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尋找美股新投資之道

尋找美股新投資之道

Roben Farzad、Tara Kalwarski ,譯者/陳曉夫

股債前線

shutterstock

667期

2009-10-01 09:49

過去的投資工具禁不起金融海嘯打擊,紛紛面臨挫敗,海嘯後的股市訊號雜亂無章,理財專家也不知何去何從。所謂的「新常態」究竟是什麼?

經濟大蕭條的歷史定位問題迄今尚無定論,但就某種重要意義而言,歷時已一年半的這場金融風暴堪稱史無前例。種種深植人心、有關股市與債市基本功能的理念,因這場風暴而摧殘殆盡,令即使是最頂尖的金融專家也困惑不已,至於一般投資大眾,則不提也罷。

投資法則必須重新改寫。所謂「風險溢酬」(equity risk premium,即只須假以時日,股市表現一定優於債市)的信念,事實證明是過度誇張。根據明尼亞波利斯研究業者Leuthold集團的評估,在過去十年與二十年間,美國政府債券的表現優於股市。甚至以四十年為期,兩市的表現也基本持平。當然,以其他時段而論,股市的成績仍然遠超越債市。但股市投資人竟一連上了四十年的當。

 

市場「亂得不成樣」


根據過去的投資基本原則,股市投資人因為承受買股風險,只要抱得夠久一定獲利,但如果這原則竟是不確定的,投資人究竟還能相信什麼?而哪些投資假定仍然值得信任?所謂的「常態」(normal)又是什麼?

芝加哥大學Booth商學院金融教授、美國財經協會(American Finance Assn.)副總裁約翰.考奇蘭(John H. Cochrane)說,值此人心惶惶之際,市場「亂得不成樣」,「我不知道股市接下來會出什麼狀況……,也相信今天沒有人真正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這場大混亂中,兩派相互對立的理論正在成形。其中一派認為,股市現正陷於「新常態」(new normal,意指在一段冗長的緩慢成長過程中,舊有投資規則為新規則逐一取代)的困境。另一派則說,大規模回歸歷史形態的現象即將出現,將過去幾年種種亂象一掃而空。今天的股市可能是有去無回的錢坑,也可能是大發利市的契機,端看你相信哪一派理論而定。

數以千計、搜尋股市真正復甦之道的專業投資人,卡在這兩派理論中間、不知如何是好。問題是他們沒時間細加思考:他們得立即說服投資大眾,讓投資大眾相信他們知道怎麼做,因為這是他們生計所在。共同與避險基金管理人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為客戶賺錢,讓他們收取的管理費師出有名。在客戶要求更多安全保障的情況下,財務顧問也被迫重新思考已經過時的「資產分配」方式。年金管理人既需重建投資組合,還得注意不能冒更大風險、不能要求更多供款。每個人都想知道情勢究竟將如何演變。

 

新常態派:大環境已改變


PIMCO(太平洋投資管理)的主管說,他們已有了答案。這家債券基金巨人用「新常態」一詞說明今後變化。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Pimco Total Return)投資長葛洛斯(William H. Gross)在九月的致投資人報告中說,「如果你是生在牛市的孩子,現在時機已至,你必須成長、做一個懂事的成年人。你必須認清,事情已經改變,而且在今後十年、甚至二十年間,還會繼續改變。」

PIMCO警告股市投資人,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股市報酬率會只低不高。PIMCO說,在這種新常態中,經濟成長會持續緩慢,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將搶盡風采,美國失業率將居高不下。

PIMCO執行長艾利安(Mohamed A. El-Erian)認為,一切有關股市價值的假定,都將因這波經濟危機肆虐過深而潰不成軍。他說,隨著經濟成長率不斷調降,大量公司會鬧資金荒。這些公司若想重組資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發行更多股票,「稀釋」甚或一筆勾消股東資產,而且久而久之,這麼做會是惟一途徑。艾利安說,「風險溢酬模式,以及過去投資人心目中的常態,不能說明這種現實,股價會永遠反映這種威脅。」

對PIMCO而言,這場風暴毫無疑問是個大利多。自去年年初以來,PIMCO添了一千二百億美元新資產。自一九七一年創辦至今,它的資產從一千二百萬美元增加到八千四百二十億美元,其中一千八百億美元集中在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在過去五年,總回報投資報酬率均值達六.三四%,優於PIMCO的整體表現,比起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負二.二五%,更是遙遙領先。

身兼PIMCO共同投資長的艾利安,對股市近日來的升溫極表懷疑。他說,「利率已經降到零,但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投資股市究竟有什麼浪漫想法可言?」根據PIMCO的新常態,股票只應占有投資組合三○%到五四%,遠低於六成股票加四成債券的傳統作法。

 

當然,PIMCO是債券業者,唱衰股市對它有利。但其他許多資產管理人也有類似觀點,其中包括研究與分析業者Research Affiliates的總裁兼創辦人羅伯.阿諾(Robert Arnott)。他說,「大多數投資人持有過度依賴風險溢酬的投資組合。一旦將五到六成組合投入股市,股價下挫能壓倒債券報酬。」

 

舊常態派:只是回到均值

 

阿諾在今年三月發表的客戶報告中說,六成股票加四成債券的傳統作法,報酬率幾乎與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沒有兩樣。換言之,以這種比率購入的國庫券不能收分散風險之效。他認為,根據新常態的資產分配作法,投資人應以激進手段分散資產,購入抗通膨國庫券、原物料商品,與其他與股市牽扯較少的資產。

 

另一派理論或許可以稱為「舊常態派」。這一派人士認為,大舉回歸傳統形態的基礎已經奠定。維吉尼亞州資金安全管理公司(Capital Securities Management)首席經濟策略家肯特(Kent Engelke)說,「所謂新常態,其實只是回歸(長程)均值的舊常態而已。」

 

舊常態派人士指出,在一九○○到一九九九年間,股市年報酬均值為一二.九%,債市只得四.七%。Leuthold集團資深分析師艾利克說,「根據市場歷史,股市與債市投資報酬終將回歸常態,冒的風險愈高,回報也愈大。」

 

這場有關常態的辯論,令投資人看得一頭霧水。資深基金管理人、賓州Muhlenkamp & Co.創辦人隆納.穆蘭卡說,「我不知道新常態是什麼,大家都想從過去找出一些與現況類似的東西。我看不出有什麼類似的,我只能盯著現在看。」

 

六十五歲的穆蘭卡,剛度過他自一九八八年創辦這家基金以來災情最慘重的三年。在熊市當道的去年,他虧損了四○%。儘管今年迄今,他已扳回三二%,但Muhlenkamp基金的表現,仍較標準普爾的三年年均虧損四.五%差了三個百分點。他說,「對許多基金管理人而言,四十年來行之有效的作法,在過去兩年不再管用。」穆蘭卡認為投資人不能食古不化。他說,所謂常態是見仁見智的事。他說,「我的祖父因為遭一隻公雞啄了膝蓋而瘸了腿。那是他的常態。他作夢也沒想到,今天只需三分鐘、動一次關節手術,就能治好他的腿。」

 

與穆蘭卡所見略同的,大有人在。形形色色的所謂積極管理人(active manager),都經歷了他們最慘澹的一年。在這個低成本指數型基金當紅的年代,他們都在設法證明自己仍有存在價值。就連精密複雜的避險基金(這種基金的設計用意,原本就是為了防範金融風暴),也在去年平均重挫一八%。對這類收費高、保證「絕對報酬」的基金而言,不僅「避險」的名號令人汗顏,與根據股票六、債券四的傳統手法操作、收費低廉的指數型基金相比,避險基金只略勝兩個百分點的事實,也讓人震驚。
 

遠離舊模式,開始另尋他途

 

有鑑於市場近日來的劇烈震盪,積極管理人面對的任務似將更形艱鉅。二○○九年堪稱令投資人最困擾的一年。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直落六千五百點關卡,若經通膨調整,已跌到一九六六年以來僅見的低谷。但之後,雖然失業率逼近兩位數,道瓊卻勁彈五二%。著名經濟部落客、也是研究公司FusionIQ執行長的巴利.里索茲(Barry L. Ritholz)說,「我們在六個月間損失兩百萬個就業機會,股市卻上揚五○%,這是我們前所未見的現象,這根本是史無前例。」

 

穆蘭卡正奮力重建他的資產基礎。他的基金雖在今年回升四○%,但仍然只有約九億美元,與○六年的三十億美元不成比例。去年九月,在華爾街崩盤聲中,穆蘭卡以三成資產投入現金,創下他操作十年來最高現金持份紀錄。今年一月,他自一九八三年以來首度買進債券。換言之,他根據投資標準法則所示,採取了一切據說可以趨吉避凶的行動,結果徒勞無功。他說,投資法則「救不了我們,我讓許多人失望」。穆蘭卡說,今年三月,一名二十年老客戶打電話要他出清股票,結果錯失股市勁揚五○%的良機。這位客戶在八月又打來電話,再次進場。

 

對於負責為散戶組建投資組合的財務顧問與規畫師而言,所謂「常態」的概念尤其惱人。依他們之見,如何分配投資的決定,從不像今天這麼難做,而今天顧客的善變,也是前所未見。有些顧問再也受不了舊模式,開始另尋他途。

 

高斯(Jerry Goss)為中西部經紀商A. G. Edwards管理了二十七年的基金。美聯銀行(Wachovia)在○七年購併A. G. Edwards,一年以後,富國(Wells Fargo)在市場一片恐慌聲中接管了美聯。高斯說,「○八年是我這一生第二個最惡劣的年分。客戶打電話來抱怨投資組合虧損是一回事,眼見你的銀行瓦解,不得不動手搶救,又是另一回事。」(一九九二年,高斯經診斷罹患淋巴瘤,接受了九個月化療。)

 

高斯原本一直把客戶的錢擺在美國基金(American Funds)與First Eagle等經管的一些共同基金,年報酬率達到兩位數。但近十年來,好景不復,去年更寫下資產平均縮水三成的紀錄。高斯說,「我絞盡腦汁,苦思對策,但我們今天的市場與我職涯歷來所見大不相同。」他將客戶的錢擺進共同基金,但在市場重挫之際,這些基金卻眼睜睜看著資產蒸發,這令高斯惱怒不已。他說,這些基金理應靈活運用,將錢大舉撤出股市,轉投現金,但它們只是一味堅守資產分配的古董模式。

 

美股

 

戰術性資產管理掛帥

 

在美股今年三月跌到新低時,高斯改變了他的投資作法。現在,買進後緊抱不放的作法已經出局,「戰術性資產管理」(視情況必要,將錢移走)開始掛帥。高斯在三月間將客戶的共同基金四成變現,購進原物料商品與國際股指型基金。根據研究業者Dorsey Wright的評估,原物料商品與國際股指型基金三月以來表現相對最佳。但儘管費盡心血,自三月以來,高斯的成績與標準普爾只在伯仲之間。他說,表現能優於均值當然很好,但在今天,沒有什麼「比經濟走下坡時的保障更重要」。

 

著名公共年金的管理人,面對如此撲朔迷離的狀況,同樣束手無策。而且他們還得解決另一個醜陋的問題:政治。根據波士頓學院退休研究中心的研究,美國的州立與地方性退休計畫至少短缺一萬二千億美元。為取得足夠資金,他們得大幅提升供款,但不景氣當道,要納稅人掏更多錢很難。
 

退休基金的大挫敗

 

退休基金所以鬧出這麼大的亂子,部分原因在於它們緊守已經過時的投資作法。九○年代末期成為顯學的「大平穩」(The Great Moderation)理論認定,經濟週期將較過去更長、更穩,因此投資人若能專攻獲利較高、但較難變現的資產,獲利應有可期。但在去年的恐慌聲中,這類資產有不少泡沫化,許多退休金組合遭到重挫。更慘的是,由於缺乏變現彈性,它們無法重返反彈的股市。就這樣,一些全球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退休基金成為眾矢之的。

 

全美最大的退休基金加州公職人員退休基金(CalPERS),也因此陷入一場政治混戰泥淖。它的資產價值去年創紀錄地暴跌二三.四%,比股六債四的基本投資作法還不如。根據彭博社的數據,CalPERS去年虧損五百六十二億美元,為一百六十萬名公職人員操盤六年來的進帳盡皆付諸流水。今年七月,CalPERS表示,如果能將年報酬提升到八%以上,而且州的供款能增加超過四%,它可以在今後十五年補足資金缺口。但有鑑於它近來的表現,這樣的預估似乎過於樂觀。

 

納稅人自然不樂意再掏腰包。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已經要求降低新職工福利。州長就業與經濟成長事務特別顧問大衛.克蘭也說,「長久以來,CalPERS一直認定它可以取得事實上做不到的亮麗投資報酬。加州也因此做了無法實現的年金保證。」這次事件激起加州民眾強烈反彈,在Pacific Grove市,市政當局計畫完全撤出CalPERS,改採私營401(k)式年金系統。

 

但這麼做真能有利於Pacific Grove的職工嗎?如果當地投資專家真能想出對策,調適新常態或舊常態,當然有利。祝好運吧!
 

市場何時有過常態?
過去80年來,美國股市與債市的可測性,一直遠低於投資模式的假定。

股市與債市長期表現
股市儘管在過去一個世紀大部分時間穩定走揚,但它出現的震盪也不少

1926年年初投資1美元的總報酬

 

1930年代 大蕭條;股市重挫82%
1941年 珍珠港事變;美國參加二次世界大戰
1946年 世上第一部電腦ENIAG問世
1951年 彩色電視在美國上市
1956年 道瓊指數突破500點
1962年 古巴飛彈危機引發恐慌性拋售
1971年 尼克森凍結工資與物價
1974年 尼克森遭彈劾;不景氣加劇
1981年 30年固定房貸利率創18%高峰
1986年 微軟公開上市;股價暴漲
1987年 87年大崩盤,道瓊一天跌幅達23%
1991年 波斯灣戰爭造成股市重挫
2001年 911恐怖攻擊
2002年 安隆與世界通訊公司破產,震撼股市
2007年 次貸危機引爆前所未見的金融海嘯

延伸閱讀

如何才能變有錢人?「3個億萬富豪老公,教會我錢滾錢的秘訣」她離婚後1年賺1億:千萬不要去掙辛苦錢
如何才能變有錢人?「3個億萬富豪老公,教會我錢滾錢的秘訣」她離婚後1年賺1億:千萬不要去掙辛苦錢

2024-11-29

台積電(2330)買10張↑,花80元搭小黃嫌貴?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哪怕身家上億,還是會做同樣選擇」
台積電(2330)買10張↑,花80元搭小黃嫌貴?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哪怕身家上億,還是會做同樣選擇」

2024-09-25

他從小有閱讀障礙、26歲破產,如何在短短4年內實現財富自由?從1件事明白有錢人和窮人最大差別
他從小有閱讀障礙、26歲破產,如何在短短4年內實現財富自由?從1件事明白有錢人和窮人最大差別

2024-08-29

死後留2千萬遺產的有錢人 VS 普通人的驚人差異!前國稅局官員揭:富豪真實面貌「連一張面紙都省著用」
死後留2千萬遺產的有錢人 VS 普通人的驚人差異!前國稅局官員揭:富豪真實面貌「連一張面紙都省著用」

2024-11-05

房產沒買對,努力全白費!他把《富爸爸窮爸爸》看了100遍體悟「有錢人和普通人5個差別」,從0元翻身破億資產
房產沒買對,努力全白費!他把《富爸爸窮爸爸》看了100遍體悟「有錢人和普通人5個差別」,從0元翻身破億資產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