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幾年前辦過一次小額現金增資,道理一大堆,其實只是置小股東權益於度外,結果,本益比由高於市場變成低於市場,股價從那時起江河日下。
華碩董事會提出的○六年盈餘分配計畫,居然跟每股盈餘不到一半的英業達相同,如果不是開玩笑,就是忽視股東權益。
低的分配比率表示保留盈餘高,目的何在?盈餘的處置要依據公司所處發展階段不同而異,是不是高成長?是,增加配股;不是,提高配息,想不出不配的正當理由。
企業經營賺錢,股東要求分紅乃天經地義之事,這是經營團隊對出資者的義務,沒什麼好討論的。至於擴張需要資源,要麼增資、要麼借錢。
向人開口是困難的,可是這就是股東想要的;想一次又一次從市場拿錢,就必須維持好的經營績效,每次提的新計畫都要認真思考,不能隨興為之,否則就要不到錢。過去網路公司的泡沫,李焜耀拿了我們的錢亂燒,還罵股東不懂品牌,都是錢多惹出來的禍事。
配息後又要為拓展業務需要舉債,似乎多此一舉;但實務上適當負債可以增加經營團隊壓力,現金太多,容易作出愚蠢的決定。
以獲利接近的南亞科技做比較,每股分配三.三元的現金外加○.三元股票。記憶體產業的擴充是無止境的,去年賺的錢為何不留著蓋新廠?王老板的邏輯很簡單,透過高負債比,原本總管理處督導各事業體的經營績效的工作,可以移轉部分到債權銀行、投資銀行身上,不只降低成本,也減少內部腐化機率。
股東對公司的制約不會是出席股東會放炮,要麼市場賣出股票用腳投票,不然就是拒絕現金增資,只有這樣才會讓經理人當回事。華碩把股東該得的錢扣在手上,其實就剝奪出資者再審核的權力,為自己創造安樂窩。
會做這樣的決定,肯定經過審慎評估,財務部電腦跑個不停,模擬各種狀態的成本與收益,可是作生意不能光聽財務分析師的話,不然到頭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從中國信託、明基到最新的英華達,出問題都是由聰明絕頂的腦袋出的絕妙點子,哪個不是財務工程絕頂的建議。
華碩幾年前辦過一次小額現金增資,道理一大堆,只是置小股東權益於度外,結果股價從那時起江河日下,本益比由高於市場變成低於市場,聰明人做傻事啊!
不配息的巴菲特有本事讓本益比高掛在市場平均一倍以上,施崇棠,你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