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錯過這次AI浪潮,就變成BI?林成蔭:網路時代經驗顯示,投資人還有機會買到最強潛力股

錯過這次AI浪潮,就變成BI?林成蔭:網路時代經驗顯示,投資人還有機會買到最強潛力股

林成蔭

台股

shutterstock

2023-08-11 15:21

「哇,AI概念股是漲完了嗎?怎麼一檔檔跌下來?」

「聽說對人類的影響相當於工業革命,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機會……。」

 

5月下旬,輝達(NVIDIA)公布大幅超乎市場預期的財測,點燃全球對生成式AI將改變世界的想像,帶動股市飆升,和AI沾上邊的個股都雞犬升天。

 

漲多就是利空,8月起,AI相關族群陸續回檔修正,甚至於在同一營業日多檔跌停板,引起投資者對人工智慧族群的疑問和騷動。

 

近年來,有專家將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汽車、物聯網等顛覆過往的生活、工作、溝通等技術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本波由大型「語言模型」訓練的ChatGPT颳起的「生成式AI」旋風,也被歸於其中。

 

由於整個趨勢仍在變化中,可能性很多,不確定性也高,不妨從歷史爬梳,找出如何賺到這種商機。

 

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約1760年~1840年,由鐵路建設和蒸汽機帶動,使用機械增加生產力;第二次是19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經由電力和生產線的設置,帶來規模化量產的效益;第三次泛指1970年~2000年代,個人電腦(PC)、網際網路問世普及引領創新,號稱資訊革命。

 

網路泡沫啟示:開始的贏家不一定是後來的贏家

 

其中,1995年到2001年,網際網路快速普及,人們發現通過瀏覽器可以輕易獲得不同國家資訊,並以電子郵件進行溝通,天涯海角彷彿近在眼前,眾多新興企業股價暴漲又暴跌,資本市場由驚喜到驚嚇,被稱為「網路泡沫」,與這次經驗頗為類似,指標企業如下:

 

  • 思科公司(CISCO)

 

當時最重量的網絡設備和通訊技術供應商,也是政府、企業增添網路設備的首選,如附圖一,1995年初其股價還不到2美元,於2000年漲到82美元。​

​​

 

  • 網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當時最受歡迎的網頁瀏覽器供應商,市占率曾達90%,後微軟挾Windows優勢推出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網景市占率漸低,於1999年被美國線上(AOL)收購。

 

  • 雅虎(Yahoo!)

 

入口網站的鼻祖,1994年由史丹佛的台裔留學生楊致遠和同學費羅創立,曾榮登第一家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網路公司,後錯失轉型和併購時機,網際網路部門陸續轉售給私募基金,原持有的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等股份則成改為封閉式管理投資公司。

 

  • 美國線上公司(AOL Inc.)

 

當時最大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隨著競爭加劇,付費上網業務失去吸引力,後與時代華納合併市值大幅縮水,2009年又分離,現在是雅虎的子公司。

 

 

如今,美國科技巨頭簡稱為FAANMG ,分別是臉書(META,以前稱Facebook)、蘋果(AAPL)、亞馬遜(AMZN)、網飛(NFLX)、微軟(MSFT)、谷歌(GOOGL),當年的霸主不再叱咤風雲,一開始的贏家,不一定是後來的贏家。

 

這六家重量級的科技公司,除了蘋果和微軟外,其他四家正好在「網路泡沫」時期前後成立,可以做為現階段擬定投資策略借鏡:

 

  • 亞馬遜

 

1994年成立,1997年上市,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線上零售商之一,今年的會員購物節銷售3.75億件商品,其雲端運算服務(AWS)市占率目前位居龍頭寶座。

 

  • 谷歌(現為Alphabet子公司)

 

1998年成立,2004年上市,主力產品Google 搜索引擎市占率超過9成,瀏覽器Chrome市占率64%,還有YouTube、Google Maps、Android等產品。

 

  • 臉書(META)

 

2004年成立,2012年上市,根據統計在社群媒體中,FB使用人數29.63億為世界第一名,其旗下的WhatsApp、Instagram各有約20億使用者,分居排行榜第三、四名,可說是社交媒體巨擘。

 

  • 網飛

 

1997年成立、2002年上市,目前在全球串流媒體(OTT)市場以23%位居龍頭,訂閱用戶總數達 2.32 億人,在台灣OTT市占率更接近5成,可說是業界霸主。

 

比對之下不難發現,上述四家科技大廠在1995~2001年網際網路從爆紅到崩盤之際,多是成立沒多久的新興企業,甚至於還沒出現。事實上,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當時還是中學生,如今,這幾家已經是世界級公司,跺跺腳地表都會震動!

 

投資AI股票 留意兩大重點

 

回到投資,如果生成式AI真的對人類會造成重大變化,參考上述實例,不難推論,我們有好幾年的時間可以找到並買進潛力股,然而,有以下兩個重點特別留意:

 

1.追熱門股注意風險

 

再回到附圖一,20多年前投資者熱烈追捧的網路概念股思科,自2000年後,未再突破歷史高點,其原因可能是當硬體設備架構好,雖然後續有升級、新產品等需求,想像空間卻是有限。

 

這有點像擂台賽,一開始搭建場地,當比賽開始,觀眾目光就放在陸續登場的參賽者身上;也就是說,AI熱潮初期,重點是以伺服器、網通、散熱等硬體建立環境,但是長期而言,當AI應用改變生活,將會產生更多的業績成長潛力股。

 

2.積極尋找耐心等候

 

這波沒賺到AI概念股的錢沒關係,因為趨勢才剛開始啟動。未來的AI成長股可能像2000年的亞馬遜和谷歌一樣,才剛展露頭角,甚或是創辦人還在某高中擠著青春痘把妹,得細心才能慧眼識英雄。

 

股神巴菲特曾自稱不了解科技股,說沒有買進微軟和亞馬遜是因為“愚蠢”,但如今蘋果持股是他旗下波克夏公司的第一大持股,日前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終於在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上獲得豐厚回報。

 

有時候,投資者身處龐大潮流,只見到周遭波濤洶湧,卻不清楚未來方向,急於進場或過度投機,往往種下衰敗的因子,此時此刻,只有保持冷靜和理性,才能為下一次機會做好最佳的準備。

 

 

改革一》不選標的、不擇時

事先固定進場  不是任何人能決定

 

一位參與私校退撫管理制度設計的教師說:「政府基金的管理弊端已經聽聞不少,當時設計制度時就在想,如何避開這些問題。」他強調,不能說私校退撫百分之百沒有問題,但比起現在採用主動式投資的其他政府基金,已大幅限縮人為操作空間。

 

私校退撫儲金是財團法人機構,董事會由21位老師代表組成。然後再從這21位董事選出4位,加上業界專業人士共組「投資策略小組」,並聘請業者擔任投資顧問,目前投資顧問是群益投信。

 

8年前,私校退撫儲金成立時,即以「組合型基金」(fund of funds)投資,換言之,不直接投資股票、債券,而是投資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降低操縱單一股價的機率。

 

此外,投資的資產配比早已根據股、債、現金,再加上日本、歐洲、美國、台灣市場,事先做好多重配置比率,成立8年來還沒有改變過。投資顧問會依據市場配比,建議適合投資的基金,篩選出的基金建議名單,交給投資策略小組與董事會通過後,再交給另一家證券公司交易,而且進場時間均固定在每月17號。「事先固定好交易時間,不是任何人可以決定。」

 

反觀勞動基金,無論是自營或委外代操,都是人為選定股票標的和進場時間。像此次勞動基金弊案,就疑似前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組長游迺文與寶佳集團共謀,操縱遠百股價。

 

勞金局對交易時間的掌握,甚至大到連已通過審核的委外代操部位,都由勞動基金運用局單方面決定撥款日期。「有時候得標了,政府認為現在不是進場時機,錢一等就兩年。」這位內部人士說。投信想趕快拿到錢,要不斷找勞金局溝通,在這種制度之下,若最後績效不彰,也不知到底是勞金局擇時判斷錯誤,還是代操單位投資標的不當。

 

勞動基金弊案

 

改革二》球員不兼裁判

管理監理不能隸屬同一個老闆

 

目前關於游迺文的檢舉至少有四次,但都無疾而終,顯然勞動部內控鬆散。「被監理對象與監理單位都是同一個老闆、同一個黨派,怎麼找得出問題?」熟悉政府四大基金操作的人士說。

 

這次意外曝光係因九月初勞動部政風處處長換人,新上任處長將檢舉信、相關資料送往檢廉單位才引爆。

 

勞動基金的監理單位隸屬勞動部,雖然委員會包括金管會、專家學者等,召集人由勞動部次長兼任。「但是,監理單位跟管理會幾乎是平行,對上同一個老闆。」目前政府四大基金都是同樣管理架構,例如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由銓敘部操盤負責,監理單位也在銓敘部。

 

然而私校退撫儲金的監理設計不一樣。私校退撫儲金是財團法人組織,董事會由私校老師代表組成,監理單位由教育部負責,兩者沒有同一個上層機關的問題,會計師更是每兩年換一次。

 

改革三》公開績效資訊

定期發布資產總額、年化報酬率

 

私校退撫的操作績效如何?「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就更應該即時地將公開資訊揭露出來。」私校退撫儲金的參與者,每周皆會在通訊軟體上收到總體市場概況、每月亦會從電子郵件得知個人帳戶績效,從投入金額多少,累積資產總額、年化報酬率,都一清二楚。

 

反觀勞動基金,不但要勞工主動搜尋,甚至在搜尋時,還必須通過自然人憑證等重重關卡。「至少勞退新制的個人帳戶能做到相同程度,讓勞工輕鬆接觸相關資訊,大家一起監督績效。」熟悉政府基金的人士建議。

 

勞動基金規模高達4.84兆元,無論是監理、管理制度,甚至是資訊透明度與親近性,都存在不少疏漏,看不到一個進步國家該有的管理樣貌。過去,有不少團體建言,勞退新制勞工自提部分該推自選平台,但勞動部態度相對消極。雖說有部分勞團人士反對,「但推自選平台相對限縮勞動部管理人員權力,恐怕也是原因之一。」這位內部人士說。

 

弊案吵得轟轟烈烈,但在新聞背後,顯現的是制度問題,不加以改善,讓投資機關主管掌有大權、監管機關繼續裝聾作啞,難保不會出現「下一個游迺文」。

 

延伸閱讀
富二代嗆老爸「錢那麼多不給我用,死了要留給誰」...最怕養出敗家子,4條無情家規「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富二代嗆老爸「錢那麼多不給我用,死了要留給誰」...最怕養出敗家子,4條無情家規「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2025-03-19

在證券業20年,我見證太多一夜暴富、傾家蕩產的投資悲劇...能在股市生存的人「一定都做到這件事」
在證券業20年,我見證太多一夜暴富、傾家蕩產的投資悲劇...能在股市生存的人「一定都做到這件事」

2025-02-20

小資女每天從股市提款2千元怎做到?一次虧損讓她失控加碼...反而賠更多領悟:完美主義是投資大忌
小資女每天從股市提款2千元怎做到?一次虧損讓她失控加碼...反而賠更多領悟:完美主義是投資大忌

2025-03-12

慘賠3棟透天厝!婦產科名醫遺孀的玩股教訓:投資專家常常是「專門騙人家」!只有3種人可以在股市賺錢
慘賠3棟透天厝!婦產科名醫遺孀的玩股教訓:投資專家常常是「專門騙人家」!只有3種人可以在股市賺錢

2025-03-25

股市大跌,投資賠錢怎麼辦?重病住加護病房60天,他領悟1件事,從20萬起家,不到40歲財富自由
股市大跌,投資賠錢怎麼辦?重病住加護病房60天,他領悟1件事,從20萬起家,不到40歲財富自由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