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國股市慘跌的拖累,中國基金今年上半年績效普遍下滑,股票型基金甚至下跌超過四成,但是拉長到一年以上看,中國基金績效甚至有高達五倍以上的收益。
去年底,由台灣某醫藥學院派往南京明基醫院任職的陳果信醫生(化名),在當地銀行開了基金戶,花了兩萬元人民幣買了兩檔中國開放型基金。之後中國股市隨即反轉向下,到今年七月底,陳果信手上的兩檔中國基金績效都下跌超過三成;他感嘆說,沒想到第一次買中國基金,就賠得這麼慘!
與股市連動,基金受傷慘重
中國上證指數從○七年二月的二六○○點起漲,不到一年就突破六千點大關;但今年以來又快速回落至二五○○點,使得中國基金受到拖累,受傷慘重。
在上海幫台灣人代開基金帳戶的台商李正育(化名),總結近年來台灣人在中國買基金的情況:「一年大賠、二年小賠、三年小賺、四年大賺」。
換言之,如果早在三年前就買入中國基金,即使遇上今年的股災,仍然能賺錢;但如果想利用今年北京奧運的機會,大撈一筆,快進快出,卻可能偷雞不著蝕把米。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今年中國基金市場績效的慘況,二百五十檔在中國發行的股票或積極配置型基金,以操作股票為主,今年以來的績效都是負數,且多數基金績效大於負三○%。
黃栓室是台灣上市公司「百和」派駐東莞的台幹,在中國工作多年的他存了不少人民幣,幾年前開始陸續用一次申購或定期定額的方式購買中國開放型基金。今年購買的基金都大賠,超過二年以上的,則都有不錯的獲利,但他並沒有因為今年大賠而贖回基金。黃栓室認為,中國經濟成長率仍維持高水準,加上股市半年多大跌超過五成,再大跌的機率已不高,因此「放著跟它(中國股市)賭看看。」
由於中國基金市場還在學步階段,相較於台灣的基金產品種類繁多,可以作多、作空,可以操作指數股票型,但中國基金市場大半是股票型基金,幾乎只能作多,因此一遇到股市反轉,基金績效表現就一片慘綠。
中國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總經理王鴻嬪認為,中國基金市場還年輕,擁有後發優勢,但目前中國基金能做的業務範圍比較小,相對的投資人能選擇的產品種類就不多。她認為現階段中國基金發展與中國股市脫不了關係,基金績效與銷售成績的好壞,都要看中國股市臉色。
中國股民或基金投資人原本期待股市與基金表現,能如北京奧運開幕日期八月八日一樣「發發發」,但從中國股市近期仍在低檔盤旋來看,這個期待短期內可能要落空。
中國股市名嘴、有「股民老張」稱號的邱柯認為,中國股市就像是烹煮紅燒肉一樣,前幾年是猛火急燉,這幾年是小火慢燉;經歷過○七年以來的大漲大跌後,陸股未來半年至一年仍將維持小漲小跌的格局。
時間拉長,基金表現仍佳
對今年進場買基金遭到套牢的投資人,邱柯建議此時先忍住不要殺出。邱柯解釋,中國基金因為法令限制的關係,多數基金要求持股水位要在六成以上,加上不能購買ST股票(指因財務狀況異常,需要在交易中進行特殊處理的股票,類似台灣全額交割股)等限制,讓基金績效在面臨股市劇烈下挫時難以維持較佳的績效。但在股市反轉向上時,有良好體質的基金績效就可望較大盤更突出。邱柯預期,中國股市若拉長到三至五年來看,仍有不錯的表現機會。
以中國知名的績優基金華夏大盤精選為例,近一年績效雖然僅有四%,但拉長到一年與二年看,績效都超過八成,若拉長到基金成立以來的績效,更高達五四四%。
金鼎證券成都首席代表陳家賡,則建議投資人選擇中國基金時,可用短、中、長期績效與基金經理人的穩定度為兩大選擇指標。選擇基金前,先看半年、一年與二年的基金排名,若有一家基金績效能同時在三個時間裡位居前三十名,加上基金經理人沒有頻繁異動,就可買進。
陳家賡在○六年購買的易方達策略成長基金,在去年陸股接近高點時贖回,到上證指數回落到三五○○點時再度買進,陳家賡雖然只有操作單一基金,但卻能在中國股市這一波大跌中維持二位數正報酬。「買基金不能像買股票一樣買進一缸子,」陳家賡提醒,「但贖回與買進基金的時點,卻要跟買賣股票一樣懂得停利。」 陳家賡說,投資中國基金已從前兩年的「衝鋒戰」轉為目前的「持久戰」,台灣投資人不但要有基金投資策略,恐怕還得再多一點耐心。
基金類型 |
基金績效(%) |
股票 |
-43.23 |
積極配置 |
-36.26 |
靈活配置 |
-35.89 |
平衡混合 |
-29.12 |
其他保守混合 |
-14.49 |
債券型 |
-0.87 |
貨幣市場 |
1.47 |
資料來源:Li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