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缺貨商機題材近期儼然成為台股主流,相關族群還能追嗎?怎麼樣的操作勝率最高?
時序進入第三季,市場法人贏家、達人在此全面檢視漲價缺貨族群,幫投資人掌握最具潛力的概念股與提高勝率的操作策略。
台股漲價缺貨概念股熱潮不斷延燒,除了傳產原物料、航運、鋼鐵、大宗商品大漲,部分車用電子、半導體、利基型電子零組件也吹起漲價或缺貨風潮,究竟台股指數位置會不會太高了?投資人又該如何擇優布局?
「其實從上市公司今年獲利成長率上看五成來看,現階段台股真的不算貴⋯⋯。」今年第二季主動式台股基金表現名列前茅的安聯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蕭惠中強調,投資人不要單純看表面上的指數去衡量台股,應該用「評價」來衡量,用公司獲利的成長幅度、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的角度來看。
的確,台股上攻到一萬七七○○點之後,上市公司總市值已達五十三.八兆元。從去年第二季到今年第一季的四季上市公司總獲利二.八九兆元,以現階段換算台股本益比僅十八.五倍來看,對比二○○○年以來台股本益比除了極端值以外,多在二十五倍左右至三十、四十倍之間,並不算貴,若以上市公司總獲利今年成長三成來換算,台股本益比目前只有十四倍。
按照安聯投信內部預估,今年上市公司整體獲利,不但相較於去年獲利成長二五%更高、上看五二%,其中傳產獲利年增率大增一四○%、電子業年增三六%,不難理解市場資金為何出現「傳產原物料優於電子」的盛況。
整體來看,航運、鋼鐵仍是主攻部隊,其他像是造紙、塑化、玻璃後續還有上漲空間;電子股部分,高速運算相關的半導體、電動車相關供應鏈,也能找到續強概念股。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王耀龍也認為,同樣是漲價缺貨題材,今年第三季不同於以往著重電子的投資配置,他建議傳產與電子以六:四或七:三較為合適,尤其在整體通膨升溫、碳中和的長線趨勢下,鋼鐵、造紙、玻璃、塑化業的漲價題材可望延續到年底,且中國「限塑令」政策愈來愈嚴格,帶動紙類需求上漲。
運價大漲的航運,進入第三季旺季仍未看到漲勢停歇。至於電子類股中,電動車相關的IC設計、車用二極體產業可持續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