔基金從頭賺到尾。
做三件事 今年績效正報酬
他表示,今年來基金績效能維持正報酬,全拜三件事所賜:一、大幅放空能源及原物料資產,二、全力作多美元,三、持續持有固定收益部位。「一四年七月,電腦模組出現訊號,油價將走空,當時西德州原油價格還在一○三美元,基金即開始建立部位,放空能源資產。這也是到目前為止,績效能勝出的關鍵。」
譚士屏解釋,就過去經驗顯示,趨勢成形初期,金融資產價格反映會先被壓抑,之後才會加速擴散;因此,在趨勢開始發酵時,基金會先小幅加碼試水溫,到中期效益擴散,布局就有如「重力加速度」般,會快速建倉。「換做一般經理人,要不預設價位,並持續作空能源部位,恐怕不容易。」
除了以市場為尊、隨市操作、摒除人為情緒干預外,這檔基金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在風險控管。「一般基金追求最大報酬,但這檔基金是先確保『不虧損』,再追求獲利。」譚士屏舉例,做波段最怕遇到二件事,行情反轉或「死貓跳(不斷下跌的股市在繼續下跌前,突然反彈上漲的一種現象)」。因此,當市場出現非理性跳動,大漲大跌時,即使基金投資方向做對,也會先減碼。
「期貨基金最大好處,在不論多空,都能充分掌握大波段行情。」譚士屏說,目前基金操作扣緊三大主軸,美元獨強、其他貨幣皆弱,及中國經濟遇到麻煩;在此之下,作多美元、作空其他貨幣(歐元、日圓、英鎊),持續放空能源、原物料資產,仍將是基金配置重點,「總之,在訊號改變前不必多想,跟著做就對了。」
(歐陽善玲)
▲點擊圖片放大
摩根策略總報酬基金〉抓對主軸 積極放空新興貨幣
相較「機器人」不帶情感,摩根投信更相信人腦智慧;但為避免個人主觀判斷,造成投資盲點或失誤,摩根策略總報酬基金採分層、集體決策方式,迎戰大環境變動。自一五年市場劇烈震盪以來,績效即能維持正報酬,抗波動、重防禦的特性,備受業界關注。
分層決策,以金字塔比喻,即最底層是由十二人組成的「多重資產策略團隊」,分別位在倫敦、紐約及香港,分析全球總經趨勢,擬定這檔基金的投資主題;中間第二層再由十三位量化分析師,從確定好的投資主題,挖掘投資機會;到最上層,才是實際負責操作的基金經理人。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表示,「這檔基金由三位經理人共同管理,三人在股、債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各擅勝場;像去年至今,多重資產策略團隊就提出八大投資趨勢,包括全球供給面疲弱、歐洲漸進式復甦、美國經濟穩健增長、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分歧、低通膨環境、日本經濟復甦、中國經濟轉型及新興市場經濟再平衡。」
就怕蝕本 設風險管理官
定出八大投資主題後,計量團隊及三位經理人就會開始討論。「經理人的職責,在決定每個趨勢要參與多少比重;像去年第二季,基金便提高衍生性商品部位,大量放空貨幣(南非幣、墨西哥披索、韓元、人民幣),曝險程度近三成。」
而為了確保下檔風險,這檔基金還設立「風險管理官」,監視每個策略的曝險影響。
這位風險管理官叫史都華.歐尼爾(Stuart O'Neill),「他會針對基金曝險部位,進行各種情境測試;像美國聯準會『升錯息』、全球市場大賣超,以目前投資組合,能否持續維持正數?若不行,他就會發出警告,要求經理人調整曝險部位。」謝瑞妍解釋,除了進行壓力測試,史都華也會檢視衍生性商品的流動性、關聯性,適時提醒經理人分散波動風險。
透過層層把關機制,摩根策略總報酬基金波動控管約在六%至一○%,連同業都私下稱讚:「還滿厲害的。」對的投資策略及嚴謹的風控流程,雙管齊下,確實在大波動年代,更禁得起市場考驗。
(歐陽善玲)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