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大陸股市開放外資之路 P.18

大陸股市開放外資之路 P.18

上個禮拜應中國大陸的券商之邀,分別跑了一趟深圳及上海參加研討會,其中深圳的證券業者希望該地能成為像美國波士頓一樣,雖然不如紐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卻擁有為數眾多的資產管理公司。

當然對我而言,拿波士頓和深圳相比,實在差太多了。不談金融業,波士頓本身是一個很有歷史的地方,而深圳十多年前還是一遍荒蕪,現在則是人口七百多萬的暴發戶,兩者要怎麼比?

去年十二月,中國大陸才開放外資投資本地A股市場,其開放外資的歷程和台灣在一九九一年的過程十分相似,甚至相關的典章制度,幾乎是全面移植台灣的經驗。不但只開了個小門,連對外資的名稱也叫做「QFII」。

台灣在九一年一月正式開放外資申請投資股市,不過首件申請案則要到當年的七月;因為當時的QFII法規繁雜,懂的人不多;而台灣也不在外資的投資組合裡面,更沒有如MSCI等指標指數(Benchmark)可資參考。

其實外資本性被動保守,如果大家都不投資台灣,便不會有人當先鋒,除非有人逼著去做;如果競爭對手不碰台灣,他們也認為沒有必要去投。另外,在投資過程中的風險也是要考慮的因素,外資不確定錢進台灣後,會不會被沒收,股票交易及交割流程是否有合法保障,都是他們關心的議題。

不過台灣QFII法規最大的問題在於,把代理人及所有人搞混了。基金公司的所有人是受益人,可是台灣法令卻把基金的錢當作是資產管理公司的錢來看待,要求外資公司得用自己的名字匯錢進來。

在國外是不能這麼做的;這等於公司把所有的資產放在總經理名下,而非公司名下一樣的不合邏輯。

其實九一年七月的首件外資申請案,就是我送的件;當時我還在霸菱證券,利用關係企業資產管理公司的名義成立基金,證券公司利用基金的型式向客戶收錢,再以資產管理公司的名義投資台灣。

就是為了解開台灣法令的死結,所以我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才找出解套之道;接著又花了好大的工夫,跑了好幾個國家找客戶,才終於搞定。因為前面提過,對他們而言,台灣是可有可無的標的。

打從台灣開放外資的第一天起,到第一年結束,只有一億美元的額度匯進台灣;而申請的外資只有霸菱和怡富。不過我必須承認,雖然我們送件得早,但是怡富卻比我們先拿到核准函。

這回大陸開放外資,雖然法規上也有同樣的問題,但是眾家外資有了台灣經驗後,都知道如何解套,所以不必等太久。據了解,才一個月的時間就有多件申請案,而且多是證券公司,顯然走的是台灣十二年前的路子。

大陸本地的券商當然想做外資的業務,但是以我的經驗,這類外資的成立已經是大型券商幕後主導的結果,當然連手續費也自己賺。不過當初台灣開放外資,並未核准國外券商來台設百分之百的分公司,所以外資只能眼睜睜地把單子轉給國內券商。

不過國內券商雖然接到單量,可是客戶的資訊仍牢牢握在國外券商手中,本國券商根本碰不到真正的客戶,只能與同業接觸而已。大陸的情況也是如出一轍,外資券商只能利用間接方式進入A股市場。

原本本地券商已經不太容易做外資的生意,九一年至今,陸續發生三個事件,讓台灣券商更難做外資的生意。其一是九五年的霸菱事件;原本霸菱是亞洲最大的券商,但是居然能在一夕之間倒閉,二百多年的歷史瞬間化為灰燼。外資不禁心生疑慮,與亞洲券商往來,資產是否有足夠的保障?

所以即便後來霸菱客戶的權益都得到保障,但是眾家外資都提高警覺,認為在大券商下單比較安全;這一來,小型券商就更沒戲唱了。

第二個事件發生在霸菱事件後不久,怡富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理被舉發,在為基金下單前自己先進場。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位經理後來雖然被開除,但是整個怡富的聲譽也因而大打折扣,甚至還成為後來怡富被賣掉的遠因之一。

為了避免再度發生類似的利益衝突,外資收回下單的權力,由亞洲總部統一分配,而外資的亞太總部都在香港及新加坡,一般的國內券商根本沒機會拿到經紀業務。營業員或許找得到基金經理人,但是卻很難與下單的交易單位接觸。

自此,資產管理公司採用更透明的系統選擇券商,一般多由基金經理人、交易員、研究員等人,以投票方式選出下單券商。外資研究員一個人可能涵蓋好幾個市場,如果券商能提供更國際化的投資訊息,研究員當然對這家券商特別青睞;所以只有能涵蓋最多市場的券商才能出線。只能做本地單一市場的券商,當然就被排除在外了。

第三件事是恩龍案及一大堆網路公司的例子。一般券商做經紀業務,目標對象是金融法人,投資銀行業務的定位,則放在發行公司IPO(首次公開發行),兩者一為買方,一為賣方,研究員要服務兩邊的客戶,產生衝突是必然的結果。

以往法人將券商的經紀佣金愈壓愈低,經紀業務賺不到錢,所以券商積極開發投資銀行業務;所以當法人抱怨券商的研究報告立場偏頗,一部分也要怪自己,又要擁有好品質的報告,又不想支付合理的費用。

過去一年,美國政府用力修理華爾街的券商們;再來,大概就是投資人要與券商打民事官司請求賠償投資損失了。好笑的是,多數的投資人是發行公司;當投資人告券商歪曲上市公司的資訊之際,發行公司則抱怨券商為了討好大客戶,而將其IPO股票低價出售。

法國曾經有個發行公司告券商的案例。名牌精品業者LV控告摩根士丹利,指其惡意壓低LV的投資評等,以利摩根的投資銀行部門低價購買。

姑不論是非曲折,目前各大券商的研究部門多亂成一團,沒人知道怎麼做才對,也沒有人相信券商的研究報告是中立客觀的。內部精神破壞殆盡,研究員愈做愈無趣。久了之後,好壞都不敢講,變成只是純研究的單位。

當經紀部不賺錢,又不能賺投資銀行的錢,這樣的環境要如何養人才?

這種狀況對國內券商反而是個好機會,因為他們可以開始提供較中立、較有內容的報告。

大陸股市目前面臨的是,外資在大陸股市的經驗多很慘痛;九四年開放B股投資,直到二○○○年,B股指數都沒什麼變化,成交量也一直稀稀落落的。外資一直賣,到了○一年,大陸准許人民投資B股,結果竟在三個月內暴漲三倍多,而最大的輸家自然是外資了。

三個月漲三倍,自然沒人敢追價,隨後B股又一路下跌。基本上,B股是一個從沒賺錢的市場;就算趕在開放之前買進,頂多漲個一倍就會賣了。而沒參與B股大漲行情的人更比比皆是。而紅籌股也在九八年一度狂漲,後來一樣盤跌。

不單外資在大陸股市的經驗欠佳,最近連內地券商也都承認,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沒有一個可以相信的。為了面對這個問題,中國官方最近才准許投資人可以就財報上的瑕疵控告上市公司。

大陸現有約一千二百家上市公司,在政府通過新規定後,沒多久就已經有九百起股市官司;管你研究報告寫得再好,也沒辦法知道公司的真實情況。

對大陸股市更具殺傷力的是國有股減持計畫。大陸股市官股持股占約三分之二,雖然總市值達五千億美元,但真正在市場流通的部分只有一千五百億元左右;這比台灣上市公司的總市值二千九百億美元要少。

大陸政府一直希望藉出售官股的國有股減持計畫籌措資金,但是若突然湧來三分之二的股票,對後市肯定是一場災難。雖然有台灣的經驗可以參考,將可縮短大陸股市發展的過程,但是以現在的條件來看,大陸股市還有很長的學習空間。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mrtaiwan@mrtaiwan.com.tw)

延伸閱讀

2024美元高利定存最新專案,這家飆10%!中信銀、北富銀、台新銀…一次看5銀行限時好康
2024美元高利定存最新專案,這家飆10%!中信銀、北富銀、台新銀…一次看5銀行限時好康

2024-02-19

假提單騙走台新銀4.9億,怎麼辦到的?誌富負責人聲押,從偽造到申辦一條龍手法曝光
假提單騙走台新銀4.9億,怎麼辦到的?誌富負責人聲押,從偽造到申辦一條龍手法曝光

2024-01-16

台新雙狗卡回饋現金改點數!88點換131元麥當勞餐「1點大於1元」…新光三越、全家、家樂福都能用
台新雙狗卡回饋現金改點數!88點換131元麥當勞餐「1點大於1元」…新光三越、全家、家樂福都能用

2024-02-20

三大特色提升財富管理效率 台新智慧投組管理系統 開創資產配置新紀元
三大特色提升財富管理效率 台新智慧投組管理系統 開創資產配置新紀元

2024-01-18

台新介入彰銀案關鍵推手、83歲「新光集團國師」新書揭特別股操作精髓!謝金河:向「吳會」致敬
台新介入彰銀案關鍵推手、83歲「新光集團國師」新書揭特別股操作精髓!謝金河:向「吳會」致敬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