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二度量化寬鬆政策(QE2)對中國所營造的通膨壓力,主導了短線的資金動向,除了消費類股強勢表態,美元寬鬆之下所衍生的商品價格上漲想像空間,也為包括中國石油、中國鋁業等能源、原物料類股創造一定買盤人氣。
中國PMI指數表現佳
分析近來漲勢成因,除了大環境仍然維持資金行情的樂觀基調之外,中國十月分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攀升至五四.七,不僅優於各界原先預期,並且也是近半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事實上,中國股市先前表現在全球股市相對遜色,PMI指數略有疑慮,即是重要的牽制因素之一,如今指數回歸健康樂觀格局,也為股市漲升帶來「資金面」之外的「基本面」題材,或者說,為陸股帶來「漲升有理」的基本面支撐。
以八月第一周情況而論,消費類股漲幅最甚,周線漲幅達七.○三%,主要原因或許還是來自於市場對通膨上揚的預期心理。由此看來,美國聯準會二度量化寬鬆(QE2)對中國所營造的通膨壓力,主導了短線的資金動向,除了消費類股強勢表態,美元寬鬆之下所衍生的美元匯率貶值、商品價格上漲想像空間,也為包括中國石油、中國鋁業等能源、原物料類股創造一定買盤人氣。
除了上述類股族群之外,金融類股或許是最可持續高度關注的族群。今年以來,A股指數雖然仍下跌,但是就分類指數而言,醫療指數上漲達三四%,其次是消費指數的一九.○九%及商業指數(主要是百貨零售等行業)的八.九三%,至於地產指數仍下跌一六.七一%,金融類指數下跌一二.三二%。其中,若不是十月以來金融類股大漲二二%,否則A股指數難以突破三千點的整數關卡,重點是金融類股(包括保險公司)可以續漲嗎?
金融股近期以來的強勢表現,究其原因,除了市場對於工商銀行向地方政府放款品質不佳的疑慮減緩之外,「升息」,應該還是支撐類股向上突圍的重點題材,而這個題材,預料仍有持續發酵空間,並將帶動類股擔綱後續漲升主流。甚至可以預期,A股指數要續漲至三五○○點,恐怕就得仰賴金融族群的持續表態!
進出口數據表現值得關注
首先,雖然金融類股在近期已經大漲兩成以上,但是其本益比卻仍維持在十到十一倍的低檔區間,估值明顯被市場低估。其次,在十月十九日人民銀行升息後,大陸銀行業的淨利差將再度擴大,短期或因為貸款的期限及時間無法反映利差擴大的效果。但是以未來一年的估計,銀行的獲利將逐月增加,以動態本益比來估算,目前銀行保險類股的本益比平均小於十倍。
或許有人質疑,這是市場人盡皆知的故事,怎麼還會發酵呢?這就是重點。過去大陸的股民其實對金融股有些躊躇,因為銀行股在多頭時漲幅不大,但是空頭時跌幅不小,加上近期又有籌碼釋出的問題(類似台股的官股釋出),因此幾乎沒有研究機構持續用力推薦金融類股。但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思惟,使金融股的籌碼相對穩定,且政策性的持股雖然解禁,但是賣壓不會大量出籠(除非A股指數創歷史新高,也就是說要六○○○點以上),因此金融類股將有機會帶領指數往上突破!
短期而言,未來較有可能影響中國股市的經濟數據,包括十月分進出口數據、物價水準、零售銷售與工業生產,以及房地產市場價格等等。其中,進出口數據在「中美匯率大戰」戰火猛烈之下,是否受到明顯衝擊,值得關注。此外,物價、房價等數據,攸關中國接下來的升息步調,雖然一般預估人民銀行在明年第一季之前不致再度出手升息,但仍應留意相關數據是否會有意外脫序的演出。
當然,即將在南韓首爾舉行的G20高峰會,其討論話題必然也是投資人關注重點,談判桌上對於匯率問題的交鋒攻防,隨時可能牽動短期內的熱錢流向。
就現階段來看,在人民幣的升值趨勢底下,中國顯然已是國際熱錢的「頭號目標」,這或許是「舊題材」,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美國期中選舉共和黨大獲全勝之後,執政的民主黨是否會面臨國內更加高漲的「逼升人民幣」壓力?這個「新壓力」會不會反映在G20峰會談判桌上,形成「熱錢瘋中國」的新題材?必須留意。
短線上,指數過三千點必有震盪,十一月二日A股成交值達人民幣三○九二億元,創下歷史最大量,深圳A股二三四九億元,兩市合計人民幣五四四一億元,相當於台股市值約一二%左右。上周滬深股市連續數日超過人民幣四千億元成交值的廝殺後,指數卻是往上躥高而非下殺,顯示籌碼已經過良性換手,且在十月前大舉進場的保險資金,至今仍無退場跡象,綜合看來,三五○○點應該是指日可待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