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析師張化橋指出A股太貴不值得投資的觀念,但若他追蹤的是重視股東權益的台灣股市,應該會提出不同的建議。
上個世紀香港回歸中國前的狂熱時,謝國忠公開看壞香港前途,特別是不動產。這個被他抓得死死的的大空頭,出現大規模的負資產現象,也就是把房賣了不只沒賺,還欠銀行錢,頭期款跟中間辛辛苦苦繳的房貸還不夠賠。這景況一路衰到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之後,香港跟北京簽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才觸底,接著就是金融海嘯前的瘋狂。
能在市場一片熱的時候,冷靜指出風險所在,有這樣的成績,他的意見當然受市場重視。但從那之後,不管市場往哪個方向走,他的看法都是往下,甚至不用看標題,只要看到有他的大名,都可以知道內容是寫什麼。
張化橋在○六年離開證券行業,到過上市公司當董事,也曾創辦小型融資公司,偶爾寫專欄或接受訪問,也都是以產業為主,很少談市場。金融海嘯後,這幾年中國的地方政府以理財產品方式創下高達十幾兆人民幣的債務,引起各界對中國金融系統穩定性的擔憂,他寫了一本《影子銀行內幕》,堪稱是對這個議題最好的觀察。
七月初A股大跌,張化橋寫了一篇博客,被中國業內人士瘋狂轉發,如果沒收到這篇文章,最好別說自己有在做A股。這篇文章的意思很簡單,A股沒有投資價值,在五千點的時候沒有,就算跌到三千點也沒有!他看空A股的態度沒變過,十多年前他的著作《避開股市的地雷》,就反覆提出A股太貴的觀念。
A股太貴不值得投資跟不動產太貴不能買,似乎是異曲同工,但本質有很大不同。不動產在中國的快速通貨膨脹與高儲蓄率,就算吹掉投機的泡泡,還是有保值的作用,大多數中國不動產持有者,有跟上這波財富增加的列車。但是中國股市,雖然漲的時候很熾熱,但十年一次,大多數時候是盤跌。而且都不配息,十年時間,若是沒有在發燒這幾個月出場,大多數人是賠人民幣換到兩億:失意與回憶。
用本益比太高可以很容易解釋A股太貴不值得投資,這也是之前提過,本益比用在個股分析不恰當,卻可當成整體市場溫度計。溫度是訊號,指出有問題,但要解決問題,不能只用冰塊降溫。中國股市價格高是問題,但本質是中國的上市公司,他們根本不重視股東權益!單以中國最有競爭力的網路產業、世界最大的網路公司阿里巴巴來講,偉大的馬雲有把螻蟻般的股東放在心上?那麼多掛著馬雲大師的論述,有提過該如何回饋股東?去年興奮參與阿里巴巴上市的保險公司們,應該有些難受吧。
這個問題普遍存在很多新興市場,第一次上萬點時候的台灣股市也是這樣。投資人決定要不要長期投資前,要先弄清楚自己的權益有沒有被重視。好理加在(台語,幸好),台灣股市裡,重視股東權益的公司越來越多,張化橋如果追蹤的是台灣股市,應該會出具不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