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諾的北京之行,逼出了周小川的十項平衡國際收支措施,為了緩和人民幣升值,中國當局已經改變過去兩年來的吸金政策,改為﹁輸金﹂。台灣當局應爭取中國這一波資金輸出機會,向陸資展開招商動作,那麼下跌了十幾年的房股市將有翻身的機會。
吸金變成輸金 影響全球資本市場
中國當局也沒有同意立刻讓人民幣升值,但卻釋放出可以討論人民幣緊釘美元的匯率政策,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當局提出十項改善國際收支的措施。最具體的是周小川在史諾會見溫家寶的同一時間接受︽中國金融時報︾的專訪︵︽經濟日報︾在九月四日轉載︶,很具體地提出十項平衡國際收支的措施,分別是:
一、去年十一月公布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辦法︵QFII︶。
二、積極研擬開放境內人士對外投資︵QDII︶。
三、中國積極走出去戰略,也就是說,明確支撐各項企業在國外投資,開展業務。
四、允許外商直接投資到中國資本市場上市融資,也就是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也可以融資。
五、允許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但現在沒人願意借人民幣︶,國際金融機構也可以運用人民幣的融資管道。
六、允許跨國公司集中操作外匯資源。
七、提高個人出國換匯的指導性限額標準,個人出國換匯幅度提高到原本的二.五倍到三倍。
八、出境攜帶外匯更方便,過去攜帶外匯要按限額拿證明,如今大幅放寬。︵紓解RMB↑壓力︶
九、移民、非居民的國內資產可以兌換匯出,過去投資股票、房地產、股權投資只允許將收益兌換外匯匯出,如今允許資產可以轉移。
十、放寬了經常項目下各類企業開立外匯帳戶以及對外匯帳戶限額方面的管理。
這十項平衡國際收支措施堪稱是中國一九七八年實施經濟體制改革以來,中國在外匯管制上最大的轉變;最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年來,中國不斷地透過吸金政策,只准資本進入中國,卻不准資本自由移出。九○年代開始,中國實際使用外國直接投資︵FDI︶部位,每年都有三、四百億美元資金淨流入,去年FDI總額達五二七億美元,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吸金大國,即使是今年面對嚴竣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外匯仍然大量流入中國;今年一至七月合同外資金額達五九一.七一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也
達三三三.五四億美元,看起來今年FDI金額超過去年五二七億美元的機會很大。
不過,過去瘋狂吸金的﹁國策﹂,在祭出十大平衡國際收支對策之後,中國可能從此由﹁吸金﹂,轉變為資金出口國,尤其是其中的第三項,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戰略,像北京東方電子去年斥巨資買下南韓HYOIS,今年又買下在香港掛牌的監視器大廠冠捷科技二六.三%股權,這類海外購併案將是未來常態,中國從﹁吸金﹂變成﹁輸金﹂,對全球資產移動及資本市場都將造成極大的影響。
中共刻意打壓 房地產、股市冷卻
今年以來,中國當局為了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可說是卯足了全勁,最顯而易見的是中國當局頻頻為過熱的景氣﹁降火﹂,首先是壓制投機力道最熾熱的房地產景氣,在股市,以﹁打蛇打七吋﹂的方式,從去年以來,中國汽車、鋼鐵業因為需求大增,中共當局也積極採取冷卻措施。
正當全球股市牛氣沖天的時候,理論上,人民幣有升值潛力與壓力,深滬股市理應大漲才對,可是深滬股市卻反向走出價跌量縮的格局,尤其是七、八月間,深滬兩市成交量分別下跌三九.一%及二六.五%,很多券商因為散戶退場,過去戶頭都變成﹁死﹂戶,營業員無單可接,中國政府強力壓制景氣使中國股市走出與全世界股市不同的格局。
其次是採用貨幣政策為經濟降溫,由於今年看好人民幣升值而積極湧入的熱錢超過二百億美元以上,中共當局積極收進美元,同時釋出大量人民幣,造成貨幣供給的M1、M2年增率都超過二○%,為了避免資金流入房股兩市,最近人民銀行宣布提高存款準備率及重貼現率,中國當局允許銀行降低存款利率,使人民幣存款較美元存款為低;另一方面則提高放款利率,使出口企業增加成本,降低出口競爭力,同時財政部考慮降低出口退稅稅率。
到二○○二年底,中國財政部拖欠企業出口退稅已達二四七○億人民幣,目前中國大陸出口退稅率達一五%,已令財政部大感吃不消,因此,為了壓制出口競爭力,降低出口退稅補貼是有效殺手●。
利多消息頻傳 港股氣勢如虹
此外,中共當局採取最直接手段是寬鬆過去對﹁資本﹂的管制,包括開放上海外資銀行可自行決定外匯貸款的利息與費用;發行五百億人民幣的國債,其中三年期二五○億人民幣,年利率二.三二%,五年期的人民幣二五○億元,年利率二.六三%;再來是提高大陸居民攜帶外幣的上限五千美元,在這個政策下受益最大的是原本已一蹶不振的香港。
為了抗議基本法二十三條,五十萬港人上街頭示威遊行,七月一日當天溫家寶倉促離港,隨後中共當局採取一連串救港措施,一是中港雙方的更緊密關係安排︵CEPA︶措施,二是開放大陸人士到港﹁自由行﹂,北京與上海市民可申請﹁往來港澳通行證﹂,以個人身分赴港澳旅遊,管證期限三個月,分一次及兩次,每次停留不得超過七天,個人攜出外幣五千美元以下不用申報,使香港飯店股、百貨股,及精品商店股價連番大漲,富豪酒店股價大漲超過五倍;再加上中國即將開放合格本地機構法人投資︵QDII︶,一波接一波的利多效應,讓香港隨之脫胎換骨。
香港股市從八三三一點一口氣漲到一一一九八點,創下十五個月來新高,漲幅達三四.四%,成交量為一八九億港幣,創下二○○○年九月以來新高紀錄,同時,在巴菲特大力買進中國石油天然氣後,國企股漲勢更凌厲;今年以來,國企股漲幅高達七二%,在全球僅次於美國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其中像馬鞍山鋼鐵、重慶鋼鐵、中海發展、鞍鋼新軋鋼、江西銅業等漲幅都在二倍至三倍之間。
國企股上漲帶動香港本地股大漲,並連帶地使香港銀行股大漲,匯豐控股率先挑戰一百港元關卡成功,接著中銀香港、東亞銀行、恆生銀行相繼大漲,然後是香港本地的中小型銀行如永隆銀行、永亨銀行、廖創興銀行漲幅都超過一倍,最近受到人民幣升值題材影響,在中國從事地產開發的如湯臣集團、新世界基建、新世界中國、匯基中國、天安中國等股價都翻了好幾翻,港股頻頻創新高,深滬A、B股卻連番探底。
香港經濟情勢突然好轉,與中國加持有關,中國對香港的支持,顯然與近期人民幣力抗升值壓力有關。從大的戰略來看,中國未來可能﹁藏錢﹂於香港,也就是說為了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中國像是一家公司的母公司,香港有如一家子公司,將來母公司可能把帳作到子公司,藏錢於子公司,香港是在這樣的情勢下受益。
改變吸金政策 緩和升值壓力
為了化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半年起,中國不斷地買進美元,大額放出人民幣,導致人民幣銀根充斥,M1與M2年增率都突破二○%;當然外匯存底●●的激增,今年上半年中國外匯存底已暴增至三四六五億美元,單是上半年外匯存底就激增了六百零七億美元,平均每個月就增加一百億美元。
過去中國政府每個月初就公告前一個月的外匯存底,但是從七月上旬公告上半年外匯存底迄今,中共當局即保持緘默;另一方面為了緩和外匯存底上升速度太快,中國努力壓低外貿順差,今年上半年大量進口原油,將外貿順差壓低到四十五億美元,一至七月也只有六○億美元。
從一九七八年以來中國當局努力吸引外資,鼓勵出口創匯,全力拉大進出口貿易額,拉升外匯存底,對於外來投資極力爭取,各項獎勵投資的措施紛紛出籠,但史諾這次的北京之行,逼出了周小川的十項平衡國際收支措施,可以明顯發現中國吸金的﹁國策﹂顯然已經改變。
中國已不再毫無節制地吸引外資,反而鼓勵本地企業向外投資,鼓勵國內居民攜帶外匯出口旅遊;對於外資,過去只准將投資利得匯出,如今資產也可結匯匯出。也就是說,為了緩和人民幣升值,中國當局已經改變過去兩年來的吸金政策,改為﹁輸金﹂,從香港近三個月突然紅光滿面,即可想見中國這項政策大轉變的威力,這對台灣而言,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開放陸資來台 商機相當可觀
台灣今日經濟的困難,導源於一九九○年代台幣大幅升值,人民幣卻大幅貶值。新台幣從八五年一美元兌四○.六元台幣一路升值到九二年的二四.五二元台幣,使台灣競爭力急速倒退,陷入通貨緊縮的痛苦深淵;同時,人民幣從一美元兌一.五二元,再貶到五.三二元,到了九四年人民幣大貶至八.七元,人民幣貶值四七.二%,使中國產生無窮競爭力,因此,中國形成強大吸金優勢,﹁錢﹂進中國成了擋都擋不住的大趨勢。
現在人民幣貶到極限,開始出現升值壓力,由於人民幣盯緊美元,美元又有貶值壓力,這使得人民幣升值壓力更加沈重。為了力阻人民幣升值,中國不再專注吸金,管制人民幣,也不再只吸不出,在政策大轉變下,過去台商在中國所享有的投資優惠可能不容易再取得條件更好的投資優惠,未來除了大企業或高新科技外,中小企業到中國投資可能會更加困難,從八九年以來大規模西進投資的景象可能會降溫。
另一個角度是中國從吸金變成輸金,以香港這幾個月受惠的情況來看,台灣財經當局應爭取中國這一波資金輸出的機會,台灣可反向向陸資展開招商動作,甚至歡迎陸資來台購置房地產與股票。過去政府官員看到台商﹁錢進中國﹂,心中就感到不舒服,現在中國為了化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準備把國內錢驅趕出來,台灣的商機就在眼前,就看我們自己能掌握多少。
如果中國﹁輸金﹂的方向沒有改變,那麼可以預期香港以子公司的地位,會是這一波人民幣阻升之下的最大受益者,台灣則是另一個潛在受益者,如果陸資來台,那麼下跌了十幾年的台灣房地產大有翻身的機會,台股更加可能虎虎生威,今年中國在港掛牌的國企股大漲,其實比國企股更有優勢的是台灣的中國收成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