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一個義大利小夥子龐茲懷抱發財夢來到美國,他用空殼公司吸金,人稱「龐茲騙局」,也就是我們說的「老鼠會」。
身高一百五十七公分的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出生在義大利一個沒落貴族的家庭。他的母親一直夢想兒子有一天會飛黃騰達,重振家門。龐茲肩負著母親的希望,進入著名的羅馬大學,行為也頗有貴族人家的氣勢。但他終究家底薄如紙片,禁不起兩三下揮霍就露了底、破了洞,不但被真正的紈褲子弟羞辱、恥笑,還斷送學業。
利用匯率波動 換取貨幣
利用匯率波動 換取貨幣
他帶著叔叔給的二百美元,在一九○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來到了波士頓,開始追逐他的美國發財夢。他做過小店夥計、路邊推銷員、油漆工、洗碗工。再辛苦工作也沒什麼搞頭,倒楣時連房租都交不出來,被趕到路上去睡公園。
天下大亂,機會大好。一九一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結束,各國貨幣的匯率波動很大。龐茲發現根據各國在法國巴黎簽的《凡爾賽條約》,國際代金券和各國鈔票的兌換是固定的。
意思就是說,如果義大利里拉貶值,我用美元可以換更多里拉,再用里拉去買代金券,就可以多買幾張,然後再把代金券拿回美國,換成郵票,郵票再換美元。因為代金券的兌換率不隨匯率調整,就可以換更多美元。這樣換來換去,錢越換越多。
龐茲當時計算最少有一○%的利益,其實就是「套利」。現在說套利,大家都懂這個道理,可是在當時,國與國之間的交通,人與人的往來並不是像現在如此頻繁,所以龐茲可說是非常早就有「國際觀」。
問題是,套利要有本錢。本錢哪兒來?銀行不會借給窮小子,那怎麼辦呢?
他在一九一九年聖誕節後開了一家公司,給投資人許下一個甜死人的未來。就是你投資龐茲的公司,他答應三個月內就給你四○%的利息。
他算過利用代金券連鎖換來套利,三個月豈止賺四○%,所以這點利息是小意思。結果賺的比他想的多,起初的投資人個個眉開眼笑,所以來了更多人投資。
投資多不是件好事嗎?但是問題來了,各國發行的代金券量不多,也因為量不多,各國政府就沒發現有匯差的問題,所以你想多買,買不到。而且郵票是郵票,要把大量郵票換鈔票,理論可以,實際難行。
拉進新投資者 收取佣金
拉進新投資者 收取佣金
一九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波士頓郵報》報導龐茲公司,宣稱他在四十五天就付給投資人五○%的利息。去哪裡找這麼好賺的生意?這下吸引了三萬人來投資,他吸金八百萬美元,這錢在當時可以開一家大銀行。結果他手上只有價值六十一美元的代金券。
這樣敲鑼打鼓騙了一年多後,泡泡吹破,公司破產,發財夢碎。龐茲起初不是存心騙人,只是一腳踩進去,收不回來,越陷越深。所以他也沒逃跑,後來被判刑九年。
從此龐茲在金融史上就千古留名,這種用空殼公司來吸金,稱為「龐茲騙局」,也就是我們說的「老鼠會」。
其實龐茲人並不壞,還可以算善良,他在沒有發財時,有一回在醫院當臨時工,碰巧有個護士因鍋爐爆炸而嚴重灼傷,龐茲還捐了五十平方英寸的皮膚,給小護士做皮膚移植用呢!
而且他當時也不知道,他發明了套利和老鼠會。與其說他是個騙子,不如說人們因貪心而成了傻子。傻子如果不去騙下一批傻子,那怎麼會成老鼠會呢?你想誰是騙子呢?
▲龐茲1949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一個慈善堂因病去世,死時身無分文。(圖/G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