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的台灣股市好不容易有點起色,第二季隨著電子股進入淡季,「五窮六絕」的慣性定律似乎已產生作用,外加美股、美元跌勢不休,台股也自四月二十二日的六四八四最高點回挫千餘點。
第三季將是國內外所有法人最關注的一季,這一季將會確認全球景氣是否有機會脫離谷底,能夠較清楚地釐清領導二十世紀末經濟的科技電子股是否依然穩住霸主地位,而空前的低利率是否將觸底反彈,也將在這一季能夠看出較明朗的走勢
。
本刊特別邀請元大投顧總經理陳忠瑞、友邦投信總經理楊承清,以及財訊文化事業《先探》周刊副社長游啟源,為讀者在詭譎多變的經濟局勢中抽絲剝繭,解析第三季行情走勢。
陳忠瑞:傳統產業與電子次級產業是選股標的
全球投資趨勢已經面臨結構性的改變,資金不僅由美國流到亞太地區,也從資訊科技( IT )業流向傳統產業。個人電腦( PC )的高成長已經不再,電子產業面臨「傳統產業化」的命運,亦即電子產業將出現利潤傳統產業化、成長率傳統產業化。
我認為現在景氣的趨勢是走「多元主流價值導向」的觀念。這個趨勢會延續很久,未來電子產業不再是唯一的主流:電子產業裡的次產業加上一些傳統產業會相互輪動,在盤面上形成一個「多元主流」。
若從產業面來看,多數人對於「 PC 在第三季成長幅度會達二○%或三○%」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如果 PC 沒有那麼高的成長率,為什麼與 PC 相關零組件的股票會大漲?因此包含印刷電路板( PCB )、主機板( MB )及被動元件, 我不認為會形成一個很大的主流。
大型電子產業甚至晶圓代工,原先被認為在第三季會有高達二○%的兩位數成長,但是目前已見部分訂單被抽走,所以此一預測的成長率最後可能只剩一○%左右,因此,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 )及 PC 相關產業,我也不認為會形成一個大的族群往上攻,第一是利潤不再,第二是成長性不高,反而是次產業的表現會較好。
多元主流為第三季大盤特徵
IT 的次產業中如筆記型電腦( NB )可能會表現略好點, 尤其企業從最差的情況翻轉,只要接到訂單者的股價就有機會,如英業達或華宇,接到大廠東芝、新惠普的訂單。手機零組件也有機會,儘管手機組裝利潤很低,但世界各國手機相繼轉到台灣進行組裝,在數量增加下,對手機零組件採購量大增,因此對飛宏、毅嘉等手機零組件公司頗為有利。
第三則是數位相機產業。一台兩百萬畫素以上的數位相機,目前價位只有一萬餘元,已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受惠的公司如佳能與普立爾,因此數位相機是值得留意的次產業,也是成長較高的產業。
至於,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TFT-LCD )只要量大,相關零組件廠商營運就會較好,例如生產驅動面板的協益,居然還能在如此淡的景氣營收持續創新高。此外,如多功能事務機,大賣場販售的一些兼具影印與傳真功能的多功能事務機,價格尚稱合理,因此如東友、旭麗的前景應看好。
另外,我認為未來傳統產業的空間將會更大,以目前正在回檔的塑膠股為例,第一季大漲是因旺季來臨,第三季以後又是旺季,因此,塑化股應當是很好的布局點;再則如弘裕、得力等布廠業績都好得不得了,股價有可能大漲一波。
至於鋼鐵股,獲利更是極佳,如燁輝、新光鋼業績都表現可圈可點,本益比卻不到十倍。三通題材與赴大陸投資的中概股,如巨大、成霖、寶成、裕隆、正新及建大,明年均有在大陸尋求掛牌的可能,股價可能在下半年開始發酵。
總結來看,資金在移轉,移轉到亞太地區,移轉到傳統產業,未來的趨勢是一個多元主流的趨勢,與 PC 相關且規模較大企業股價大幅變動的機會有限,而是成長性較高的次產業股價可能會動。
楊承清:第三季股市會有一波反彈第四季才有大漲機會
過去五到十年,美國之所以能操控全世界的資源,關鍵因素在於英特爾和微軟帶領全球走向 PC 年代。在台灣,凡是與 PC 類股有關的產業,前景都相當正面。
回顧一九九五年的美股之所以能夠大漲,無非是九四年二月四日美國利率由三%調高到五‧五%。對照亞洲,則是亞洲金融風暴的開始。
九三年全亞洲股市的漲幅幾乎都超過一○○%,所有熱錢都流向亞洲,九四年則因為美國升息,所有流向亞洲的資金又匯回美國。而自美國升息之後的五到七年,除了九八年因亞洲金融風暴等事件降至四‧七五%之外,聯邦利率都維持在五%以上。
這種強勢美元貨幣政策,與類股輪動有何關係?當資金開始大量流入美國後,造成美國股市大漲,維持近十年的多頭榮景,使得美國各種產業,包括美國人在內,這五年的財富快速累積,尤其是電子新貴;再加上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各種英特爾的產品或軟體的更新造成極大的需求,因此,台灣 PC 相關產品企業都蒙其惠,產能大增,各個賺得盆滿缽滿。
外資操作日益趨於防禦型股票
在這段過程中,卻逐漸出現一個假象。根據統計,九八年起,美國利率已開始下滑,至九八年三月三十日時已降至四‧七五%左右,為過去三年來的最低點;然而,當利率下滑,表示經濟開始轉差、失業率漸漸上升,一般人對所處環境安全感明顯降低,此時自然會減少支出。對照現況,國際情勢不安,第一個反應則是企業開始裁員,各家外資報告都預測,今年六月美國的失業率可能會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點六‧五%以上。
然而,當利率盪到低點時,何以上漲的股票都是傳統產業股?美國去年電子股跌了超過八○%,但傳統產業中的玻璃類股卻上漲了八四%、八五%,食物類股也上揚五○○%,今年來,原本被視為主流的電子股在第一季的漲幅不再引起注意,而且外資的操作模式,越來越趨向於防禦型股票。
我的看法比較保守,在這些外在因素消除之前,我實在不太敢相信,台灣各種類股,尤其是電子類股,恐怕難有很大的行情,理由是不確定的因素太多。
利率上揚才會啟動電子股行情
九四與九八年的情況證明:當利率開始調升,電子股才會開始往上走。利率上調的意義之一,是經濟開始明顯復甦,現在利率在一‧七五%盤整,企業未來景氣能否持續,將視美國聯邦的利率政策而定,換言之,在利率政策未開始往上調升前,我相信資金不會大量流回美國,電子產品的大量需求也不會啟動。
預料今年第三季可能有一波反彈行情,原因在於外資會提早布局。但若八月十三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 )仍未升息, 就得再觀察九月二十四日的聯準會集會,否則就得看今年十二月十日的最後一次會議是否會有動作,若能陸續開始升息,就表示美國經濟正邁向復甦之路。
另一個我擔心第三季行情並非那麼樂觀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都認為美國第二季及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不會太差, 卻未考慮美元持續弱勢、資金外逃的因素,因此投資專家認為今年股市有大行情,這是「太過於樂觀」。
美國第二季 GDP 是否會像第一季五‧六%那麼強?當股市資金大量外逃, 企業持續裁員,造成美國人民消費支出減少,對向以外銷為經濟導向的台灣而言,在新台幣升值與美國本土消費趨緩下,第三季的景氣恐不如預期樂觀。若從這個角度思考,第三季應該還是一個盤整盤,第四季在熱錢流入、國內外總體經濟更進一步確認是往上走的情況下,應較有行情。
游啟源:第三季以個股表現為主
通常股市都走在經濟景氣之前,經濟既然趨淡,股市勢必要下挫。至目前為止,今年台股最高點是四月二十二日的六四八四點,距今不到兩個月,然而以過去經驗,初升段結束整理期長達半年,而且回檔幅度約為三分之二。
所以,我對第三季行情沒有那麼樂觀,但是個股表現可能就不一樣了:股價先休息的,第三季可能會先走。至於大盤指數空間不大,指數空間要大,非得要大型股撐盤。
以指數的觀點,第三季指數不夠強,但有些族群可能會很旺。事實上,這些族群在近期已經透露訊號, 就是跌得夠重、整理夠久的會率先反彈, 例如塑化股、IC 通路,以及主機板等。 近來精英、微星似有轉強跡象,其餘浩鑫、建碁、環電表現也算不錯。
DRAM、主機板與 IC 通路有上攻機會
在 DRAM 方面,兩年前的走勢與現在有點類似,不能說一定會鹹魚翻生,但是南科跟力晶已經築出小型底。 DRAM 族群本來就是一個很難預測的族群,不過看來第三季的 DRAM、主機板及 IC 通路有可能轉強。 台積電、聯電的旺氣可能有限,尤其在本益比不低的情況下,股價恐怕還有下修的可能。
至於資金動能,一言以蔽之:「股票一漲,資金自然出籠」。因為這是機會比較,如果股票型基金的投資報酬率大於債券型基金,且感到外在環境有明顯調漲的機會,第三季有些大的族群確實有些機會、可能帶領一些資金進入。
整體來看,第三季大盤沒有什麼向下修正的空間,各個族群除了鋼鐵、中概等有機會表現,但影響指數有限的類股外,金融股應有強力支撐,塑膠股也不錯。普遍看來, 第三季大族群不至於太差,有些股票會先上攻,像是 PCB 的祥裕、欣興都有轉強的跡象,周邊的昆盈、群光、東友已顯露底部形態。
我認為,第三季有很多機會,只要後面有題材就會脫離盤整。我認同多元價值,有題材就會先出動,但中概股漲勢已持續相當時日了,反倒較為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