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大漲大跌的一週後,你最可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再平衡。大多數人看到漲的資產會想繼續加碼,跌的資產只想快逃 - 這是人性。但所謂的「再平衡」,就是要我們完全做相反的事情:賣掉漲多的、買進跌深的。
這樣的動作聽起來很違和直覺,尤其在市場大跌的時候,更需要勇氣執行。但再平衡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賺更多錢(雖然長期下來也有可能),而是為了讓我們能承受得起未來的波動。
在歷經大漲大跌的一週後,你最可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再平衡。大多數人看到漲的資產會想繼續加碼,跌的資產只想快逃 - 這是人性。但所謂的「再平衡」,就是要我們完全做相反的事情:賣掉漲多的、買進跌深的。
這樣的動作聽起來很違和直覺,尤其在市場大跌的時候,更需要勇氣執行。但再平衡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賺更多錢(雖然長期下來也有可能),而是為了讓我們能承受得起未來的波動。
再平衡對投資人的最大幫助在於把投資組合拉回到原本設定的配置比例,以及將風險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範圍內,說起來簡單,但真正做到的卻很少。
再平衡難實踐的主要原因
原因不外乎這幾點:
1. 反人性的行為,執行有難度。
2. 計算買賣數量不方便,常讓人卻步。
結果是:知道重要,但就是沒做。放著不管,最後就變成追高殺低,讓風險越滾越大。
為了幫助大家克服這些困難,YP特別做了一個再平衡試算工具:https://tool.yp-finance.com/rebalance
支援台股、美股、英股與現金資產
自動幣別換算(支援台幣 / 美金)
每日更新最新淨值
匯率可自動或手動調整
輸入你的目前資產比例和目標配置,系統就會幫你算出該怎麼調整,直接告訴你「要賣多少、買多少」。「把投資該做的事,變成簡單、甚至自動做得到的事。」,這是 YP 做這工具的初衷。
資產配置再平衡是一種投資策略,透過定期調整投資組合中不同資產比例,使其回歸到最初設定的目標配置比例。隨著市場變化,不同資產的價值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或下跌,導致實際資產配置偏離原訂計畫。
再平衡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風險,維持最初設定的風險承受度。同時,再平衡也是一種自動的「低買高賣」機制:當某類資產表現優異時賣出一部分,當某類資產表現不佳時買入更多,幫助投資者在不需要預測市場的情況下,遵循紀律性的投資策略。
再平衡的好處?多久做一次?
再平衡主要有4大好處:
風險控制
維持投資組合的風險承受度,避免任何單一資產類別占比過大。
紀律投資
幫助投資者避免情緒化決策,堅持長期投資策略。
反向操作
自動實現「低買高賣」,從波動中獲益。
長期表現
研究表明,定期再平衡的投資組合在長期表現上往往優於不再平衡的投資組合。
至於多久應該再平衡一次?再平衡可以基於時間(如每季度、半年或每年一次)或基於偏離值(如當某資產類別偏離目標配置超過5%或10%時)。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每年進行1-2次再平衡是合理的,既能維持風險水平,又能避免過多的交易成本和稅務影響。
▲想在股市賺到錢,只有4個字。
投資要賺錢只有4字訣
投資要賺錢的秘訣,只有4個字,低買高賣。但往往大跌的時候,多數人不是繼續持有,而是反過來,高買低賣,賠錢出場。蒙格曾說過一句經典名言:「如果知道哪裡會死,就不要往那裏去。」我們明明知道恐慌下的錯誤決策,往往是虧損的開始,但卻任由那不理性的雙手,支配你的大腦。
其實,你什麼都不用做,就跟市場大漲一樣,平常心過日子。「投資者最主要的問題 ─ 甚至是最大的敵人 ─ 很可能就是他自己。」 ─班傑明 ‧ 葛拉漢
一旦當你學會控制行為後,你將真正贏得致富金鑰。
延伸閱讀:追高殺低、錯過反彈...散戶看不見的盲區 交易心理教練:想提高勝率,先避免「逆火效應」
作者簡介_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每個人都能實現的簡單卻有效的投資方法,就在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透過每年十分鐘的投資方法,不需選股、不需猜測明日的漲跌,只要長期分散式投資, 即使是小資族,也能邁向財富自由的人生。
經營臉書專頁「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