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要提高股市長期的成交量,若能以較多金融專業管理機構取代股市大戶,長期所產生的利益,肯定比單單刺激成交量來得大。
一九二九年美國股市崩盤後,大蕭條緊接而來,歷經整整一個世代,投資人才重返股市。那些在股市虧錢的投資人,通常會躍躍欲試,期待回到市場把虧損的部分賺回來;但那些輸到傾家蕩產的投資人,卻心有餘悸,打死也不想再提到股市。台灣雖然沒有陷入大蕭條的慘況,但經濟和企業獲利似乎處在低於長期平均水準的「新常態」趨勢中。
撇開股市本身的運作不提,台灣政府還是可以採取一些非核心步驟,來提高股市長期的成交量。當然,課徵資本利得稅衝擊股市成交量;因為有極少數的市場大戶,不願意向國稅局額外申報資本利得稅,以免將財產暴露在陽光下。
我的建議是,和這些大戶說再見吧!如果一個股市要靠一小群投資大戶來撐場面,這是不健康的市場。市場必須要專業化,規模也要成長;這意味著,以較多金融專業管理機構來取代這一小群富有的股市大戶,長期所產生的利益,肯定比單單刺激成交量來得大。
如同我過去曾多次提及,我們看待金融業,不能僅將其視為政府必須嚴格監控,避免遭到濫用,以穩定經濟環境的產業;同時這也是一個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及政府稅收的產業,藉以嘉惠更廣大的社會。此外,取得低廉的資本,亦將有助於其他產業的誕生、成長與全球競爭力,進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更高的稅收。
問題在於,國內金融機構僅以避免濫用和穩定為先的角度受到監理,卻非提供經濟體工作機會與服務的態度來對待。不過,當前確有部分濫用和不穩定的狀況。
本土基金管理公司需要更多空間創造新的股市商品。韓國的未來資產管理公司(Mirae Asset Management)以銀行存款與股市績效連結,成為亞洲,甚至全球數一數二的金融機構。台灣共同基金產業則僅提供基本的受益憑證,兩者對經濟貢獻高下立判。
國際金融機構也必須擴大參與市場的管道,他們常提到最大的障礙是在交易前得預籌資金,而對非股票投資市場的限制更嚴苛;至少,讓他們的交易可更容易取得融資來結算,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小步。再者,讓國際金融機構更容易借券,也可望加速傳統、僅單向作多的國際基金交易結算,並吸引更多避險基金進入台股。
作多空間的產品研發、更加開放外資進入台灣固定收益市場、放寬融資和借券規定,這些肯定都將創造更活絡的市場,進而促進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