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年《今周刊》「兩岸三地市值一千大」排行中,從進榜家數來看,台灣大進步,中、港洗牌;至於產業變動,疫情仍然是影響名次變動的最大因素。
新冠疫情烏雲未散、中美貿易角力未歇,搭配上寬鬆的資金環境,兩岸三地(台灣、中國、香港)股市便在這等奇特的國際情勢下,拉出強勁的漲勢,從去年「兩岸三地市值一千大」調查以來,台股加權指數上漲六三.四%、中國上證指數上漲二一.八%、香港恆生指數上漲十九.五%。一千大企業總市值也水漲船高,來到四九三兆元,與去年相比,成長四三.一一%,幅度驚人。
分析一千大進榜企業,若排除八十四家新掛牌公司,總共有七三○家市值成長、一八五家市值衰退。值得注意的是,衰退企業中,金融業占二十九家,顯見去年以來的低利寬鬆政策,對於金融業有不小的影響,只能眼睜看著其他產業上揚。若從進榜企業類型來看,則呼應去年熱門話題:半導體、電動車、生技醫療、缺櫃缺料等話題。
「固定班底」前三名 差距縮小中
今年一千大排名調查中,名列前五名的企業依舊是去年的前五大企業,只是名次出現更迭。已連續五年互爭一、二名的阿里巴巴與騰訊,今年騰訊以四五%市值成長,大舉超越今年市值成長不到二%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市值成長力道不如騰訊,一般認為與創辦人馬雲捲入的政治風波有關。
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雖然名次與去年相同,依舊排行老三,不過今年市值成長接近翻倍,來到十五.六兆元,逼近今年第二名阿里巴巴的十七.四兆元,對照去年台積電同樣列名第三,但與第二名騰訊的市值,至少相差一倍以上,顯然已不可同日而語。
若從市值成長率排名來看,排名第一是中國生技醫療廠復旦張江,雖營收、獲利雙雙衰退,過去一年市值卻成長近二十七倍,主因是復旦張江在去年六月於上海科創板上市後,市值大幅成長;蔚來進榜則可視為中國力推電動車的代表作,以蔚來為首的電動車產業相關企業超過二十家進入一千大排名;而台灣的航運三雄則是市值成長率亮眼的族群代表,陽明海運市值成長超過十三倍,令人驚豔,長榮海運緊追在後,列入第十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