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瘋狂的時候,被貪念蒙蔽的投資者會說:「這次不一樣」,來回絕智者逢高減碼的建議。但其實每次都一樣……
去年年底,韓國泡菜缺貨。代誌大條了,不趕快解決,韓國人就活不下去,因此緊急從中國高價進口一批大白菜。那次交易好賺,山東的農民把原來的大蒜田改種大白菜,準備好好撈他一筆。
故事已經結束,大白菜兩個月就收成,市場恢復正常,韓國不再進口,請自個留著慢慢享用。
這次一定也一樣……
市場瘋狂的時候,被貪念蒙蔽的投資者會說:「這次不一樣」,來回絕智者逢高減碼的建議。因此有人說這五個字是最昂貴的,每次崩盤前都會見到。但是更根本一點,會在高點進場的原因,其實是:「這次也一樣」。假如不是之前的操作有賺錢,怎麼會不斷加碼、加碼,再加碼,直到把所有身家性命壓上去。
歸納法最大問題是碰到典範移轉
中國大陸農民之前黃豆、玉米、大蒜不都這麼搞過,都是十倍的利潤,何況專家都說:氣候異常,農產品歉收,將有饑荒的危險。這次一定也一樣,種、用力地種,收了之後,囤起來,再狠狠漲,何況朝鮮族沒泡菜吃會死,一定要買單!
這種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這次也一樣」其實是歸納法的運用,本來就是我們累積知識的重要方法。從很多現象中歸納出規律,並運用到之後的事件,雖然不是百戰百勝,但是要贏過那些沒經歷過類似事件的競爭者卻容易許多。我們從小做家庭作業,準備升學考試,進入職場後向前輩學習,都在運用這套模式。
但歸納法最大問題是碰到典範移轉。
當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越來越普及,這擴大個人電腦的市場規模,但是也讓傳統廠商驚慌失措。對於宏碁、華碩,甚至諾基亞這些原來的市場領先者而言,這就是典範移轉的挑戰。運用舊方法的參賽者,在越來越大的市場中,市占率卻快速萎縮,如果不能拋棄「這次也一樣」的習慣性思惟,終究要被淘汰。
是不是趨勢 要看根源的驅動力
看到大白菜跌價的新聞,我就檢視幾個被視為今年必然發生的趨勢:通貨膨脹、美元貶值、日本材料供應斷鏈、選舉行情等,真的又一樣嗎?可不要也犯了一廂情願的毛病。
並不是要鼓吹逆勢操作,而是說:不可以人云亦云!是不是趨勢,要看根源的驅動力。比方說通貨膨脹,傳統的說法是需求大於供給,所以物價全面上升。但是這世界的問題之一,不就是產能過剩嗎?特別是消費量最大的美國、歐洲與日本這三個經濟體,都處在剛擺脫衰退的邊緣,超額需求哪來?另一個理論是說,通貨膨脹都是印鈔票印出來的。因此印最多的中國,現在壓力最大。
對這問題的理解不同,就有不同的操作策略。我的觀察是這樣,有在緊張的,就不會成為嚴重危機。物價有壓力,但不會形成可怕的通貨膨脹。大白菜的崩跌,其實就在檢驗真實需求的強度。全球景氣狀況比預期好,物價壓力沒那麼高,歐債的危機會解決。所以台灣股市的多頭,穩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