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盤與收盤差不了幾百點,不論多空,都不能否認這是緊張刺激的一年。搞不好,明年還是有三千點的行情。
本周在香港,有三檔新股上市前承銷。想買股票,先繳錢圈存總金額超過三兆台幣,相當於每位港人都貢獻超過五十萬元來登記認股。如果台灣也有相同的熱潮,銀行的短期資金需求將超過十二兆台幣,而台灣證券交易所所有股票的總市值,也不過就這麼十二兆多元,等於把所有的股票全賣了,拿這錢去買新股。如果台灣人對投資也像香港人那麼熱情,就不知道要漲到哪裡去了。
不只香港有錢,幾乎全世界都有這現象。全球的生產毛額已經超過公元二○○○年的紀錄,可是沒有當年網路那種燒錢的黑洞,財富持續累積,形成龐大的熱錢四處找出路。
舉一個最被看衰的金融商品來說錢多到什麼地步:美國政府公債。美元貶值,聯準會又一路升息,照說殖利率應當要不斷創新高才對,也就是價格應該不斷下降。但是,指標的十年期公債利率還是沒有過去年的高點,這代表什麼?真的錢很多,所算投到公債的比率降低,但是錢還是多到把市場利率壓在那不動。
台灣人也有錢,只是動亂與認同的問題,有錢人習慣把錢藏起來,這幾年又沒有破壞性的財富萎縮,都等著要撿便宜,等別人流血賤賣資產。在這種狀況下,就算不漲,下檔空間也非常有限。可是從政治的冷漠到投資的冷靜,錢再多也不會輕易被洗出來,不會構成新的泡沫。
隨著油價回檔,通貨膨脹的壓力也舒緩不少。利率固然不會降,但是再升高的空間也不大。
過去一直提的,只要沒有充分就業,就不用擔心通膨,更不用緊張會有高壓式的貨幣緊縮政策。所以債券利息不會太高,銀行存款利率也不會好到哪去。
相對來說,企業配現金的潮流才剛開始,股價又被各種心理因素壓著漲不動,殖利率提升的速度比銀行利率還快,買股票等配息變成比存款領息還划算。有幾家金融股,作股東領的比作客戶還多,領股息還搭配抵稅權,比一毛稅都逃不掉的存款要有利多了。
雖然下跌有限,可是想大漲也難。除了政治的不確定因素之外,景氣的能見度低才是最大的壓力來源。電子業不說了,傳統產業也有搖擺的情形。
油價跌了,原料股還能漲嗎?航運真那麼好,怎會運價指數連漲那麼多天,股價卻跟五月的TFT一樣?還有美國取消紡織品配額這件事,居然沒多少人討論,好像也對其影響不清不楚。看來景氣這個因素對股價不會是正面因素,大概就是中性吧。
因為經濟循環的因素,企業獲利要像過去五季一樣不斷創紀錄的機會不大,將對股價上揚產生抑制作用。可是有資金跟高現金配息兩個要素支撐,也不會跌多少。看官可別以為這樣就沒行情了,今年的開盤跟收盤可能差不了幾百點,可是不論多空,都不能否認這是緊張刺激的一年。搞不好,明年還是有三千點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