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台資企業掀起一波出走潮,紛紛到新加坡掛牌上市;四年後的今天,當新加坡股市慘跌,許多台資企業跌破承銷價,本益比超低,大選變天的台灣,坐擁兩岸開放與資金題材,似乎更具吸引力……
專業邏輯IC測試廠寰邦科技,是被動元件龍頭國巨的轉投資公司,土生土長的台資企業,○四年卻成為最先跑到新加坡掛牌的半導體廠商之一,那時出走,被形容為「資優生在國際中尋找能見度」。
星股台商七成跌破淨值
不只是寰邦而已,其實當時不少台資企業因受不了低迷的經濟環境,不願在台灣上市上櫃,紛紛跑到新加坡掛牌。一共有十八家台資企業在當地掛牌,但四年後回頭來看,這十八家企業股價幾乎全部跌破承銷價,許多股價淨值比更不到一倍。
最早發難的就是旺旺。旺旺原本是新加坡掛牌台資企業中,市值最大的企業,剛掛牌時股價曾經一度輝煌,但是因現在股價重挫,始終沒有辦法反映出企業的合理本益比,旺旺董事長蔡衍明一氣之下,掏腰包花錢把市面上的流通股統統買下來,辦理下市後,跑到香港去掛牌了。
能讓蔡衍明花費這麼龐大的資金,這麼大的力氣,選擇下市,新加坡這個市場想必太讓蔡衍明灰心。負責主導新加坡上市掛牌,新加坡交易所副總裁黃良穎雖然不願對旺旺下市多表示意見,但是對於旺旺大動作鬧出走,也不禁略感無奈。
「○四年,我們決定到新加坡掛牌,就是看準了新加坡的高本益比!」事過四年,楊燿州並不否認當初的動機。四年前,在台股掛牌,本益比只有新加坡的一半,花同樣的力氣,卻只能募到一半的錢,相較之下,新加坡市場當然極具吸引力。
但看看現在的股價,只有○.一二星幣(約台幣二.七元),股價淨值比○.六倍,顯示已跌破淨值,預估本益比也只有五倍多。對手上擁有台積電、聯電大客戶,以及眾多IC設計公司如凌陽等主要訂單的優質企業來說,實在有點慘不忍睹。
如果寰邦是單一個案,那或許只是特例。但翻開這十八家台資企業,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只有五家(冠捷科技、勇利航運、AA集團、中漁集團和徐福記)股價淨值比在一倍以上,其他幾乎全部都跌破淨值。至於本益比,超過十倍以上的幾乎寥寥可數。
並且,寰邦正因看準新加坡擁有其他同類型產業,具產業群聚效應,才更堅決赴新加坡掛牌。誰知,四年過後,相關廠商紛紛下市,獨留寰邦,讓這最後的誘因都消失了。
台股在三地中脫穎而出
但仔細想想,提到產業群聚、又要高本益比,港、星、台三地中,若是論斤秤兩,反而台股似乎最具優勢。台股不但產業眾多,尤其電子股更是蓬勃,而且大選過後,政治風險降低,與對岸經貿關係將更緊密,不論外資內資,對台股中長期發展都相當看好,拉高本益比。
「台股現在的確是值得考慮的上市地點……,」楊燿州點點頭,不過寰邦到目前還沒做過評估回台上市的可能性。鑑於台灣封測產業「百家爭鳴」,他指出,寰邦還只是小公司,必須先行購併壯大聲勢。另外,他對台股,還在「觀其言、聽其行」。
「到底有多少國際資金會長期挹注台股?而台股的體制,又能否與國際接軌?」這是楊燿州最存疑的問題。雖然新加坡現在市況不佳,但卻是國際化程度極高的國度,一有風吹草動就要求企業說明的新加坡交易所,公司透明度高,治理又嚴謹,這些都是台灣市場較欠缺的。只要台灣上市環境進一步改善,其實楊燿州並不排除未來任何可能性。
而且,回顧歷史,旺旺等企業不願留在台灣上市,原因之一也是因國內上市可不簡單,複雜的法令程序讓企業不想待在台灣浪費時間,相較新加坡上市程序簡便,自然相對誘人。但所幸,正如台灣證交所副總經理朱士廷所述,近來證交所角色積極轉型,把自己定位成平台,主動出擊,向外延攬台商上市。法令的鬆綁,配合台股未來展望看多,勢必加速台商返鄉的意願。
新加坡台商的不振境況,只要台灣政策得宜,創造更多利多吸引企業掛牌,或許○八年,將是兩地風水輪流轉的一年。
新加坡掛牌台商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偏低
企業名稱 承銷
Hotung 和通 0.26 0.21 0.017 12.35 0.65 6.45
Eastern Asia 東亞 0.33 0.10 -0.049 NA 0.44 NA
LANKom Electronics 連康 0.43 0.19 -0.014 NA 0.94 NA
Eucon Holdings Limited 優康 0.20 0.07 1.396 0.05 0.46 NA
Global Testing 寰邦 0.30 0.12 -0.034 NA 0.60 NA
資料來源:新加坡交易所、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