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陸股表現在內外因素交互影響下,差強人意,但專家表示,目前是陸股的調整期,隨著疫情逐漸穩定、經濟邁向復甦,加上中國「十四五」規畫正式上路,長線仍然值得期待。
儘管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率先獲得控制,去年經濟表現也勝過歐美主要國家,但相較於全球主要股市近年來的熱鬧滾滾,陸股這一年來卻顯得「冷靜」許多。尤其是近期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大之際,陸股跌幅甚至高於美股與台股,為什麼?
今年以來,居大中華區同類型基金績效冠軍的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孫傳恕指出,陸股近期的回檔,首先是同樣受到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的衝擊,「其實隨著歐美疫情趨緩,市場已有經濟即將復甦、殖利率上升的心理準備,但漲得太快,還是讓市場措手不及。」
殖利率上升衍生的效應,一方面是部分較保守的資金開始「股轉債」,另一方面則是較高本益比的公司面臨重新估價或預估本益比的調整,這樣的調整尤以科技股為主。「這也就是近期科技股跌幅高於其他類股的主因。」而陸股也反映這個現象,以中小型科技股為主的深圳股市(深証),跌幅就比上海股市(上証)大。
陸股的回檔,除了外部原因外,中國近期召開的兩會,在經濟數據與政策宣示沒增添利多,也是重要因素。近年來專研陸港股的豐彥財經執行長謝晨彥指出,中國官方在這次兩會的經濟政策較為保守,特別是全年GDP增長率僅訂出「不低於六%」的目標,比起全球主要研究機構預估的八%明顯偏低許多,引起市場疑慮與失望賣壓。
全球股市將進入修正
可找被低估族群波段持有
此外,經濟政策宣示上,也僅是延續去年底提出的「十四五」規畫,貨幣政策也維持中性,沒有太多亮點。對此,謝晨彥認為,由於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剛上任,對中國的態度尚不明朗,先前對中國的制裁也沒有停止,因此,低調、維穩,就成了本次兩會經濟政策的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