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大型綜合券商合併虛晃一招 P.38

大型綜合券商合併虛晃一招 P.38

台北最近購併的新聞特別多,尤其是證券業,去年「元大、統一合併」的消息,曾經登上財經專業報紙的頭版頭條,今年「大華、台証合併」的傳言,再度成為報紙頭條,傳來傳去,最新的傳言,是「京華與大華」合併成為「大京華證券」,各種消息到處流竄,熱鬧非凡。


但是,至今所有綜合券商合併的消息,都僅只於傳聞,尤其是股市交投熱絡,大家維持現狀都有不錯的獲利;再加上「網路券商」不斷衝刺,讓大老闆們擔心合併之後,龐大的營業據點與人事費用會成為沈重的負擔,券商合併的熱潮,似乎降溫不少。


券商合併都是「大吃小」

細數台灣證券商合併史,過去的例子不在少數,不過,大都是「大吃小」(小號子被大券商買走),屬於吸收合併的形態,或是券商老闆炒股票輸光老本,只得拱手讓人。真正大型綜合券商合併的案例,至今尚未出現。

根據證交所資料統計,券商合併最早的案例出現在八十年五月,環球證券合併九華證券。比較知名的案例還有,統一證券合併統用、統信、統固、統穩、統富、統裕、統興、統旺、統來等九家同屬一個集團的證券商,日盛證券合併永霖、板橋、日中、嘉義等四家券商,大華證券合併永信。

觀察券商合併史,券商合併的高峰期是出現在八十年、八十一年,主要是七十九年股市崩盤引發產業結構重組,大多數為關係企業合併,或者是董監事之間有往來關係促成兩家券商的合併。八十二年只有群益合併宏泰證券一個案例。八十六年之後又是另一波的高峰,有大眾合併新營、太平洋合併天佑、復華合併士農、環球一口氣合併陽明、寶虹、竹東三家券商,而這幾家券商的合併,都是未上櫃券商之間的合併。


「營業讓與」有一百多例 多數是「自己人併自己人」

另外一種證券商常見的擴充據點方式,就是「營業讓與」。論及營業讓與,從民國八十年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個案例,大部分都是綜合券商買下專業經紀商,其中又以復華證券在八十六年底及八十七年初,短短不到半年之內,總共營業讓與了宜豐、大益、高福、桃園、發財、大勝、富山、大鑫、東泰、南投等十個營業據點,最為大手筆。

證券業者分析,在過去的合併史中,由於股本小,所要克服的技術問題也比較少。從八十年迄今,所謂的券商合併,大部分是出現在小券商與小券商間的合併,如果有出現大型券商合併,例如元大合併春元、三元,以及寶來合併來寶,都是在這些券商未上櫃以前完成,而且消滅公司與存續公司原本就有密切的往來,說穿了就是「自己人併自己人」,並非涉及兩大集團間的整合。

不過,目前業界注目的焦點,則是真正在市場上具有呼風喚雨力量的綜合券商集團合併的可能。目前的上櫃券商,股本動輒五十億元以上;上櫃券商中已經有元大、統一兩家券商股本超過一百億元而富邦、大華、群益等券商,股本也將逼近百億元大關。這些大型券商彼此間想要合併,困難度要比以前的「小併小」高得多。

有鑑於國際購併的潮流趨勢以及國內市場的需要,主管機關在併購的法令修正上,已經積極
著手進行。財政部證期會於八十八年三月起,數度邀集學者、專家、證券業者、台灣證交所及櫃檯買賣中心,共同就修訂相關法令,以利企業併購與重整的具體措施。為配合鼓勵上市、上櫃公司合併的推展,今年五月間,證交所以及櫃買中心已經分別就證交所營業細則第五十一條,與櫃檯買賣中心業務規則第十六條的規定內容,做一放寬調整。

事實上,有關券商合併的傳聞,近年來一直沒有間斷過。早在兩三年前,便傳出元大與大華有意合併的消息,後來,元大證券副總經理高樹煌回鍋統一證券擔任總經理,又傳出統一證券與元大證券可能合併的消息,甚至可能由兩家投信先合併,來作為兩家券商合併的試金石。不過事隔兩年多,仍不見兩家券商合併的影子。



購併大王環球證券成了被購併標的

接下來被傳的就是富邦證券與環球證券可能合併的消息,這個組合也是目前檯面上被點名合併的組合中,成功率最高的一對。除了雙方都承認有意進行合併以外,也已經開始克服技術上的障礙。

環球證券可以說是台灣證券合併史上,出現最多次的券商。從八十年環球證券合併九華、八十五年合併日順,到八十六年合併陽明、寶虹、竹東,環球證券出現了三次合併。

後來入主環球證券的國揚建設董事長侯西峰,與富邦蔡家第二代私交甚篤,因此傳出富邦與環球合併的消息,一點也不令人意外。日前,在證期會指示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分別修訂證交所營業細則第五十一條以及櫃買中心第十六條等相關規定的有利環境下,兩家券商可能會有近一步的動作。

事實上,早在一年多前,就有富邦與環球證券合併的傳聞。兩家券商的策略聯盟,則是由富邦期貨開始,富邦期貨可以說是富邦證券與環球證券進行策略聯盟的試金石。去年開業的富邦期貨,由富邦證券與環球證券共同投資成立,原本是富邦集團蔡家與國揚侯西峰攜手合作的象徵。富邦期貨主要股東為富邦證券、富邦人壽、國揚、環球證券。



富邦合併環球是為了「抵債」?


富邦證券董事長葉公亮指出,富邦證券集團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著手研究接手環球證券的可能性,最大的誘因是環球證券擁有二十個營業據點。日前,在國揚建設舊團隊強力主導環球證券董事會下,前富邦證券發言人鄭永坤已經自五月開始擔任環球證券總經理。據了解,到第三季以後,雙方之間的人員流通會更加頻繁。

富邦證券目前的股本已經超過九十五億元,據點數十九個,融資餘額也突破一百億元,各項業務均衡發展。環球證券的股本三十七億元,據點數二十個,比富邦證券還多,融資餘額也高達九十多億元。兩家合併,融資餘額將突破二百億元。在經紀業務上產生的經濟規模,是合併的最大誘因。

在環球證券董事會,可以掌握席次將近百分之五十的國揚建設集團,積極促成環球證券與富邦證券的合併,使得這個合併案的可行性增高不少,尤其是人員已經流通的催化下,目前只剩技術上的問題待解決。有一種說法是,由於侯西峰與富邦有私人借貸,因此侯西峰可能將環球證券持股轉給富邦集團,作為﹁抵債﹂之用,關於這種市場傳言,富邦集團不願意證實。



大華證券是熱門標的 國民黨不會放棄主控權

最近最常被點名的合併券商,就是大華證券,先是傳出大華證券與台証證券,而今雙方否認後,最近又傳出大華證券與京華證券可能合併的消息。雖然這兩家券商體系的高層都否認兩家券商有可能合併,不過市場還是將矛頭指向比券商體系更高層的人士。而有趣的是,最近幾次傳出合併消息都榜上有名的,就是大華證券。

大華證券之所以被點名頻率如此高,與大華證券的股東結構有關。放眼望去,目前大型的上櫃券商中,大多是屬於集團型的公司,唯有大華證券既是大型券商,背後卻沒有財團支持的公司,最大的幕後老闆就是國民黨。對大華證券的經營,國民黨一向是採取專業經理人制,鮮少像其他的券商一樣,每天早上由老闆親自坐鎮主張作戰策略。大華證券最擅長的承銷、債券業務,也是其他券商所亟欲拉攏的合作對象。

不過,一位接近大掌櫃劉泰英的人士表示,國民黨雖有意降低其在大華證券持股,但絕對不會放棄大華證券主導權,所以大華證券即使有意走向合併一途,也絕對不願意甘心坐老二的位子,而是要以大華證券為存續公司的合併模式,既然不是「掛牌求售」,自然不易有實質的突破。

談到合併,這些券商老闆普遍的心態是,合併絕對是一個趨勢,但是如果進一步問及是否願意被其他公司併掉,那就根本沒有一家公司願意點頭。老闆們的心態不容易改變,合併就停留在「說說」的階段。


「大併大」短期不易出現


根據本刊了解,目前一些上櫃券商,的確在研究合併的可行性,並交給幕僚單位研究。不過這些券商大多數的計畫,仍然是鎖定中型或小型的未上櫃券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鎖定合併大型券商的打算。而證期會最希望看到的「大併大」模式,短期內恐怕不易出現。

元大證券副董事長黃武臣就表示,券商走向大型化、資本集中化,合併是必然趨勢。不過合併也會衍生許多管理風格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問題,對於券商來說,尋找合併的最佳對象,是業務的互補性。坦白說,元大證券最擅長的就是經紀業務,所以再合併小券商來增加據點,對元大證券的效益並不大。其他券商也面臨同業的問題,就是在證券業業務同質性如此高的情況下,要找一家業務有互補性的公司似乎並不容易。

有證券業者表示,證期會態度的轉變,對券商雖然是好事,時機上好像有一點晚。證券負責人私下表示,兩、三年前,券商對於合併也頗為熱中,當時大多數券商的股本規模都還不大,合併起來,問題比較好解決。如今,上櫃券商動輒七、八十億元的股本,要談合併,技術上的問題就比較多。

更重要的是合併的「時機」,以中國老闆好面子的習性,景氣不好、大家苦哈哈的時候,談合併才有機會。現在股市熱騰騰,成交量逼近二千億元,大家都有錢賺,雖有遠慮,卻無近憂,合併,似乎也就可以慢慢再說了。

延伸閱讀

新莊家庭工廠起家,46歲老傳產南俊如何從「撞牆6年找不到大客戶」,翻全球前五大伺服器滑軌廠
新莊家庭工廠起家,46歲老傳產南俊如何從「撞牆6年找不到大客戶」,翻全球前五大伺服器滑軌廠

2023-03-08

超微大漲拉起去年5月才上櫃的「它」 股價一口氣噴到134.5元!老謝:伺服器導軌市場的要有變化了
超微大漲拉起去年5月才上櫃的「它」 股價一口氣噴到134.5元!老謝:伺服器導軌市場的要有變化了

2024-02-04

輝達AI伺服器商機來了!台灣組裝、零組件廠搶7500億大餅 GB200機櫃悍將
輝達AI伺服器商機來了!台灣組裝、零組件廠搶7500億大餅 GB200機櫃悍將

2024-11-20

神達、智邦、貿聯-KY…川普上任前,搶先布局11檔優勢股!短線保持警戒:盯緊GB200出貨進度
神達、智邦、貿聯-KY…川普上任前,搶先布局11檔優勢股!短線保持警戒:盯緊GB200出貨進度

2024-11-20

奇異冰箱、美超微伺服器   都指名南俊的導軌 小五金廠挑戰龍頭  靠三次敢蝕本投資
奇異冰箱、美超微伺服器 都指名南俊的導軌 小五金廠挑戰龍頭 靠三次敢蝕本投資

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