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推出一系列監管政策,陸續針對醫藥、地產、教育、網路科技等類股祭出整頓,有人形容這是一場中國財經圈的文化大革命。
在市場上有「金融巨鱷」之稱的索羅斯,近期更在《金融時報》上投書表示:「對外國投資人來說,這些風險很難提前預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的中國,不是投資人認識的中國,習近平就像是進階版的毛澤東,但因過去在毛澤東時代沒有股票市場,所以投資人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麼事。」
在中國政府出手後,不單只有部分企業受了傷,對中國經濟成長也產生影響,舉例來說,中國8月服務業表現就出現了18個月來首度的萎縮。投資人的恐慌情緒也反應在金融市場上,今年以來,在MSCI全球指數上漲超過16%的情況下,以中國中大型股票為主要成分股的MSCI中國指數卻走跌達13%。
中國財經圈掀文革 投資人資產蒸發83兆台幣、MSCI中國指數走跌13%
高盛證券也估算,此波財經圈文革造成投資人資產蒸發高達3兆美元,換算為台幣大約達83兆元。
儘管如此,許多全球性的重量級投資機構不僅堅守中國市場,甚至認為現在是進場投資的好時機。
管理高達7460億美元資產的百達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盧伯樂(Luca Paolini)就指出:「這些雜音不影響中國長線的成長潛力。儘管中國政府監管的力道讓投資風險提高,但股市已反應此利空,現在中國股市是全球最便宜的三大主要市場之一,可說有點被超賣了。」
除了百達以外,全球最大資產公司貝萊德、富達、高盛也同樣持續向客戶喊進中國。
外資圈大咖沒在怕 持續「錢」進中國
貝萊德在8月的策略報告中寫明:「預期中國政府會在加強監管與維持經濟穩定間取得平衡,若看到經濟成長趨緩且市場波動加劇,下手應該就會輕一點。」
高盛則認為:「儘管交易環境有不確定性,但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高盛進一步分析,投資在中國掛牌的企業相對安全,而對此波監管最主要的受害企業,也就是在海外掛牌的中國企業來說,其實只要靜待規管方向更明確,長線投資價值就會浮現,「尤其,中國在全球來看,仍擁有相對強勁的經濟成長潛力」。
富達國際亞洲股票投資總監繆子美(Victoria Mio)也分析,投資人無差別錯殺股票,提供了長線的好買點。她認為,儘管部分產業因為政策遇到逆風環境,但中國下個10年的GDP成長,仍可望因中產階級的購買力持續提升而有好表現。
中國股市承壓 這些大中華基金績效逆勢翻揚
事實上,檢視今年以來大中華基金績效表現也可看出,儘管平均表現為走跌2.3%,但績效前4強都有超過10%的報酬率,分別為富邦大中華成長基金、統一大中華中小基金、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以及統一強漢基金。
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盧正穎認為,中國監管政策朝向共同富裕的目標推進,有助中國長線財富結構調整,目前全球貨幣環境仍處寬鬆,陸股歷經激烈修正後,再大跌的機率降低。
他也進一步說明相關政策的意義,分析習近平在近期會議提及,擴大中等收入族群比重、中國「共同富裕」目標,並不是非自願的重新分配人們現有的財富,與過往的共產主義並不相同,預料會將重點由經濟成長轉向經濟分配,並透過加強監管來反制大型企業壟斷市場的財富不均。
長線投資中國 可留意半導體、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則認為,A股成分股主要以內需為主,部分產業仍受惠政府長期支持,且經濟基本面仍未受影響,整體跌幅仍較中概股輕微,待市場情緒宣洩後,A股有望回歸基本面表現。
延伸閱讀:美股看回不回、月線連7漲,一張表看懂為何專家示警「絕不要放空」,空手者咬著牙也要買到「這水位」
許智洋指出:「A股企業獲利今年持續上修,預期全年可實現20%至25%的年增率,在低估值加上獲利成長驅動下,又有第四季旺季行情加持,可望支撐A股下半年上漲。」
盧正穎總結表示,此次的監管風波再度讓投資人意識到,「政策風險」與「政策紅利」是投資中國最重要的考量,建議可從中國長期的科技發展和經濟成長重點項目觀察,投資中國的長期主題包括:半導體、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等,「這些都不是1、2年的題材,而是5年、10年以上的重要投資焦點,修正達一定幅度後,仍是長線資金追蹤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