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呢?是「錢花完,人還沒死」,缺錢通常是人們最常見的困境,大家都想要錢,但錢又好像沒那麼好賺,怎麼想好像都沒辦法賺夠錢?我們該怎麼辦呢?
或許大家會說:靠投資!但怎麼投資呢?好像也沒錢投資?
你的心聲,經濟學家都聽到了,他們致力一生都想為大家找到一種「風險變小,報酬提升」的投資法。
兩位作者是耶魯大學教授,他們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森的投資方法出發,提出一套不增加風險,卻可讓報酬提升50%以上的投資分配法,這套方法強調「時間的多樣化」,就是透過時間的長度來降低風險,並運用槓桿,取得比傳統方法高出50%以上的獲利。
經濟學家們喜歡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利.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認為,分散投資能帶來免費的午餐。分散投資要麼能分散風險,能以更低的風險獲得相同的報酬;要麼在相同的風險水準上,能得到更高的報酬。
免費的午餐在哪裡?
分散時間投資是一種與分散資產投資類似的投資策略。將所有的積蓄都投資在某一檔股票是錯誤的投資策略,同理,將股票市場投資的曝險部位都限定在一年內,也是冒失的行為。如果投資者犯了這個錯誤,而股市恰恰在這一週期經歷斷崖式下跌,那麼他將血本無歸。分散時間投資將投資週期擴展到幾十年,投資者會更安全。
絕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擅長延展投資的期限。先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單從投資的絕對額來看,與年老時期相比,很多人年輕時的投資金額非常小。考慮了通貨膨脹的因素,絕大多數投資者60多歲時的股票投資金額,要比20歲出頭時高20倍甚至50倍。
20多歲投資幾千美元,年老時投資數額高出幾十倍,相對而言,年輕時小額的投資,根本無法分散日後的投資風險。
從分散時間投資的角度來看,你20、30 歲的時候進行的投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年輕時投資 5 萬美元,然後年老的時候投資100萬美元,這種投資模式不合理。我們要考慮,在年輕時投資10萬美元,年老時投資95萬美元。
對比兩種投資模式,總體的市場曝險部位是一樣的,但是後者在時間上實現了分散投資。事實上,很多人錯失了20年分散投資風險的週期。我們的投資生涯本可以有40年來分散投資風險,但大部分人把投資集中在退休前10年或20年的時間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提出一個簡單但看似比較激進的投資理念:
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利用槓桿購買股票。
分散時間投資意味著增加年輕時投資的額度。年輕時,大家普遍手頭都缺錢,所以不會大手筆的投資。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槓桿交易。
年輕的時候進行槓桿投資是更謹慎的投資策略,這是本書的一大中心思想。假如投資者一生在股票市場的曝險部位是定量的,那麼增加年輕時投資股票的曝險部位,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股票曝險部位,這樣就能降低投資風險,實現分散時間投資。
認識「分散時間」的投資法
分散時間投資能降低21%的投資組合風險,這種投資策略更明智。我們以資產帳面價值的資料來證明。根據類比的情形來看,傳統的投資策略能讓你獲得價值74萬9千美元的退休儲備金,但其潛在的投資風險較大,最終的投資報酬波動範圍也較大。
如何衡量風險?將發生機率為95%的結果一一列出來,看看到底相差多少,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我們要憑結果來判斷投資策略的優劣。使用傳統的投資策略,投資報酬的波動幅度,將高達49萬美元。
如果採用了生命週期投資策略,你能夠獲得相同的退休儲備金——74萬9千美元,但投資報酬的波動幅度減少了21%,即10萬5千美元。也就是說,投資態勢好時,你所擁有的報酬會少10萬5千美元;碰上投資前景差的情況,你的報酬比使用傳統的投資策略多10萬5千美元。
按照傳統的投資策略,情況最糟糕的時候,退休儲備金的淨值只有25萬9千美元。採用生命週期投資策略,你的退休儲備金能保有36萬4千美元,而且你還能保持更好的投資心態。生命週期投資策略顯然更勝一籌,具體見圖1。
投資報酬波動的幅度減少21%,無論它對應的金額有多少,這都只是生命週期投資策略發揮優勢的起點。發現新的分散投資工具,能啟發你更妥善的權衡風險和報酬。一旦你有了控制股票交易風險的新辦法,就可以在一生的投資中,更保險的持有更多股票。我們會向大家說明,如何在不冒更多風險的情況下,提升50%的投資報酬。
這樣的投資結果聽起來好得讓人難以置信。午夜播出的某條電視廣告可能會向你兜售過氣的房產,說什麼你能淨賺上百萬美元,而且絕不賠本。
這聽起來很顯然是廣告營運商在操作。不過,分散時間投資策略可不是廣告,它直接應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森(Paul Samuelson)和羅勃.默頓(Robert Merton)的研究成果。
自1871年至今的股票市場資料,驗證了生命週期投資策略的有效性。每次驗證的結果都表明(包括在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和2008年的股市崩盤期間),我們的分散投資策略比傳統的投資策略取得了更好的報酬。
「分散時間投資法」的最好案例—買房
買房是明智的長期投資,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分散時間投資策略非常有效。人們投資買房和借錢投資股票有異曲同工之妙。你用借的錢買房(雖然不能借太多),隨著貸款逐漸還清,你的槓桿逐漸減少。
投資買房自然而然是一項分散時間的投資,因為每個人遲早都得把錢投入房地產行業買房。哪怕你剛滿20歲,你要用2萬5千美元的首付,來購買價值25萬美元的房子或者公寓。雖然你的房子抵押給了銀行,但你依然把25萬美元投給了市場。擁有房產,你的一生都承受相對穩定的投資曝險部位。
一個人買了房,就相當於在房地產市場裡賺了一輩子都可能賺不到的錢,為什麼?因為他們投放在房地產市場的資金曝險穩定,而且終其一生。
擁有房產是人們進行分散時間投資的一種方法。這是買房的一大隱性利益。房產成了很多人退休後最大的資產,這並非偶然。
買房的問題在於它讓人們喪失了分散資產投資的機會。業主們願意開展分散時間投資,但是他們要承受的市場風險都取決於單一的房產,即某一檔房產公司的股票上。
投資的上選是要進行分散資產類型和分散時間投資。我們的槓桿股票投資策略,就具備這兩個特徵:由於要投資多種股票組合,我們進行了分散資產的投資;同時,我們得確保即使投資者年齡大了,也能保持較大的股票部位,這就是分散時間投資。
很多人能承受10:1的房產槓桿投資,但是很少有人願意以2:1 的槓桿比例進行股票交易。如果按照買股票的方式來買房,人們得等到攢夠了錢,能用現金全款付清的時候,才會去買房。這樣一來,一個人能在過50歲生日前買房就很幸運了。我們提議,應該用買房的思維去買股票。
如果說買房的關鍵因素是地點、地點,還是地點,那麼買股票的關鍵是分散、分散,還是分散。不利用槓桿交易,你無法實現分散時間投資。儘早開始槓桿股票投資,將使你在當時承受更大的市場風險,卻能大大降低你一生的投資風險。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些矛盾,卻是有效的投資之道。不但能提升預期退休儲備金,且增幅高達50%,還能大大降低投資結果不良的風險。使用槓桿購買股票最終能降低你的投資風險。
我們最初在《富比世》的專欄文章中提出這些觀點時,收到了很多人的抗議信。有人寫信控訴我們是在鼓動大家不計後果的去股市冒險。投資大師絕對不會這樣提議,也不該這樣投資。比如蘇茜.歐曼(Suze Orman)投資股票的金額,不會超過她擁有財產的10%。哪怕是最激進的情況,投資大師也只會建議你把85% 的存款投資股市,以後逐年減少。
其實,這些觀點並非投資良策。20、30 歲的年輕人完全可以舉債投資股票,以超過退休金儲蓄帳戶的額度去投資。在理性的情況下,最好以退休金帳戶餘額兩倍的金額投資股市。
分散投資只有兩個維度,你可以分散資產類型或者分散時間進行投資。哈利.馬可維茲和約翰.柏格(John C. Bogle)發動了第一次的「分散投資」革命。馬可維茲靠向人們展示如何優化投資組合、進行分散資產投資,贏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領航基金的創始人柏格,通過創立低成本的指數基金,率先將分散資產投資推向了大眾。
直至今日,投資者們依然沒有體會到分散時間投資的價值。分散時間投資遠比分散資產投資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好處。最簡單的理由是,跨時間的投資報酬率相關度,要比跨資產類別投資的報酬率相關度更低。更加出色的分散時間投資策略能降低風險水準。風險水準降低後,人們就能增加投資市場的曝險部位,取得更高的報酬。
作者簡介
伊恩‧艾爾斯(Ian Ayres)
經濟學家、律師、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他曾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新共和》和Slate雜誌的特約撰稿人。
貝利.奈勒波夫(Barry J. Nalebuff)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他教授策略、政治及決策課程,經常為《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撰寫賽局相關文章。他曾在美國運通、花旗銀行、麥肯錫顧問公司等跨國公司擔任顧問,並運用賽局理論協助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設計「個人通訊頻譜拍賣」。著有《思辨賽局》、《競合策略》和《策略思考》等策略經典名著。
本文摘自樂金文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3階段分配法,讓投資風險更低,報酬更高,提早過上財務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