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同樣看巴菲特的書,有人賠錢,有人卻是賺錢。最後我才發現,這是因為他們投資時,思考的焦點不同。
比如:朋友小王,在2011年的時候用500元買進宏達電(2498),持有到現在還沒賣。問他買進原因,他說他是依據巴菲特所說,在低檔買進有價值的公司,然後長期持有,他覺得宏達電是國內的智慧型手機自有品牌,更是國際上的大品牌,加上2011年當時獲利驚人,光是2011年上半年就有38元的盈餘,因此他等到2011年12月宏達電在盤整的時候,想起「在股價下跌的時候是低檔買進好公司」的時機,勇敢地用500元買進,但幾年下來,他手上的宏達電已經腰斬超過一半。
另方面,我發現我身邊賺錢的朋友,談論股票卻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同樣是低檔買進有價值的公司,小張在2011年8月,看到裕日車(2227)年報中有以下資訊:
另外從研究報告中,小張發現2011年與2012年,裕日車都有20%以上的營收以及盈餘成長潛力,以2010年9.6元的盈餘,2011年與2012年,分別該有12元以及14元的實力。對比盤整不前的股價,小張認為未來受惠於大陸市場的獲益穩定成長,在130元以下買進,然後放他個兩年,實在是個划算的生意。
而事實證明,小張這樣投資的方式,果然為他帶來倍數的獲利。
我認真地思考,同樣都是抓著巴菲特的話來投資,為何兩者間的投資績效會差這麼多,我發現關鍵在於,兩個人的目光注視的焦點完全不同。
以小王來說,他買進宏達電的理由是,過去宏達電最高來到1300元,又是國內知名的品牌大廠,對比下滑的股價,他覺得相對之下500元是便宜的價格。而小張買進裕日車,則是從目前的盈餘出發,判斷未來受惠於大陸的營收。
發現了嗎?
一個是用過去的印象來比對現在的股價,一個則是用未來的獲利來比對現在的股價。兩者會讓我們對於公司的股價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若過去是個知名的大企業,但由於產業的變遷造成營收盈餘的改變,靠著過去的印象來買進將會是大災難。比如1980年代的金融股、1990年代的電腦周邊股,都是如此,在當紅的時候他們給人一種穩定獲利的印象,但如果依照過往的印象買進,忽略景氣趨勢已經不站在他們那邊了,接下來就是虧損的開始。
反之,利用未來的獲利來比對現在股價,則是用未來的獲利作為安全傘,而選擇在股價低迷的時機點進場,獲利機會自然很大。視野不同結果也就大不相同!
2014年開始,祝福大家都能避免過去式投資的盲點,用未來式投資的思考視野在今年有滿滿的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