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家休息,給自己一個題目:比較兩岸銀行業務,尤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結果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年我們駡台灣的,現在全部都在中國大陸出現!
卅年前,王建煊一下子開放16家新銀行,結果造成Overbanking,台灣的銀行業過度競爭,呆帳暴增,銀行擠兌事件迭起,投資人不喜歡金融股,造成幾十年來金融股本益比偏低,股價淨值比都在一倍次下的現象,很多業者揚言要從台灣下市,到香港或深圳,上海掛牌。
這些年,台灣的銀行業努力打銷呆帳,積極併購,體質大有精進,現在本益比拉升,像兆豐金控的本益比已達18.27倍,股價淨值比1.31倍,大多數銀行本益比都在10倍以上,股價淨值比也在一倍以上,像經營權爭奪不休的彰化銀行,本益比17.94倍,股價淨值比1.2倍,台灣銀行業的估值逐漸向上提升。
今年疫情來襲,中國深滬兩市表現不同調,深圳以科技股為主,表現優於上海,原來上證指數金融股占有很高的比重,這些年,中國大陸的銀行股幾乎可說是漫長跌勢,大多數銀行股股價都是歷史新低。這當中很有意思的是,全中國主要上市36家銀行,只有4家股價淨值比在一以上,換句話說,股價淨值比不到一倍的超過九成,淨值比超過一倍的有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常熟農商銀行,及江蘇紫金農村銀行,除了招行外,都是地區性銀行。在激烈競爭中,這四家銀行脱穎而出,是值得注意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