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疫後牛市的初期階段,依據歷史經驗,美股的續航力將開始仰賴企業獲利。
選擇營運品質佳的成長股,應是參與美股後市的重要方向。
想想要判斷美國資本市場後續發展,首先,當然是要觀察疫情變化。
近來一個令人欣喜的狀況是,美國的新增確診病例數確實正在逐漸降低。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資料顯示,今年一月八日,美國單日新增確診還有三十萬例,但到了二月十六日,單日新增確診數已經大幅下降到六萬四千例左右。
接下來,根據市場預期,最快在今年六月前後,包含英國、美國、澳洲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將有超過半數的成年人口可完成接種疫苗;九月開始,年齡小於十二歲的人口也將開始接種……。若疫情逐漸受到控制,將會是支撐市場持穩的一大助力。
疫情受控之外,另一個評估美股後市的重點,則是企業獲利的復甦能量。目前市場共識的預估值頗為樂觀,認為二○二一年及二二年標普五○○指數成分股的每股盈餘,分別將成長三一%及一○%。
這個成長預估數字十分重要,回顧千禧年科技泡沫與○九年金融海嘯過後的牛市,初始三個月,標普五○○指數報酬率主要是由本益比驅動,但隨後的一年、三年期間,則是回歸基本面,由企業盈餘接棒,帶動指數報酬率回升。類比現況,在走過疫後牛市的初期階段之後,股市下一步的續航動能,終究需要仰賴企業獲利。
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回歸基本面」格局,聯博建議投資人此時應聚焦在營運態勢良好的企業,挖掘經濟復甦下的成長機會。近來中小型股票與週期型股票表現相對活躍,使得基本面強勁的大型成長股反而未受市場青睞;但過去經驗顯示,成長股、營運品質較佳的個股,通常更能在市場修正之際提供下檔防禦,且兼具參與後續市場漲幅的特性。
現階段美國仍潛藏眾多結構成長型的題材,相對較不受景氣循環週期的影響。舉例而言,電商、線上廣告、尖端醫療、數位支付等成長型題材,均有機會跟上美國經濟復甦,目前評價也相對合理,後續表現值得投資人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