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出檢調單位約談明星基金經理人,引起投信界一片風聲鶴唳,基金經理人紛紛打聽:「到底是誰被約談?」少數基金人則更擔心:「會不會輪到我?」
投信界績效和黑函似乎成正比,績效越好的經理人,市場的傳聞也越多,拿回扣、退佣,甚至認養股票、鎖單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更有經理人下單到丙種圈,成為丙種的金主。有關該基金經理人的傳言不斷,包括退佣、大買未上市股票等,針對市場傳聞,該不願具名的基金經理人說,有沒有拿退佣,可以問負責下單的部門,那些負責的小姐都還在公司上班。
他說,有一次有一家證券商找他談退佣的事,他首先拒絕,後來想到每天使用電腦的頻率很高,電腦螢幕有必要升級,於是跟這家證券商談拿退佣的款項,把研究部的電腦螢幕都換成 LCD 螢幕,比較不傷眼睛, 螢幕換了,他並沒有指示下多一點單到該家證券商,結果,年終結算,還欠這家證券商換電腦螢幕的款項。
至於基金經理人大買未上市股票,大賺其錢,他也有話要說,他不平地說,基金經理人理財管道限制很多,他們(他和其他經理人)一直要求證期會應該要規範,讓基金經理人有法可循,但是,證期會一直沒有規範出來,讓他們遊走在法律邊緣。
更重要的是,不管基金績效如何好,怎麼賺,公司給的紅利有限,基金經理人承受的壓力很大,卻都在幫老闆打工,部分經理人一直要求證期會能夠放寬投信設立的標準,讓基金經理人有創業的機會,但是,也遲遲沒有下文。
結果,基金經理人只好私下尋求「平衡」的管道,未上市股票就是這群專業經理人的「天堂」,因為證期會不管基金經理人買賣未上市股。這位經理人說,事實上,依他了解,經理人買未上市股,並沒有外傳那麼多,有一位經理人曾經被傳買入某支未上市股「兩千張」,而實際上,他買進的張數是傳聞中的「兩千張」,去掉兩個零後的幾分之幾,總金額不到一百萬元。
至於部分經理人自己買進未上市股,等到這支股票上市、櫃後,再由自己的基買進,結果獲利倍數計,針對這點,該基金經理人並未否認有類似情況,只說,有一支股票,他在蜜月期打開後買進,後來又漲了七、八倍,這種股票他沒有辦法不買,因為不買績效會受影響,但是,這支是他在一年多以前,自己透過未上市股票市場買進,上市後又賣掉。這支股票讓他個人、基金都賺了錢。
無風不起浪,檢調單位究竟有沒有約談基金經理人,很快就會有答案,但是,基金經理人坐擁數十億元資金,雖然有績效上的壓力,但是,也有相對比其他投資人多的權力在手上,未上市公司老闆也十分樂意接觸基金經理人,因為對股價有幫助,基金經理人經由這樣的管道,獲得遠比一般投資人更多、更快的資訊,即使是以自有資金投入,獲利的機會也遠比一般投資人多。
因此,證期會實在有必要針對基金經理人的個人投資範圍進行規範,制定適當的遊戲規則,讓基金經理人有法可循,證期會也可以針對遊走法律邊緣,或是利基金炒作自己買進的未上市股票的經理人,列管追蹤,國內投信良窳未齊,基金經理人操守、績效更是迥異,當投資人追逐高績效基金的同時,證期會有必要替基金經理人的操守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