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基金正當紅,面對幾百檔的台股基金,究竟該怎麼選?德盛安聯投信海外研究首席傅子平分析,台股輪動快速,光靠一位明星經理人很難面面俱到,還要面臨挖角風險;不如挑選有堅強團隊作後盾的基金,穩穩賺才是王道。
不過,面對幾百檔的台股基金,很多投資人不知該如何下手。有些基金標榜團隊素質堅強整齊,有些則有明星經理人光環,到底,該選擇哪一種台股基金較有賺頭?
產業輪動快 一人難以兼顧
銀行財富管理主管建議,挑選基金時,應該先看績效穩定度。接著,要觀察背後是否有個堅強團隊,尤其是當大行情啟動時,更凸顯團隊研究的重要,千萬不要只選明星經理人。
因為,台股起漲至今,幾乎各類股都曾表現過,若未來要繼續強攻,勢必要有不同的主流股,不斷接棒演出。此時,單單光靠一位明星基金人,可能很難精準抓到每個波段的行情。
德盛安聯投信海外研究首席傅子平分析,每位經理人都有不同的個性,與選股的偏好。有時候某些經理人會靠著獨特見解,比別人更早挖掘出潛力股,在某段時間因為績效大漲而一炮而紅。
但是,假如股市趨勢改變,這些明星基金經理人卻常會因為「情有獨鍾」,對特定熟悉的行業或是公司,在原有價值一百分之外,再加上二十分的「熟悉分數」。使得當其他股票已經在漲,明星經理人卻可能只偏執在特定熟悉的股票上,因而錯失一整段上漲行情。
「沒有永遠的第一名!」傅子平說,因為人性的弱點,經理人選擇個股時容易因為熟悉程度,或是基於過去的經驗,而有類股或個股的偏執。更何況,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什麼產業都懂。
另外,除了個人能力與時間有限之外,明星經理人還要克服前幾名的光環,在龐大的壓力下,為了維持排名,甚至需要重壓某些股票。選股時本來該擺在最前面的風險控管意識,常常在「拚冠軍」的期待之下,反而排到後面,讓基金的績效呈現高度波動。
可不要小看這種「第一名」的壓力,人性是影響股票操作最重要的因素,風險控管也是投資長長久久最重要的關鍵,基金操作要穩定,最好還是選擇有堅強團隊作後盾的基金,強調團隊操作、分工互助、共同協商,更容易做出正確的判斷。
挑基金團隊 注意二大原則
傅子平強調,不同背景的研究員、基金經理人,也有不同擅長之處,長線來看,可讓基金表現較為穩定;尤其是希望長期投資的民眾,最好還是選擇以團隊操作為主的基金,特別是屬於股票型的台股基金。
他進一步提出「挑選基金團隊」的兩個簡單原則,讓投資人參考。首先,一般來說,大型投信的團隊都不會太差,像是元大、群益以及德盛安聯等,都沒有錯過台股這波大行情。也因為規模大,公司對於風險控管有一定流程,操盤思惟和選股策略都不會太過偏激。
其次,要觀察團隊與公司的投資哲學,投資哲學常會表現在公司的操作面上。若重視短期績效、短進短出的投信,就會讓旗下的基金績效落差很大,淨值也不穩定,就不太適合追求穩健報酬的投資人。
然而,投資人又不在投信公司上班,不是業內人士,該怎麼了解投信團隊的風格?傅子平建議,要了解團隊的投資哲學,可以透過參加定期研討會的方式,聽聽經理人與公司的解說,了解經理人是只重視個股短期表現,還是對總體環境、產業結構也有長期觀察?
他強調,「只要經理人能對產業有透徹了解,至少不會看錯市場趨勢,就不容易大賠,接下來選擇個股,就只是賺多賺少的差別。」
明星經理人有迷人的光環,雖然短期內可能會吸納不少資金,成為投信的金字招牌,但當紅經理人也很容易被挖角,後續接手的經理人必定有自己的投資思維與操作風格,一般來說,大約需要半年的持股調整期,在這段期間內,因持股明顯改變,基金淨值就很可能往下掉。
舉個例子,二○○六年績效第一名的德信大發基金,以四七.七四%的高報酬超越台股去年一九.四八%的漲幅,當時經理人張達文接手該檔基金長達五年半,長期績效傲人。
但是,今年農曆年後,張達文因被同業挖角而離職,使得德信大發績效出現盤整。在其他台股基金大漲時,績效卻沒有突出表現。雖然今年到六月底的淨值仍成長一○%以上,但排名相對落後,掉到了八十九名,若是長期投資該檔基金的投資人,可能會有點驚訝。
重視團隊合作的投信,還有資源互享的好處。像今年網通類股從過去的泡沫復甦,德盛安聯從底部行情一路參與,就是因為德盛安聯的海外部研究團隊在去年底,看到美國網路股像是思科(Cisco)資本支出創下二○○○年以來的新高,將訊息分享給國內部的台股操盤團隊,讓台股投資團隊得以提前布局,這也是團體戰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