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封讀者來信,提到了幾年前爸媽的好意,用她的名字買了高配息的基金以及一些投資型保單,結果經過這幾年,現在才發現怎麼拿不回原本的本錢?
這時候才認真查看了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是「配息有可能來自於本金」這句話寫在不起眼的地方。加上當時爸媽也不懂,於是就買了。好在這幾年也是大多頭,配息的錢也領了一些,如果加上現在被打折扣的本金,至少還沒有賠,於是現在該怎麼辦?
無獨有偶,晚上也看到了一則老讀者私訊:
「畢大請問一下,為什麼好像很少看你推薦什麼高股息的商品,有原因嗎?這不好嗎?」
其實是這樣的,領股息不是不好,而是要填息才有用,如果股票不漲,投資人還是不會賺。有很多人會認為「有股票就是股東,長期投資就好了」,是的,學理上的確是這樣,有股票的人就是小股東,沒有問題,只是我們也無法參與公司的運作,公司的營運依舊跟我們沒什麼關係,這點不能欺騙自己,公司經營大權還是在營運團隊的手上,生殺大權還是在董監事手上,跟我們實在沒什麼關係。
股息配發的喜愛程度,台灣應該是首屈一指,在大多頭時期,氣氛很好,配息的公司不是真的那麼不好,只是股價本益比往往偏低,如果這種股票本益比還高的話就要特別小心,或者公司內部人去借貸來發股息,這種的配息也不能掉以輕心,中國恆大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反正配息大家喜歡,公司欠債那是全體股東要扛,這是很划算的一筆生意。
在美國,你會看到各家大公司其實都沒配息,又或者說趨近於零的微薄配息,公司產業具備高成長性,或者真的資金太多,也能利用股票回購的方式,都不用配息來處理。
至於說推薦各種金融機構的配息商品,那就更沒什麼興趣了,實在不需要這麼做,懂的就懂,不懂的也沒關係,不擋人財路才能長命百歲。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為居家宅爸,專職投資人。
交易員、曾任美股交易室經理(Floor Manager),交易經驗17年,交易總筆數達百萬筆。每月發表在網路上文字產出達10萬字。先從台股起家,曾交易海內外期權達4萬口。操作商品:黃豆、玉米、小麥、原油、指數期貨、歐元、日圓,主力為美股市場。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