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一年後,陸股浮現三大走多理由,象徵全面開放的「深港通」便是其一。
若陸股被正式納入MSCI指數,屆時對台灣資本市場,也將形成更大的挑戰。
久聞樓梯響的「深港通」,終於確定在十二月五日啟動。儘管這項政策早因外界預期,已失去行情刺激效果,但市場的全面開放,加上官方對股市多頭樂觀其成的態度,陸股行情可望緩步爬升,成為「慢牛」。
當投資人的記憶,還停留在去年驚心動魄的股災,陸股已悄悄在深港通的預期下,脫離谷底。這一波的起漲,再次印證「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這句諺語。
以上證A股指數為例,從二月最低的二七六○點,到十一月最高三四三七點、漲幅達二四.五%,符合牛市的初步定義,距離去年底的三千五百點,也僅有咫尺之遙。三千五百點,這個位置為什麼重要?一位投顧總經理直言:「不要忘了,去年中國政府就是在這裡全力護盤,所以越過三千五百點,表示行情回來了!」
▲近半年陸股行情回穩,可望隨著深港通繼續緩步走多。圖為11月18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出席「深港通交易所推介會」。(圖片來源/CFP)
大摩看好上證明年漲三成
外資的研究報告也顯得樂觀。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便指出,今年房市暴漲後,當局推出各種宏觀調控政策,可能促使投資人重新布局股市;而為了確保經濟繼續復甦,明年中國預料仍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因此,摩根士丹利預期明年的上證指數將上看四四○○點。換言之,預期較目前指數,明年高點可能還有近三成的上漲空間。
至於深圳市場,則群聚大批電子、科技類股,對急於尋找相關標的的投資人來說,吸引力顯著高於上海,這也是吸引海外買盤持續湧入的理由。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指出,市值逾四十億美元的大、中型股,估值低於整個深圳市場平均值,特別是獲利有成長潛力的大、中型股,其中以消費、醫療保健和科技業會是海外投資人首先聚焦族群。
開通後 食品、醫療扮要角
高挺分析,在人民幣持續面臨貶值的壓力下,中國國內不易找到優質資產的保險公司,會轉而在香港市場尋找標的。此時,高股息、以及能長期提供穩定報酬的食品、醫療保健龍頭股,有機會扮演要角。換言之,深港通的雙向資金流動,都將很有看頭。
在滬港通、深港通陸續到位後,陸股納入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顯然是日後的最大利多。今年中,陸股再次叩關失利,當時MSCI即指出,中國若能解決停牌亂象,以及解除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人)的額度分配與流動性限制,不排除可以提前納入指數。
從封閉到開放,陸股漲跌已漸漸成為左右全球行情的重要因素,吸金能力更把台股遠遠拋到腦後,台灣資本市場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恐怕是外資持股創新高之餘,明年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