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特斯拉Cybertruck「暴力測試」,衝鋒槍打光子彈射不穿車門…為何馬斯克說這款車「自掘墳墓」

特斯拉Cybertruck「暴力測試」,衝鋒槍打光子彈射不穿車門…為何馬斯克說這款車「自掘墳墓」
▲特斯拉股東今年來本周最糟心!馬斯克大潑冷水 股價單周跌逾15%。

2023-10-22 10:05

今周刊編按: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 社群平台X(原推特)宣布,電動皮卡Cybertruck完成了一場暴力測試,以衝鋒槍對著Cybertruck打光所有子彈,竟無1顆子彈穿透車門。

事實上,此前特斯拉矽谷車主俱樂部也分享一段影片,顯示一輛在高速公路行駛Cybertruck,其中有一側的車門上留下數十個彈孔,依舊無法打穿車身。

 

特斯拉 (TSLA-US) 本周在第三季財報電話會議上對宏觀經濟問題表示悲觀後,連續幾日股價下跌,周五 (20 日) 再跌 3.69%,本周跌逾 15% 至 211.99 美元,創今年迄今表現最糟糕的一周。

 

特斯拉會計年度第三季 (9/30 止) 營收 233.5 億美元、獲利 18.5 億美元,不僅較第二季下降,也較去年同期下降。身兼多職的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強調,未來幾季削減成本和降價對特斯拉至關重要。

 

馬斯克也對股東期盼已久的非常規皮卡 Cyber​​truck 潑了一盆冷水,又拒絕透露公司承諾已久的「機器人計程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細節。眼見 Cruise 和 Waymo 專美於前,中國的叫車巨擘滴滴出行也有所進展,特斯拉顯然已經落後。

 

針對 Cyber​​truck,馬斯克甚至在 Q3 法說會上表示:「我們用 Cyber​​truck 挖了自己的墳墓。」他還希望「降低大眾對這款車的期待」,稱該車雖然是很棒的產品,但需要耗費一年到 18 個月的時間才能貢獻出正值的現金流。

 

馬斯克稱 Cyber​​truck 的需求量超出預期,已超過 100 萬人預定,因此不是需求問題,而是特斯拉能否做到這點,以及價格必須定在大眾能負擔的水準,「這極其困難。」

 

特斯拉計劃在 11 月 30 日正式推出 Cyber​​truck,但尚未透露最終規格和定價,也不清楚多少訂購者願意買單。潛在買家當初只要支付 100 美元便可下訂 Cyber​​truck,且屆時若不願購買,也可全額退款。

 

馬斯克多次談起降低內部成本的舉措,並對高利率環境憂心忡忡,因為利率若居高不下甚至更高,大眾更難負擔購車成本。

 

特斯拉新任財務長 Vaibhav Taneja 稱降低車輛成本為公司首要任務,會先聚焦降低內部成本,但這存在一個問題:成本降低固有滯後性,這會影響利潤。

 

該財報電話會議上的亮點是人工智慧 (AI)。馬斯克保證會持續大力開發 AI,稱該技術可顛覆產業局面,「可望讓擁有大規模全自動汽車和全自動人形機器人的特斯拉成為最有價值企業。」

 

然而,該長期願景仍未抵消馬斯克其它發言帶來的衝擊,甚至一些向來看好特斯拉的分析師也轉為謹慎,例如富國銀行分析師 Colin Langan 呼籲投資者「別戴玫瑰色眼鏡」看待特斯拉;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Adam Jonas 將其目標價從 400 美元下調至 380 美元 (但這仍隱含超過 56% 的上漲空間)。

 

Jonas 表示,屬於成長股的特斯拉似乎將邁入連續兩年獲利下滑,投資者必須考慮產品的長期潛力,以及該公司正在商業化的服務。

 

伯恩斯坦公司 (Bernstein) 分析師 Toni Sacconaghi 通常對特斯拉持懷疑態度,他維持該股「跑輸大盤」的評級,目標價為 150 美元,意味隱含跌幅約 40%。他周四報告問道,「汽車營收成長 5%、利潤崩跌,交易價在自由現金流 200 倍,特斯拉神話破滅了嗎?」

 

長期支持者認為,特斯拉第三季業績敲響警鐘,預示電動車產業前景艱難,因此中國電動車商和其他車商的股價也連帶下滑。

 

 

※本文授權自鉅亨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Fed金融穩定報告:持續性通膨、商業房產損失為主要關切問題

伊爾艾朗批聯準會缺乏遠見 警告有過度緊縮風險

 

 

日立股價雖然一年大漲7成,但是本益比仍然只有15倍,用前一年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1.27兆日圓計算,目前股價也只有EBITDA的7倍,即使衝破10兆日圓市值的大關卡,公司估值也比國際同業要低。

 

10兆日圓」俱樂部是今年日本大型企業共同的目標,以市值來排名,目前剛好有10家10兆日圓俱樂部的成員,包括豐田汽車、索尼、Keyence(基恩斯)、三菱日聯金融集團(UFJ)、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東京威力科創、 Fast Retailing(優衣庫母公司)、信越化學、KDDI,以及三菱商事。

 

這10家10兆日圓俱樂部的成員,除了市值46兆日圓的豐田汽車、17兆的索尼、15兆的基恩斯之外,其他都是去年剛剛漲上來的新成員,而排在10名之後,正在挑戰10兆日圓關卡的有日立、人力仲介公司Recruit(瑞可利)、最大藥廠中外製藥、最大遊戲機公司任天堂、三井住友金融集團、伊藤忠商事、三井物產,以及經營東京迪士尼的Oriental Land(主要股東是京成電鐵集團)。

 

另外,曾占據日本首富寶座10餘年的孫正義,他旗下有2家都叫「軟銀」的上市公司——進行大量新創投資的軟銀集團,以及實際運營手機等業務的軟銀公司。軟銀因背負中國創投政治風暴與美國新創公司崩盤的雙重危機,公司市值被日本傳統企業一路超車,如今這兩家公司市值都剩下8兆多日圓,正在做前20名的保衛戰。

 

政府主導  公司決策透明化

 

在《今周刊》1411期「經濟復活!透視『日股漲3倍』國家戰略」一文,清楚剖析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政府,主導動能驚人的證券市場改革,基礎是日本走出長達30年的通貨緊縮,轉向溫和通貨膨脹的正循環,上市公司因此獲利增長、擴大資本支出、調高員工薪資;同時,東京證交所帶頭要求「上市公司提高企業價值」,引進外資刺激日本企業董事會決策透明化,將龐大的企業價值,從傳統交叉持股與內部關係人,轉換成歐美企業「全體股東權益最大化」的核心價值。

 

此外,日本還有利率與匯率的重大轉變。去年10月底,日本央行宣布放寬「10年期公債殖利率1%」的上限,這是它在3個月內第2度放寬收益率曲線控制(YCC)的重要訊息。

 

更值得玩味的是去年12月自民黨最大派系「安倍派」議員,與內閣大臣爆發政治獻金帳目不清的醜聞,導致15位內閣高層集體辭職。而這群堅持零利率政策的安倍派閣員辭職,正好替長期倡議「利率正常化」的岸田去除重大障礙,日本央行退出僵化的零利率政策,也將給日本企業帶來新活力。

 

在政府強勢政策引導下,日本上市公司大幅提高配息,同時用增長的獲利,回頭買進庫藏股,加上大股東持股回補,創造去年日經指數大漲28.24%、漲幅亞洲第一的榮景。

 

回應政府的政策,去年3月起,日本上市公司紛紛帶頭加碼庫藏股,例如三菱商事買回4千億日圓、本田汽車買回2700億日圓、移動電信公司KDDI買回3千億日圓,這些率先大幅加碼庫藏股的上市公司,股價都應聲大漲。

 

到了去年底,日本企業獲利繼續增長,加碼庫藏股的行動也蔚為風氣,光以金融業為例,UFJ宣布第3季獲利增長3倍的同時,加碼3600億日圓的庫藏股;三井住友金融調升年度盈餘預測的同時,加碼1500億日圓的庫藏股;瑞穗金融則調升年度配息金額,連串庫藏股買回的措施,也讓UFJ、三井住友跨過或逼近「市值10兆日圓」門檻。

 

日本上市公司因應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要求,積極加強回饋全體股東,不僅配發股 利,還撒幣買回庫藏股,股價因此大漲。

▲日本上市公司因應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要求,積極加強回饋全體股東,不僅配發股利,還撒幣買回庫藏股,股價因此大漲。(圖/達志)

 

漲勢凌厲  有望突破歷史高點   

 

日本股市從今年一開年就大漲,自去年底3萬3464點一路急升,1月12日以3萬5577點收盤,扣掉休假後,日股在短短6個交易日大漲2113點(6.31%),創下34年來的新高紀錄,更在表現平平的亞洲股市一枝獨秀。

 

股市漲跌的因素固然相當複雜,不過日本企業正在改變,卻是值得台灣高度關注的重大趨勢。日股下一個目標是1989年12月29日創下3萬8957點的歷史高點,距離1月12日收盤僅剩3380點,距離3月底的財政年度結算還有2個月,看來突破的機率極高!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 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全新《今周刊App》掌握最新即時財經脈動
https://bit.ly/2W35Y7n

延伸閱讀
財報太糟!特斯拉重挫近10%…Cybertruck年底交車恐賣越多虧越多,陸行之點1原因不意外
財報太糟!特斯拉重挫近10%…Cybertruck年底交車恐賣越多虧越多,陸行之點1原因不意外

2023-10-20

納智捷n7電動休旅99.9萬「全台唯一」,這群人賺到了!銷量目標曝光,特斯拉要緊張了?
納智捷n7電動休旅99.9萬「全台唯一」,這群人賺到了!銷量目標曝光,特斯拉要緊張了?

2023-10-12

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特斯拉前進東南亞…專家:7億人口是全球第4大經濟體,但要注意這件事
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特斯拉前進東南亞…專家:7億人口是全球第4大經濟體,但要注意這件事

2023-10-11

銷售好過預期,特斯拉降價不會是股價的毒藥!孫慧芳:未來電動車勝出的關鍵在這點
銷售好過預期,特斯拉降價不會是股價的毒藥!孫慧芳:未來電動車勝出的關鍵在這點

2023-09-25

他跟訪馬斯克2年、訪談賈伯斯40幾次「兩人都有強迫症」:機車的天才,才做得出iPhone和特斯拉?
他跟訪馬斯克2年、訪談賈伯斯40幾次「兩人都有強迫症」:機車的天才,才做得出iPhone和特斯拉?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