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將對主權債券市場喪失信心與我新創的「梅雨效應」這兩個因素擺在一起看,或許固定收益市場是我們該注意的下一個泡沫!
台灣正值梅雨季節,大家出門都不忘帶把傘,股市好像也處於梅雨季般,銀行滿手現金,就像投資人人手一把傘似的。以金融業的專有名詞,我們可以稱這種現象為「近因效應」(recency effect),是指人們比較在意近期發生的事件。這也是股市不具效率,且幾乎無從預測的原因之一。
前陣子,當股市因希臘危機而暴跌時,我們便目睹了近因效應的威力。投資人對二○○八年雷曼兄弟事件記憶猶新,市場認為該公司是當年市場崩盤的元凶;不過我認為這樣的指控不盡公允。因此,當希臘危機爆發後,投資人有志一同立刻殺出持股,導致道瓊指數五月跌幅創一九四○年以來的紀錄。
不過,若將近因效應結合我新創的「梅雨效應」,其結果是,到處都是現金;投資人毫不猶豫地殺出持股,以致中期而言,市場的跌幅應不會太深。
事實上,若將近因效應套在金融市場中,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市場極為重視的近因事件,幾乎不會再度出現;至少當我們預期會出現時,它就偏偏不會如願。大部分的球類運動中,我們的雙眼都要盯著球看,以免被K到;因此,在近因效應裡,我們最近被雷曼這顆「球」狠K過,現在就會把注意力放在這類事件上頭。事實上,我們根本無須再擔心這顆球了。
沒錯,歐洲的確令人擔憂,但希臘不是重點。歐元區小國所發行的主權債券,其價格與德國或法國債券差異不大,目前這些債券價格已明顯低於歐洲大型銀行的帳面成本;就是這些大型銀行以錯誤的價格買進債券,提供歐洲小國資金以填補龐大的預算缺口。但歐洲銀行財務揭露的模糊程度令人驚訝,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個洞有多大?
許多財經專家都認為,中國不動產市場,將會是下一個被戳破的泡沫。但我總認為,已經有太多人在擔心這事了,而且北京政府在房市泡沫過大前,已進行處理。所以,下一個泡沫在哪裡?現在我們又該盯哪一顆球?
若將梅雨效應和對主權債券市場喪失信心這兩個因素擺在一起看,或許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新球──固定收益市場。目前十年期美元政府債券殖利率為三.二%,換算成本益比,大約是三十一倍,遠高於美國股市的十二倍,這是極罕見的狀況。這表示,未來不是股價要上漲,就是債券價格要下跌(即殖利率要上升),或兩者同時出現。
隨著對主權債券的憂心,銀行債信也令人擔憂,股票似乎成了最安全的資產。乍聽之下奇怪,但確是實情。
(小啟:七○三期本專欄文中提及,中國一九八○年實施一胎化政策以來,至今應已有「三十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