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快速提高,中國股市正式反攻的氣氛也逐漸轉濃,而在諸多中國相關基金中,純度較高者當屬大中華基金、中國基金與跨界掛牌的三檔中港ETF,三種基金各有優劣,也適合不同屬性的投資人。
H股趨近A股 到港買中國
那麼,現階段應該提撥多少比重的資金布局中國呢?新光投信投資管理處協理李瑞恆提供一個簡單卻合理的想法:「目前中國占全球GDP的比重大約是一○%,這代表的是,如果你只是想讓手中資金隨著世界經濟同步成長,最少應該提撥一成的資金布局中國。」
投資中國的基金工具,其實不算少;要注意的是,北京政府對A股仍有嚴格的資金管制,因此目前無論境內或境外的中國相關基金,對中國的布局,絕大多數是以香港H股(國企股)及紅籌股為主,「據我觀察,即使是有取得投資A股資格(有QFII額度)的境外基金,持有A股比重最多也不過三%到四%。」李瑞恆說。
雖然國內投資人不能透過直接管道買進A股,但好消息是,香港H股與中國A股之間的彼此差距已經愈來愈小。六月十五日,一個數字引起香港投資市場的高度關注,「AH股折溢價指數」首度跌破一百。
簡單地說,這個指數的意義就是「同在兩地掛牌的公司,股價在兩個市場差了多少」。指數成立三年多來,始終保持在一百以上,代表A股股價超過H股。近來情勢逆轉之後,有人說是A股相對H股將進入「折價時代」,也有人說折價只是短期現象;但多數論者的最大共識,就是「內地及香港市場,對於同在兩地掛牌的公司股價估值,已逐漸趨於一致。」
對於「看好A股後勢卻只能透過基金買H股」的國內投資人,過去或許會想盡辦法找出直攻A股的管道;如今看來,多費心思的必要性似乎已經降低不少。在兩市差距收斂的趨勢下,以正常管道買進中國基金,投資效果預料也將相去不遠。
接下來,挑檔基金買中國,先從本土投信所發行的境內基金開始看起。無論是跨國投資的新興市場、亞洲區基金,多少都與中國有所關聯;但若攤開投信投顧公會所發布的基金績效評比表,在一籮筐的基金分類中,顯然是以「大中華區」這個分類與中國的關係最為密切。一般而言,所謂大中華基金,基本上投資H股、紅籌股的比重不能低於基金規模六成以下。
在境外基金的部分,除了也可找到「大中華」基金之外,更有純度百分百的「中國基金」可供選擇。前者主要投資於中、港、台等地股市,但對三地的投資比重各有策略;至於後者,則幾乎只鎖定中國及香港市場。
▲點擊圖片放大
ETF贏在純度輸在彈性
投資範圍的差別,自然反映在投資效果上,純中國基金的投資市場相對較為集中,波動風險也難免相對稍高一些,比較兩類基金過去十二個月的年化標準差,境外大中華基金約在二○%左右,而純中國基金則約為二二%,雖然差距不大,但對投資人來說,仍可依風險成受能力,適度考量適合的基金類型。
說到「純中國」,除了境外中國基金外,寶滬深、恒香港、恒中國等三檔跨界掛牌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同樣也是「百分之百」的完全投資於中港股市。其中,寶滬深基金是追蹤「滬深三○○指數」,投資於上海、深圳股市中市值前三百大的個股;恒香港、恒中國基金則分別追蹤香港恒生指數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簡單地說,只要看好陸股或港股未來後勢,上述三檔ETF都算是值得考慮的合理選擇方向。
布局中國的三大類型基金出列,「大中華基金」、「中國基金」與「跨界掛牌ETF」都有足夠的中國純度,只是如何選擇仍有門道。
從基金類型來看,一般共同基金與ETF間顯而易見的差別,在於前者是主動式管理,由經理人主觀選股,目標是讓基金績效超越大盤;後者則是被動式管理,經理人的任務是乖乖地讓基金淨值跟著指數波動。
因此積極型投資人較適合以大中華基金或中國基金作為布局中國的工具,而投資屬性偏向穩健或保守者,則適合用ETF。而亦有業者表示,在中國產業結構開始調整的此際,靈活度較高的主動式管理基金的確也較有快速反映產業風向轉移的調整能力。無論是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或是滬深三○○指數,權值較高的成分股多半都是金融、地產類股,占比約達四○%左右。在此之下,透過ETF布局,雖能享受到「穩穩等著大盤上漲」的好處,但也可能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錯過新崛起的投資機會。
留意三大訊號積極加碼
整體而言,在中國股市長線看好,又已經歷大波段修正的此時,應是啟動定期定額投資相關基金的良好時點。若要以單筆分批介入的方式布局,則可以留意三個「積極加碼」的訊號。
JF中國基金經理人黃淑敏指出,A股要脫離盤整,有三個指標值得觀察,一、北京政府對於緊縮政策及打房力道的態度是否有趨緩現象。二,通膨壓力是否在國際原物料價格緩漲,及中國農產品價格回落下減輕。三、人民幣升值,將進一步帶動資金流入,推升股價上漲。
就現階段來看,在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宣布將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空間後,一般解讀,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已明確提高,雖還不必過度壓寶,但此時此刻,以更積極的心態布局中國,應該已是合理的策略。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