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聽到有人說,想在股票投資中獲利,技術分析或基本分析很重要。然而,我的看法卻不一樣。市場是一個由群眾心理所驅動的世界。所以,心理的部分非常重要。反過來說,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決定股價的其實是使投資人無視合理數字和決策的感性要素。
我第一次開始認真投資股票,是在2003年小泉執政時期。當時恰好是IT泡沫、《勞動派遣法》修法、交易手續費低廉的網路證券興起的時期,適逢1988年以來日本最大的股市投資熱潮。只要購買受惠於國家政策的題材股,隔天就能欣賞到股價大漲的美景。在這波絕佳的股市行情中,我的資產也順利地持續增長。等意識到時,我發現自己才剛接觸投資短短2年,原本數百萬日圓的本金就翻了好幾倍,超過1500萬(編按:約新台幣300萬)。
「投資原來這麼簡單。」
「照這個速度,說不定不用10年就能賺到1億日圓了。」
每個假日我都泡在咖啡廳裡做著這樣的白日夢,一面盯著自己的證券戶頭一面傻笑。完全沒有察覺到那其實是惡夢的開始。
在3次大暴跌中被二度通知追加保證金,瀕臨退場!
日本在小泉內閣執政時期發生了空前的股市泡沫。而次貸危機導致的美股暴跌,則是戳破這個泡沫的第一根針。不幸的是,當時的我只經歷過強勢的上升行情。因此,我對下跌行情中的應變方法一無所知。不僅如此,我還以為這波暴跌正是「絕佳買點」,完全無視風險容許度,大膽地買進更多股票。當然,1500萬日圓的資金根本就不夠用。
於是儘管才剛踏入股海,我卻不惜利用信用交易也要全力買進。記得當時我的信用交易擔保維持率甚至一度跌至60%以下。即便如此,我還是相信完全沒有經驗的自己可以在2年內讓資產翻5倍,處於過度相信自己實力的狀態,完全不懂得懷疑。
事情好像有點不對勁。直到一次巨大的反彈後崩盤,日經平均指數跌破1萬2000點,我才開始產生這種感覺。原本處於狂熱的市場,終於在那一刻突然轉為悲觀的氛圍。
不久後美國的大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百年一見的大崩壞來臨!」、「超越黑色星期一的超級熊市」、「日經平均指數可能跌破5000點」,諸如此類的新聞報導幾乎鋪天蓋地席捲了整個網路。然而,苦難並未就此結束。幾年後,日本又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遭到重創的日本股價持續低迷,日經平均指數開始跌破8000點。
當然,我買的股票也無法倖免於難。我的損失超過了信用交易的保證金額度,被二度通知追加保證金。於是我東拼西湊,勉強又存了200萬日圓進去。由於當時的我完全不懂什麼叫做停損,只能每天抱著恐懼度日。
即使如此,股價仍舊無情地繼續下跌,終於來到7000點大關。此時,我所有持股的未實現損益都已經轉為負值。原本1500萬日圓的未實現獲利減少到400萬日圓。除此之外,還有信用交易產生的近800萬日圓的未實現虧損。即便繼續匯款至帳戶撐過被追加保證金的難關,但也只是杯水車薪。曾經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我,也只能落得不斷懊悔「早知道當初就不要碰股票投資了」。我身邊同一時期進場的投資人也同樣不是被迫退出市場,就是強制停損,損失了大筆資產。
那時我得以命懸一線、免於退場,完全只能感謝運氣。除此之外,我我找不到其他明確的理由。
「只是剛好,買進的幾支股票沒有像其他股票跌得那麼慘。」
「只是剛好,日經平均指數在強制停損之前反彈了。」
「只是剛好,我手邊還有200萬日圓的現金可以運用。」
這一切都只是偶然。換句話說,我不過是運氣好才倖存下來而已。
之後,我一邊繼續在股市苟延殘喘,一邊從零開始重新面對市場,認真學習股票投資知識。因為我深深體會到,股票投資一點也不簡單。
作者簡介_上岡正明
1975年生。曾任媒體作家、腳本家,27歲成立廣告公關顧問公司。20多年來協助200多間公司打造企業品牌,成功推動多項國際觀光行銷與公關活動。此外還取得MBA學位(資訊學博士前期課程),並在多摩大學、成蹊大學、帝塚山大學等學校擔任客座講師。開設的腦科學與人類行為心理研究的研討會總是座無虛席。同時也是一位活躍的個人投資者,23年內總計累積了5億日圓的資產。
本文摘自台灣東販出版 《股市高手的投資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