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股市接續暴跌的環境下,近兩年來表現獨佔鰲頭的台股也是跌得頗深,週一(4/7)盤中指數一度暴跌逾2千點,跌落最低點19212.02點、跌幅9.7%。
也就是說,台股市值一度蒸發6.6兆元,以2025年1月開戶約1321.6萬戶的數據來計算,平均每位股民光是在週一就賠掉約50萬元。
收盤時,台股以走跌2065.87點作收、跌幅達9.7%,成交量萎縮至1472.95億元。
由於台股點位來到歷史高點,週一台股盤中暴跌逾2千點、跌幅9.7%,不管在跌點或跌幅來看,雙雙創下史上最慘的紀錄,有證券業人士就苦中作樂笑稱:「今天是開盤即收盤(因為股票跌停)」。
不僅電、金、傳三族群一片綠油油,其中,罕見出現跌停的重量級權值股,包括: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廣達、國泰金、富邦金,竟全數打入跌停。綜觀台灣市值前20大的企業,僅:中華電、兆豐金、統一與台灣大逃過跌停的命運。
攝影:唐紹航。
資深分析師許博傑指出,美國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可謂是「無差別攻擊」,釀成一場「人為製造的危機」。之前市場已經因為DeepSeek橫空出世,科技股開始因本益比修正而走跌,現在則是因為市場預估,景氣可能因為關稅戰變差,跌勢開始由「本益比修正接續到變成EPS修正」。
台股週一的跌點跟跌幅,雙雙超越去年8月5日創下的1854.5點與走跌8.35%;此外,也已跌破去年兩個點位,分別是8月6日的19662點與4月19日的19291點。
台股單日盤中跌點史上前15大
資料來源:CMoney
台股跌點、跌幅雙創史上最慘紀錄 6千億換手量出現是止跌訊號
一名資深證券分析師認為,回顧過去台股幾次破底的情況,要止跌的訊號首先就是成交量要爆量,「因為去年2個低點成交量是分別是6679億與7239億,這樣來看起碼要出現6000多億的量、拉出一個換手量,才會是止跌的訊號。
此外,以週一跌停家數來看,一度衝上1860家,分別是上是961家、上櫃760家,一名分析師指出:「今天既然跌停就代表沒有還沒有打開,主要是連假的關係,現階段還要消耗一些賣壓。」
如果以單一個股台積電(2330)來看,在上述兩個時間點的換手量大約有15萬張左右,同樣是後續重要的止跌觀察點。
限空措施盤前就公布、然強度不夠 業內人士:國安基金可能仍觀望
儘管週一金管會與證交所已經搶先在盤前寄出「限空」措施,但證券業業內人士直言:「強度不夠,主要是因為才剛開始跌,在還沒有看到平盤以下禁止放空或類似的措施前,可能效果都有限。」
攝影:唐紹航。
業內人士也判斷,國安基金可能還在觀望,主要因為半導體相關關稅政策尚未出爐,現階段可能還是以四大基金先出來護盤為主要策略。
在台股跌破去年的兩個低點後,下一個重點觀察關卡便是5年線,也就是大概17250點的位置。
至於何時可望迎來翻盤時機?許博傑認為,若所有股票都無差別地先重挫個兩、三根,機會就快來了,「因為這也算是個系統性風險,以常理來判斷,系統性風險的起點未來應該還是會回來,所以上週五收盤的位置,只要是有本事的股票,怎麼下去應該會怎麼上來」。
他分析:「要自救就要把握這個機會,在賣壓消化後再攤平買上來,然後把新舊股票一起賣掉,那麼週一這一段可能虧損就可以縮到最小;不過,可能最少要等2天以上的時間。」
短、中、長期操作建議 短線觀望、中期擇優加碼電子股
凱基投信則建議,短期策略(4月7日至4月底)可以觀望為主,以時間換取空間,建議避免恐慌賣出或過早搶反彈,等待金管會措施效果與市場底部確認;其中,生產基地在中國的族群,如:紡織、電子組裝廠為較高風險族群。
在中期策略(5月至6月)的部分,可逢低布局半導體與AI供應鏈核心股(如先進製程、IC設計等族群),因長期趨勢仍在;關注政策動向,如台灣與美國談判進展(如零關稅可能性)將影響信心,若有正面消息,可加碼電子股。
若以長期展望(2025下半年)來看,則應關注關稅是否影響到實體經濟,甚至造成經濟衰退,目前市場預期美國經濟衰退機率上升至50%。股票方面,關注具海外擴張潛力的企業,AI應用擴散(雲端、邊緣運算)仍為台股核心題材,建議持有具技術優勢的龍頭。
對於想為資金找避風港的投資人,應該要往哪裡去?第一金投顧資深協理留政鈺建議,可以用法人資金停泊的角度去思考,「個人資金賣出後可以持有現金,但法人總是要為資金找去處,勢必會找一些風險比較低的族群,像是電信股以及內需股,這些族群比較不受美國影響。」
面對短線震盪投資人如何應對?專家:避免衝動性決策
富蘭克林華美臺灣Smart ETF(00905)基金經理人王紹宇則表示,短線上恐慌性的重新訂價過程會讓市場多空震盪幅度大,因此,若無立即性資金缺口或保證金不足的情形,建議謹慎面對短線的震盪,避免衝動性決策。
若已有既定的投資策略規劃者,建議以規律執行策略,降低人性影響偏誤,而長期投資者,同樣建議維持既有策略執行,或可略為調整股債配置比例,提高優質的債券息收創造現金流,作為短線波動震盪的防禦。
王紹宇認為,長期而言,台股仍具投資價值。台灣廠商在全球供應鏈中已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半導體等關鍵產業擁有獨特技術優勢,這種技術不可取代性是台灣最大的競爭利基。
王紹宇指出:「全球『去中化』趨勢下,台灣廠商有機會強化與美系廠商連結,在供應鏈重組過程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台灣企業憑藉技術領先優勢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長期發展前景依然有機會,惟受到短線震盪及關稅談判進度的不確定性影響,波動震盪在所難免。」
延伸閱讀:
台積電以848元跌停作收,市值蒸發逾2.4兆,創下近12年首次跌停價收盤!