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的世紀上市案終於落幕,但A股的結構轉變才剛剛開始。當民調顯示絕大多數投資人看壞A股下半年表現時,擦鞋童理論將再次獲得印證,中國股市也可望上演半年報行情。
多數投資人不解的是,今年中國經濟成長如此強勁,為何股市跌跌不休?其實A股從來都不是中國經濟的領先指標,例如從二○○一年到○五年,中國經濟年年以兩位數成長,但A股卻整整走了四年的熊市。
今年的情況也非常類似,上半年中國經濟成長將近兩位數,企業每股盈利年複合成長率高達二九%,但股市在全球表現中卻僅僅勝過債務纏身的希臘。最出人意表的例子就是銀行業,中國各大銀行紛紛繳出世界級的獲利,但本益比卻創下歷史新低。
銀行業的狀況說明了整體A股市場的問題,龐大的融資計畫、大量的籌碼釋出,這樣供需失衡的關係才是影響A股漲跌的關鍵。去年桂林三金上市以來,A股市場重新進行新股融資僅僅一年,就有二七四家公司上市,總籌資額達到人民幣四○三一億元(以下幣別同)。
A股軟趴趴 栽在供需失衡
而這還不包括大量的限售股解禁以及企業再融資的問題,光是六大上市銀行過去一年就向市場再融資了二千五百億元,籌碼不斷釋出的結果就是「粥少僧多」,稀釋的就是股價,而稀釋作用的最高峰莫過於中國農業銀行的世紀上市案。
農行於七月十五日上市,IPO(初次公開發行)加上超額配售,使得農行上市市值達到一千五百億美元,一舉躍升為全球第四大銀行,僅次於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與英國的匯豐銀行。
在農行上市之前,中國股市乃至IPO市場的狀況都非常不理想,光是第二季上市的公司中,就有三分之一跌破了發行價。為了不讓農行出現破發的窘況,中國官方動作頻頻,包括社保基金宣布投入二十億元加碼A股、匯金公司表態將以千億資金承擔中國三大銀行的再融資案、住建部澄清不會再有新一波的房地產調控措施,這些政策密集在農行上市前一周公布,護航的味道相當明顯。
可以觀察到的是,官方的護航動作都集中在資金面上,透過消減資金緊縮的疑慮,或是直接向股市注資,目的都在降低供需失衡的狀況。因此農行的上市雖然吸收了市場巨額的資金,但是卻換來官方政策的轉向,也為A股市場在二四○○點以下畫出明確的底部。
政策急轉彎 啟動資金活水
中國證監會在七日發布了兩則重要消息,一是開放基金專戶投資股指期貨,降低期貨市場的波動;二是在時隔兩年後再度核准新的基金公司成立,這也是金融海嘯之後唯一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如果說企業上市是向市場抽水,基金公司的設立與新基金的發行就是向股市投入新資金,證監會的政策轉彎,對市場信心面而言絕對是一大利多。
農行上市之後,不論表現如何,對市場最重要的意義都是資金的解凍,雖然農行本次IPO反應不如其他銀行般熱烈,「僅」凍結了市場五一二七億元的資金,不過目前A股市場日均交易量也只有五百億元出頭,因此對於市場的影響其實比過往三大銀行發行時更為巨大,加上農行上市同時共有四檔中小型股凍結了二六一○億元的資金,都隨著農行上市而回歸到市場中。
另一方面,七月分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高達七四八○億元,是下半年數量最高的一個月分,中國央行也順勢連續八周在市場淨投放資金達八八八○億元,營造出一個極為寬鬆的貨幣環境。七月分銀行隔夜拆借利率大幅下跌了○.○二五%,都顯示資金面的困擾已經暫時消弭,成為股市最有利的支撐。
資金面有利股市的情況下,股市的重點將放在八月分的半年報,雖然中國股市並不是經濟的領先指標,但對於個股來說,只要企業本身沒有再集資或是禁售股解禁的困擾,股價仍舊可以回歸到基本面上表現,因此未來一季中國股市將不會出現普漲的局面,股份表現分化將成為常態。
截至七月八日為止,已經有七五三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獲利預告,其中發布正向獲利的公司高達五八九家或七八%。若以市值計算,這些公司所占的比率更高達九二%,這些公司普遍集中在機械設備、化工、電子元件和生物醫藥上,部分則分布在建築、房地產、輕工業、紡織及交運運輸上。
許多預估業績成長超過一倍的公司如台基股份、友利控股、華潤錦華、中聯重科等,七月前七個交易日的漲幅都超過了二○%。更重要的是,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早在六月就大舉加碼二萬八千四百一十二股,創下近二十個月來最大加碼金額。根據規定,大股東在業績公告前後一個月內都不得出脫持股,可見這群最了解公司業績的人,對未來一季的股價是多麼有信心。
相較於大股東,中國證券網最新民調顯示,有四一%的大陸股民認為股市會繼續下跌,只有一一%認為調整已經結束,股市會重回上升軌道,股東與散戶看法嚴重分歧,擦鞋童理論告訴我們,現在應該是貪婪的時機。
(作者為寶來證券香港研發部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