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市場受創,歐美疫情不斷升級,投資人還須關注金融體系穩定與否。而流動性等四大指標,或許可以幫助投資人掌握接下來的發展。
沒人可以打包票地肯定斷言,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究竟會在何時畫下句點;但隨著二月下旬以來世界各國政府、中央銀行陸續祭出救市措施,走到今天,其實從各國、各市場的疫情衝擊改善狀況,已能概略檢視種種措施是否具有經濟療效,從中,或許能多少推敲世界經濟轉危為安的可能時間點。
怎麼檢視?綜合各家法人機構看法,可緊密鎖定四個指標。這四個指標分別能夠用來推論「疫情是否受控」、「銀行放款意願是否正常」、「企業能否如常舉債」,以及「股市長線買盤是否開始進場」等。
先就「疫情是否受控」的指標來看,這部分,現階段法人普遍將「韓國經驗」作為重要指標。雖然韓國並非最早爆出疫情、最早開始管制進出的國家,但與風暴發源地中國相比,韓國的社會制度、數字透明度相對較佳,因此,該國「從全面戒備到疫情受控」的時間長度,相對更具參考價值。
第一大指標》疫情發展參考韓國經驗
韓國疫情約莫是在二月二十日左右開始擴大,政府隨後採取各種管制,並於二月二十五日起執行入境控管。從「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來看,施行各種管制措施後,雖然疫情蔓延持續惡化,加上進行大量篩檢,致使新增確診人數快速增加,但大約到了三月上旬,也就是管制上路接近兩周左右,新增確診人數達到高峰,自此開始向下。再過兩周,則穩定降至高峰值的五到一○%之間,稱得上疫情受到控制。
整體來說,「從嚴格管制到疫情受控約需五到八周左右」,這是韓國經驗的大致結論。但若把這個結論用在歐、美國家,可能還得把時間拉長一些,原因在於,歐美的管制動作相對鬆散,而且開始管制時的疫情狀況也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