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前方的障礙愈來愈少了,沒有人能準確掌握今年股市的方向,但一項負面衝擊似乎正在減弱,即為了對抗國外熱錢而採取的緊縮貨幣政策。
中國為了遏止先前寬鬆貨幣政策所點燃的投機狂潮,在一一年第一季開始緊縮,很快地,商品價格隨之崩盤;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之前中國才瘋狂地搶購從地底下挖出來的任何東西。
其他新興國家,包含台灣,則被迫採取因應措施,來對抗聯準會、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施行寬鬆貨幣政策,所創造的資金海嘯。聯準會有權力「印鈔票」,但還是得靠銀行體系把流動性傳導出去,否則貨幣政策的刺激效果就會受到限制。可是除非看到有一丁點成長的跡象,否則銀行端不敢放錢,一般民眾也不願意借錢。
於是,聯準會的貨幣刺激效果,反應在台灣和亞洲、拉美等地,就算沒有激勵這些地區的實體經濟,至少也推升了不動產的價格。因此,就這個角度來看,台灣央行的確有必要緊縮貨幣供給,並嚴格「關切」本國匯率走勢。
美國經濟似乎正在加速成長,歐洲也開始出現正成長,對台灣而言,所有的發展都愈來愈好。幾乎是當聯準會討論要縮減購債規模之際,美國長期利率開始上揚,新台幣開始走貶。當年雷曼兄弟危機爆發後,韓元貶值近三○%,新台幣並未走貶;當日圓於一二年底貶值二○%時,新台幣也沒有貶值。但現在新台幣開始貶值,台灣經濟可望逐漸轉強。未來在聯準會持續退場的趨勢下,新台幣還有進一步走貶的空間,對台灣出口業者形成一股支撐力道,但貨幣政策的走向仍須留意。
一一年中國人行執行緊縮政策時,私人企業頓失籌資管道,包括台灣中小企業在內,這為台灣銀行業創造獲利豐碩的放款機會,估計放款規模達新台幣一兆元。這些資金是以美元計價,且大都轉換成人民幣,一旦新台幣對人民幣大幅貶值,這些放款也將坐享匯兌利益。
台股前方的障礙愈來愈少了,沒有人能準確掌握今年股市的方向,但一項負面衝擊似乎正在減弱,即為了對抗國外熱錢而採取的緊縮貨幣政策。台股繼去年榮登除日本外的亞股表現最佳市場之一,目前看來,展望仍舊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