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部分時候是盤整不動的,一年的漲幅
往往幾個交易日就漲完了,可惜何時會漲無法預測,
所以最佳策略就是挑好的股票,買著等他漲。
五年前,要是講:價值型投資可以致富,大概會被認為搞不清楚狀況;且當其時,網路的泡沫正在最後的膨脹階段,交易所編號以二三開頭的電子股當紅,成長,才是投資人要的。只要有成長,就算只是作夢,股價就有希望。以傳統產業為主體,數目日益龐大的雞蛋水餃股,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雷。
黑傑克說:面對當前破底後又下跌的混亂局面,「買進並持有」的策略,恐怕才是識者當為。
瘋了!只有白痴才會鼓吹對台灣股票採取「買進並持有」的投資策略。當然要短線進出才能在台灣股市賺錢,連被視為專業象徵的外資、投信都在短線殺進殺出時,「買進並持有」的策略不啻是自殺行為。
直接批評別人想法不正常,要比花心思去想買什麼股票可以安穩地放上個幾個月要容易多了。是這樣嗎?
上個世紀最佳的共同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解釋這個讓他名揚四海的策略:股市大部分時候是盤整不動的,一年的漲幅,往往在十幾二十個交易日就漲完了。可惜我們並無法預測哪幾天會漲,所以最佳策略就是挑好的股票,買著等他漲。
當然,林區先生用的是美國市場的統計資料,台灣並不在他的管區之內。可是,這可以變成我們自外於這些投資理論的理由嗎?
「這次不一樣……」「本地市場跟國際市場沒有完全接軌,所以……」類似的言論,在以前談本益比、談在雞蛋水餃股沙裡淘金的價值投資、談網路股的泡沫化,都不斷出現。這次會不會例外?
從市場結構來看,機構投資人的比重愈來愈高,投資市場的資訊愈來愈透明,衍生型商品的普及率愈來愈高,這些轉變都讓台灣股市的行為向成熟市場看齊。也就是說,我們跟別人不一樣的藉口,將愈來愈不管用。
另一個選擇是,「買進並持有」或「現金是王」。你要作何選擇?在所謂的政治不確定因素解決前,空手的策略明顯占優勢。時間如果拉長,只要三個月就好,在八月底的時候,我們會怎麼評估五月當時應該採取的投資策略?會不會跟十秒鐘以前的想法有所不同?
經濟的循環,會跟三個月前不一樣嗎?企業獲利的展望會受到壓抑嗎?好啦,利率會漲,資金不像六個月前那麼寬鬆。這表示債券市場不受歡迎,不動產的投資有疑慮,所以除了石油之外的原料價格都從高點回檔三成以上。好像都不是好的投資標的,所以錢要往哪裡去?
即使你做了跟我一樣的選擇,接受「買進並持有」的想法,煩惱也還沒完全解除,該買什麼來持有呢?投資之內,沒有帝王之路!該花腦筋的地方還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